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金融 新生态:互联网金融的框架分析与创新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50739
  • 作      者:
    霍学文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中信集团前董事长孔丹、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常务副会长衣锡群、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龙作序推荐;
  《新金融,新生态》以历史视角剖析互联网金融本质、用战略思维深度解读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性总结互联网金融三个属性、四维空间、七个公式,畅谈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及如何助推中国梦。

展开
作者简介
  霍学文,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南开大学国际金融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曾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员。曾在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处、中国证监会政策研究室、国际合作部工作。历任北京市金融工委副书记、市国资委副主任、市发改委副主任兼金融办主任。曾在中国社科院特华博士后工作站、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兼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成员和导师。曾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南开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关于云金融的思考》《推动上市公司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建设研究》《关于股票定价理论的发展脉络》《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高效资本市场的构造》等论文50多篇。出版过《英、美、日资本市场效率比较研究》《互联网时代证券市场的发展与监管》《体制、货币与通货膨胀》《智慧众筹:互联网金融早餐会》等多部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金融发展的必然方向。《新金融,新生态》作者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专家以及互联网金融浪潮的亲历者,从历史视角剖析金融的本质,解读国内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并辅以大量案例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多种模式:从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的生态系统再到国外的LendingClub、PayPal……
  传统金融如何加速转型、突破瓶颈不被淘汰?互联网金融如何规避金融风险,真正做到安全、便民、普惠?作者在书中给予了详尽的解答,并创新性地总结出了互联网金融的两种金融业态、三个属性、四维空间、五种核心竞争力、六大发展趋势和七个公式。此外,还对构建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更是将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上升到哲学层面,极具参考价值。它将帮助建立起互联网金融新的分析框架和创新范式。
  “互联网+”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而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国家金融实力与大国崛起密切相关。国家竞争力的世纪转换过程,实际上是金融强国的地位转换过程,也是金融强国之路的实现过程,更是新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过程。作者认为在产业转型与经济升级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展开
精彩书评
  ★《新金融,新生态》一书作者以独特的理论体系、逻辑框架和概念进行分析,为我们展示了互联网金融的整体分析图景。从历史展望未来,从技术渐入金融分析,从金融抑制到金融创新,从应用场景到金融生态,从概念分析到现实应用,从技术路径到未来预测,展示了作者大框架、大图景、大空间的战略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发展互联网金融、解决问题、分析趋势的分析范式和分析工具。
  ——吴晓灵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

  ★《新金融,新生态》既对理论进行了跨界式的深入探讨,又对实践进行了实证性的总结与引导;既具有启蒙教科书的周延框架,又具有业务实务指南的指导功能;既热情拥抱又理性对待互联网金融这一崭新的时代产物,特别宝贵的是既借鉴了西方现代的经验积淀,又从实际出发突出了中国特色的发展要求。
  ——孔丹中信集团原董事长

  ★与其他互联网金融论著相比,《新金融,新生态》有鲜明的特征:一是思想前瞻性,不仅仅是对当前金融发展的叙述,更多的是对未来金融状态空间的描述;二是理论深刻性,三个属性、四维空间、七个公式都是作者提出的独特理论,可以作为分析新金融模式的思维框架与分析范式;三是实践指导性,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作者在书中提出建立互联网金融治理体系,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发展有深入的思考,并提出具有切实可操作性的建议。
  ——马蔚华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原行长

  ★这本书尝试从基本逻辑层面、从认知层面去解读互联网,以及应运而生的互联网金融。相信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可以通过作者对互联网金融独特的分析思路认知互联网发展的线路图。
  ——衣锡群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常务副会长

  ★霍学文书记的新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思考深度上的努力和启发。他从互联网的本质出发,提出对互联网金融的哲学思考:从对比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到用七个公式诠释互联网金融的生态,用五种核心竞争力诠释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经济基础,展望未来的六大趋势。全书从理论、实践、历史和趋势四个维度上着力解读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陈龙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
展开
精彩书摘
  互联网最基本、最根本的功能和价值是连接、P2P,点对点端对端连接。互联网可以连接一切,因连接而成网,互联互通,功能交互。互联网把一切连接在一起时,也把一切变成了节点。百度连接人与信息,阿里巴巴连接人与商品,腾讯连接人与人、融360连接人与资金。互联网连接一切,又把所连接的一切变成新的连接节点,从而有了连接无限的可能。正是这种连接构筑了互联网的三个基本属性。我们现在常常使用互联网进行购物、支付、学习、工作,但对其本质属性可能并不了解。也许对于公众而言,互联网就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所展示的各种应用场景和功能。其实,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无形虚拟的网络能提供广泛、高效、便捷的服务,其原因是互联网内部存在一个个有形的节点,众多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个链接。这些链接是信息的载体,宛如高速公路运送货物般准确快捷地传递着信息。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输、自我复制、自我组织以及自我繁殖,节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功能。节点及其衍生物是互联网最本质的构成与属性,诸多节点相互连接成关系网,诸多关系又连接成平台,平台的交易功能演化成市场。关系、平台、市场就是互联网发展的三个本质属性。关系是互联网最本质的属性,一切互联网的性质、活动和功能都是基于两点之间连接形成的关系属性。关系属性以节点为载体,是一种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即点对点的连接关系,关系基于节点形成连接或者连接组合。在复杂网络中,节点被连接得越多,就越能成为中心节点或重要节点。伴随网络节点的重要性和层级的提升(自我赋权),它对其他节点产生更重要的影响。节点是静态的关系,关系是动态的节点。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可能发挥着线下诸多节点的作用,一个大结点可以由诸多小节点聚合而成,例如在线金融超市就可以把传统商业银行网点的节点合并为一个线上的交易平台,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扩大了业务辐射范围。
  从一定程度来讲,节点就是关系。如果没有传输信息,那节点就仅仅是节点。当信息传输时,两个节点形成共生关系,二者合二为一。关系和关系的节点是共生的,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虽然节点和关系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但是根据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我们把时间由秒切分至微秒甚至瞬间连通的时候,两者便处于共生关系。这些关系快速、自由地进行自我复制,形成一个个自我组织,无地域甚至无成本约束地进行自繁殖。这样,一个个自组织便构成了互联网原生态。一旦可在同一状态空间建立联系,那么这个联系就是实在的关系。
  当节点数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关系突变。这个突变就形成了新生态。比如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价值可以设定为数量的平方,2个人的关系是2?,3个人是3?,6个人是6?。关系即一个个链接,是可以复制的。当节点达到一定数量,关系越来越复杂,功能逐渐聚合,便形成了趋势,这个时候会涌现出突变。突变导致新生态的形成,旧生态的湮灭。互联网企业的演化和自然界的演化是同样的道理。当新的物种加入,新的环境出现时,
  所有这些内外因素改变并壮大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新的物种,旧有的物种也会发生变化,原有的生态圈进化成了新的生态圈。
  随着关系数量和维度的增加,关系演变成了特定的关系组合、形成新组织结构,并发挥着特定的功能。这些发挥特定功能的关系便形成平台,从而可以承载特定的功能。平台通过制定规则来规范关系,以便更好地实现功能。搜索关系形成搜索平台,比如百度、谷歌,这样的平台本质上是无数的搜索关系的集合。搜索关系越多,平台的影响力就越大,产生的社会和商业价值就越大。又如,地图导航关系形成地图导航平台,导航平台背后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各种需求。当平台累积的功能足够多,便产生功能之间相互沟通的需求,于是产生了交易产品、服务与信息的需求。同时,平台市场化是将产品、服务和信息变成可交易的市场,让平台创造更深层次的功能与价值。当功能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新的生态圈便涌现出新的功能及市场属性。一旦平台可以进行交易,平台的交易关系就变成了市场。平台到市场的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支付。互联网搭载信息,信息在平台上产生、传递以及匹配。一旦需求与供给的信息得以匹配,交易就变成了支付是否可行和便捷的问题了。关系、平台和市场这三者是互联网的基本属性。关系基于链接,平台基于关系,市场基于平台所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生态圈或者生态系统,不管形式如何,背后的实质都是这三个基本属性在起作用或演变,其中最根本的属性是关系或链接。不同的关系组合形成了商业模式,不同的商业模式关系形成了生态圈,不同生态圈的关系组成了生态系统。特定的商业模式、生态圈和生态系统构成了特定的互联网金融状态空间。一旦在同一状态空间建立联系,那么这个联系就是实在的关系。随着节点不断增加,事物最终发生突变,突变使得原有的节点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突变涌现出新的特征就是新生态的表现形式。原生态可以是商业模式、生态圈或者生态系统。随着三者的不断演进,原生态变成新生态,原来的状态空间也不断改变拓展为新状态空间。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一吴晓灵
推荐序二孔丹
推荐序三马蔚华
推荐序四衣锡群
推荐序五陈龙
前言互联网金融是未来大趋势
第一章一个网络:改变世界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
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
改变与重塑
金融行业与网络信息技术演变
万物互联时代
第二章三个属性:关系、平台与市场
互联网的本质属性
腾讯:关系属性的典型代表
百度:平台属性的典型代表
阿里巴巴:市场属性的典型代表
第三章四维空间:互联网金融的哲学思考
互联网金融与哲学思维
协同论与互联网金融系统
四维空间的哲学思考
当社交成为一种新型生产力
第四章两种金融业态: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趋势
金融的本质与表现形式
两种金融形态的主要差异与各自优势
未来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的O2O模式
第五章七个公式:互联网金融新生态
公式一:金融=制度+技术+信息
公式二:互联网金融的四个假说
公式三:互联网金融形态=移动金融+大数据金融+云端金融
公式四:互联网金融状态空间=商业模式+生态圈+生态系统
公式五:互联网金融创新=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标准化+标准问题极致化
公式六:互联网金融监管=产品登记+信息披露+资金托管
公式七: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为人民服务
第六章五种核心竞争力:中国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基础
新常态下普惠金融发展的原动力
巨大金融需求下财富效应作用的牵引力
经济数字化转型中金融发展的创新力
创新、宽松的氛围里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合作共赢的融合力
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业升级的渗透力
第七章六大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前景
可视化金融
可计算金融
物联网金融
虚拟金融
智慧金融
自金融
第八章八方共治:建设中国特色的互联网金融治理体系
互联网金融治理的理论内涵
互联网金融治理体系的组成与结构
不完备法律与互联网金融治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金融治理体系
第九章互联网金融、好的社会与中国梦
未来金融的载体、平台与内容
互联网金融创新有利于建设好的社会
互联网金融与中国梦
后记
互联网金融公式一览表
手稿
注释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