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381021
  • 作      者:
    赵豪迈著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研究》围绕数字档案的形成阶段、保存阶段和利用阶段等每个阶段的任务分别展开论述,以期通过对三者的有效整合为数字档案的长期利用提供一整套基于网络环境下符合标准的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系统框架。数字档案在归档前,必须经过鉴定,鉴定在整个归档工作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展开
作者简介
  赵豪迈,男,汉族,陕西兴平人,1970年1月生,2006年10月获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副研究馆员,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6月进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与高科技产业管理。先后发表文章近30篇,参与、主持研究课题1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研究》从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现状与问题、技术与选择、保存格式与载体、管理机制、保存利用机制等多方面着手,建立了一整套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机制,为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和在线可持续服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手段,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价值,为当前档案管理界所急需,对我国各级档案馆的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有很强的应用指导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研究》:
  命周期的前端,电子文件的保存处在文件生命周期的后端,而基于该理论的基本观点,这两个阶段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说一个文件不可能在还没有生成的情况下就进行保存。电子文件只有经历了形成阶段,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直至保存阶段。没有形成,就没有保存,在形成阶段所形成的文件是否具有真实可靠等特性及质量要求,决定着其能否得以长久保存。文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目的及意义:形成阶段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使用及保存价值的文件;流转阶段的目的是使用户能够在有需要的时候使用文件,它所凸显的是文件的使用及利用价值;归档(长久保存)阶段的目的是对有价值的文件进行归档保存。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职能,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各个阶段的核心是形成阶段所形成的电子文件,忽略了形成阶段,文件将不能生成,那么,流转阶段、保存阶段也就无法围绕文件而展开并发挥作用。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露西安娜·杜兰蒂教授认为:“如果形成者不从电子文件产生之时起就采取措施来保证它们的可靠性的话,未来将没有多少电子文件值得保留。”由此可看出电子文件形成阶段在电子文件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如果在形成阶段没有形成真实、准确、完整、可用等满足质量要求的电子文件,那么文件就失去了长久保存的价值,并在流转阶段的用户利用过程中造成恶劣的后果,这种恶劣后果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将影响更深更广,如政府发布了不准确的政策信息,将阻碍社会的发展并对政府公信力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只有在此阶段形成具有使用价值及符合基本质量要求的电子文件信息,文件才能顺利进入流转使用阶段以及长期保存阶段。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数字档案的概念、内涵与特点
1.1 数字档案的概念和内涵
1.2 数字档案的特点
1.3 数字档案的管理难题
1.3.1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价值问题
1.3.2 数字档案的长期存取问题
1.3.3 数字档案数字化后的失真问题
1.3.4 数字档案管理中的安全问题
1.3.5 数字档案管理中的诸多技术问题
1.3.6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标准化问题
1.3.7 数字档案管理中的法规问题

第二章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现状与问题
2.1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概述
2.2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现状
2.2.1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战略目标不清晰
2.2.2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深入
2.2.3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法规制度不健全
2.3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现状分析
2.3.1 内因分析
2.3.2 外因分析
2.4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需要解决的问题
2.4.1 资源的选择问题
2.4.2 技术保障机制
2.4.3 标准
2.4.4 管理方面
2.5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未来展望

第三章 数字档案的形成阶段与长期保存
3.1 电子文件的形成阶段与长久保存
3.1.1 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与形成阶段
3.1.2 电子文件的形成阶段与其长久保存的关系
3.2 电子文件形成阶段的风险分析
3.2.1 电子文件形成阶段的风险识别模型
3.2.2 电子文件形成阶段长久保存的质量目标
3.2.3 电子文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风险因素
3.2.4 电子文件形成阶段的风险因素对其长久保存的影响
3.3 电子文件形成阶段的风险应对策略
3.3.1 电子文件长久保存的风险应对体系
3.3.2 外部领域电子文件风险的应对措施
3.3.3 内部领域电子文件风险的应对措施

第四章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技术与选择
4.1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技术
4.1.1 迁移技术
4.1.2 更新技术
4.1.3 转换技术
4.1.4 仿真技术
4.1.5 数字图形输入板技术
4.1.6 再生性保护技术
4.1.7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档案馆
4.1.8 封装技术
4.1.9 网络存储技术
4.1.10 管理工具
4.2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技术的选择策略
4.2.1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技术的策略分析框架
4.2.2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层次划分
4.2.3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技术的策略分析
4.3 数字档案迁移操作实务
4.3.1 数字档案的迁移方式
4.3.2 数字档案迁移的传输技术
4.3.3 数字档案迁移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4.4 音视频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处理技术
4.4.1 音频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处理技术
4.4.2 视频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处理技术

第五章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格式与载体
5.1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文件格式
5.1.1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常见文件格式
5.1.2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文件格式选择
5.1.3 音视频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文件格式选择
5.2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载体和存储系统
5.2.1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技术方法
5.2.2 数字档案长期存储介质的选择
5.2.3 数字档案光盘存储技术规范
5.2.4 数字档案光盘存储技术机制
5.2.5 数字档案长期存储环境的保护

第六章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管理机制
6.1 数字档案的鉴定与归档
6.1.1 数字档案的鉴定
6.1.2 数字档案的归档
6.1.3 数字档案的元数据管理
6.2 数字档案的呈缴与登记备份
6.2.1 数字档案的呈缴
6.2.2 数字档案的登记备份
6.3 数字档案的安全保障
6.3.1 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
6.3.2 数字档案的数据库安全
6.4 数字档案的管理规范
6.4.1 数字档案的管理机制
6.4.2 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规范
6.4.3 数字档案管理规范
6.4.4 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规范

第七章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利用机制
7.1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利用体系
7.1.1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利用前沿
7.1.2 Kenneth Thibodeau的二维坐标模型
7.1.3 NARA的EAR模型
7.1.4 Priscilla Caplan的金字塔模型
7.1.5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利用技术体系
7.2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机制
7.2.1 长期保存功能
7.2.2 摄入管理功能
7.2.3 仓储管理功能
7.2.4 工作流管理功能
7.2.5 访问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