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与就业保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6744
  • 作      者:
    侯为民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侯为民,江苏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兼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研究会秘书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农村转移人口作为世界工业化历史上的一个新概念,是伴随着现代城镇化进程,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新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大量农村转移人口,是中国产业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然而,农村转移人口作为劳动收入较低的阶层,其劳动报酬在行业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长期过低,生活环境恶化,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饱受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歧视等,诸多问题无形中拉大了贫富差距,影响了社会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的实现。《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与就业保障》立足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量调查研究数据,通过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劳动报酬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与实际调研,探寻形成这些影响因素的根源,为我国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二)职业培训对农村转移人口劳动报酬的回报研究
  国外对职业培训对劳动报酬的回报研究很多,其中涵盖了农村外出劳动力职业培训对工资影响的研究,其得出的结论是,职业培训对建筑业农村转移人口劳动报酬具有较大的回报效应。国内方面,2006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第一部《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搞好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服务,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
  王德文和蔡畴等(2008)从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收集到的全国12个城市有关就业及社会保障的9954个数据及2006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全国25个省份收集到的5300份数据中分析得出,简单培训、短期培训和正规培训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再流动有着显著作用,但简单培训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作用不显著,而短期培训和正规培训则对其工资收入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曾起到过良好的效果,如德国的“双元制”农村转移人口失业培训模式的建立、香港建造业局多层次农村转移人口权益保障方案等,都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成功的范例。在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政府的政策给予了强有力的外力作用,曾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但张桂春、张琳琳(2008)指出,农村转移劳动力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境遇与发展值得引起社会的关注。目前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在教育与培训对象的针对性、社会发展对教育与培训的影响性、教育与培训实施的系统性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三)性别歧视影响农村转移人口劳动报酬假说
  福西特和埃奇沃思最早发现了性别歧视对工资的影响,即由于习俗与公众舆论、女性职业领域狭窄等诸多原因导致女性工资低于男性。无论是在完善和发达的劳动市场中,还是在不发达的市场中,性别歧视的情况都有可能存在,而在不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可能更为厉害。
  对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赵颖霞(2012)指出中国的女性农民工由于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加之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不到位,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性别视角以及企业谋求利益最大化等动机,使得女性农民工成为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劳动报酬低,就业具有不稳定性。
  目前针对中国农村转移人口的实证研究中,大部分研究均发现性别歧视对工资有显著影响,即女性工资显著低于男性。针对这一假说,卢志刚和宋顺锋(2006)年研究了农村转移人口收入微观影响因素。卢和宋利用在天津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户口状况、年龄、在本岗位的时间、经验、文化程度、企业的所有权形式以及合同有效期长度等都有显著统计意义,但该研究发现性别对于工资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石振和林锟(2005)研究了工资影响因素。该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包括微观调查数据以及中国统计年鉴和各地方统计年鉴中的数据。石振和林锟考虑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打工年限、专业技能、受教育年数,医疗支出,打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打工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因素、打工时间、受教育年限和医疗支出对打工地人均工资有着显著影响,而打工地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影响。
  罗忠勇(2010)在对珠三角地区3000多位农民工的实证调查中发现,与男性农民工相比,女性在工资、辞工自由及日常福利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但在工资拖欠、技能培训和人身权利上处境较好。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研究概述
一、研究范畴的界定
二、国内外研究农民工报酬问题的进展
三、农民工报酬问题研究的多视角性
第二章中国农民工队伍的特点与现状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农民工基本情况分析:以建筑业为例
二、建筑业农民工的劳动特点分析
三、中国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力禀赋特点
四、中国建筑业农民工生存现状分析
第三章农民工收入的劳动力供需因素分析
一、农民工收入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二、建筑业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需特点
三、劳动时间、劳动强度与工资水平
四、农民工就业岗位与工资水平的相关性
第四章农民工的工资支付与社会保障
一、建筑业农民工的工资支付分析
二、建筑业农民工的劳动保障状况
三、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及问题
第五章农民工的就业权与劳动权益保护
一、我国农民工的就业权
二、农民工就业岗位的不稳定性
三、就业契约与劳务中介对就业稳定性的影响
四、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多维贫困问题
一、多维度视野下我国农民工贫困的识别及其特征
二、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民工多维贫困的现状分析
三、农民工多维度贫困的主要成因剖析
四、农民工多维度贫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七章农民工培训体系与农民工素质
一、农民工知识与技能培训情况
二、农民工技能培训制度的缺失
三、农民工转移性培训体系现状及其作用
四、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模式的建立与探索
五、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的意义及途径
六、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与农民工素质
第八章完善农民工培训的目标模式与运作机制
一、建筑业农民工培训体系的构建
二、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基本准则
三、构建农民工培训的外部支撑体系
第九章农民工就业稳定和收入增长的体制保障
一、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
二、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农民工关系的协调
三、完善用工制度和就业信息发布机制
四、加强针对农民工的行业服务
五、加强建筑业农民工作用的社会评价和正面宣传
附件一工具变量有效性检验结果
附件二IVPmbit模型回归结果
附件三工资水平和工资变化相关计量分析结果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