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艺术家-心理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54578
  • 作      者:
    陈思红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位永不间断地进行艺术探索的大作家,他的小说艺术对后来、特别是20世纪欧美小说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心理描写艺术是这位作家所取得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当前对于这课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还缺乏系统与深入的研究。《论艺术家 心理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立足于丰富的一手资料,对于俄苏文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广泛、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所掌握的资料均为来自原文、原著,翔实可靠。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思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副教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俄语系副主任,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陀斯妥耶夫斯基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艺术家—心理学家著称。他青年时代立志探索“人的秘密”,并在一生的创作中努力付诸实践。但迄今为止,对他的心理描写艺术,还极少有人进行专门的探索。《论艺术家 心理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力求以翔实、丰富的材料为基础,以作家的言论为依据,从细读文本出发,选取具体、典型的例证,以避免违背原意的解释,全面地展现作家灿烂多姿的心理描写艺术技巧。
展开
精彩书摘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常常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这始于最早期的作品,像杰乌什金、戈利亚德金和普罗哈尔钦等人物身上都有幻想家的成分。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涅莉的母亲被描述成一个“不是靠面包度日,而是以充满怨恨的幻想为生”的人。她的命运悲惨,被瓦尔科夫斯基抛弃,落入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行列。但是,她的发疯,却并非直接源于被抛弃,而是由于她内心幻想的破灭:
  “由于他居然能够使她受骗并遭到抛弃,由于她心目中的天使居然变成了粪土,而且还侮辱她、欺负她。她那浪漫主义的荒唐心灵受不了这种剧变。……她主要是出于高傲,便怀着无限的轻蔑跟他断绝了来往。”但是她一直幻想有一天瓦尔科夫斯基会可怜她们,那时她会高傲地予以拒绝。
  这个形象浓缩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展示的一种重要心理类型:幻想和高傲的并存体。而这两者都发展到了病态的地步。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名列幻想家之首的应该是《涅托奇卡·涅兹万诺娃》中的乐师叶菲莫夫。叶菲莫夫在音乐方面的确富有天分和灵感,在得到赏识和赞扬之后却放弃努力,自高自大,不再练琴,整日沉浸于“不断幻想自己是盖世奇才的白日梦”之中,这样懒散自然得不到出头之日,于是干脆怨天尤人,将自己的境遇归罪于辛劳挣钱养家的妻子。他变得狂躁,心理发生变态,甚至向继女灌输一旦把妻子送入坟墓,一切都将走上正轨的想法。他为了逃避现实,不断地酗酒,同时纠集了一群听命于他的龙套演员,炫耀天分,排泄苦闷。这种自傲和幻想支撑起他全部的生活,所以当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演技的拙劣,再也无法回避现实时,人就彻底崩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引发的癫狂症完全摧毁了他。
  (说中那个蹩脚的芭蕾舞演员、可怜的卡尔·菲奥多雷奇是尚未具备表现自傲条件的叶菲莫夫的影子。)
  另一个“幻想家”就是年幼的涅托奇卡。与整天操持家务、养活全冢的母亲相比,无所事事的继父叶菲莫夫对她而言更为亲近。叶菲莫夫香于给她讲故事,他以自己的梦想为她勾勒了一个五彩的虚幻世界。在悲苦的生活面前,她也喜欢“放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驰骋天际”。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批评史(1846—1917)
第二章 心灵秘密的探索者
第一节 创作个性的形成
第二节 传统与继承
第三节 人的观念问题
第四节 对一个“精辟公式”的理解
第三章 心理描写领域的开拓和突破
第一节 病态心理:过强的自卑感与自尊心、
神经质与歇斯底里、自虐狂与施虐狂
第二节 前意识、潜意识和梦
第四章 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和创新
第一节 外部表情和动作的描写
第二节 对话
第三节 内心独白、意识流
附录 费·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创作年表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