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创造学与创新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5088924
  • 作      者:
    陈红著
  • 出 版 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创造学与创新管理》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介绍了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一般来说,创新能力强的人,大都具有反潮流的精神。不论生活在哪种社会、哪个时代,最早发现新事物的,总是极少数人,而对于这极少数人的新观念和新发现,当时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不赞同甚至激烈反对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每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相对固定化的模式里,他们很难摆脱早。
展开
精彩书摘
  《创造学与创新管理》:
  4.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一经公开,人人都有权享用。但在商品经济激烈竞争的社会里,最先运用新知识的人,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而跟在后面的人,则往往因市场变化、信息过时及知识陈旧而落后。因此,知识的公开既有长处,也有短处。人们一旦不能照搬知识或照搬不灵时,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具有创造力则不会受制于人,因为人们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创造力的能动性,使知识得到突破和提高。无数成功的创造实践告诉人们,开发创造力,既不能忽视知识的重要性,也不能把知识视为僵化的东西,而是要灵活地运用知识,主动地驾驭知识,科学地组合知识,还要以别人想象不到的方式利用知识。
  (三)能力
  由于智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所以构成智力的各个要素都会对创造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而在构成智力的各个要素中,与创造力有密切联系的有以下几个能力要素。
  1.认知能力。这是指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认知能力本身有高低级之分,低级者为简单的观察和感觉,高级者为深入的领悟和理解。认知能力差的人可能会对某些创造机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把握不住创造的契机;而认知能力强的人则可能会从错综复杂的各类现象中,“明察秋毫”、“独具慧眼”,找到可供创造的目标。
  2.记忆能力。记忆能力,简称记忆力,它是人脑保持已获信息的能力。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环节。当人们领略了风景秀丽的湖光山色,欣赏了美妙动听的音乐舞曲,阅读了知识丰富的书刊杂志或学习了作用奇妙的生活技能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中许多特殊的印记信息输入到大脑皮层中,并留下相应的感知印象,这就是识记。其主要功能就是识别和记忆事物的特点及其联系,进而积累知识。保持是指将识记中获得的印象或信息加以沉淀和储存。其目的是为了将储存的东西能迅速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而再现是指已掌握的知识能回想起来,即事物不在眼前时或时过境迁后,人脑对事物还可浮现。人脑中的创造性构思往往是人们经验和知识的重新编排和再度组合。因此,记忆力越好,掌握的经验和知识的总量就越多,做出发明创造的概率也就越大。3.评价能力。评价能力是指根据逻辑标准将各种信息进行比较,以得出正确评判和最终决策的能力。
  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曾指出:“我们的头脑主要是两重的:一重是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的评判头脑;另一重是想象、预见和产生思想的创造性头脑。评判可能有助于使想象走入正轨,而想象可能有助于启发评判。”在发明创造活动中,人们常常要对事物进行优劣性、先进性、合理性、同一性、相似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评价,以便从众多的创造性设想中,选择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且功能完善的最佳方案,因此评价能力对创造力也有很大影响。4.观察能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具有探索的性质。全面、正确、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能力称为观察力。不同的人对复杂事物的观察能力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能力的差异就可能成为发明家成功与失败的决定条件。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力,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细致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力的水平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人们掌握的知识水平决定的,观察能力的发展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丰富的知识又可能提高观察能力。科学家巴斯德说:“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里说的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可以设想一个缺乏知识的人,即使看到了同样的现象,也不可能得出导致重大发现的正确结论。所谓培养观察力,就是使人们学会从更多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学会在不经意中对事物产生深刻印象。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第一节 创造及相关概念
一、创造的含义
二、创造的相关概念
三、创造的特征
第二节 创造学概述
一、创造学的含义及研究对象
二、创造学的两条基本原理
第三节 创造力及其影响要素
一、创造力的含义
二、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第二章 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过程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
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
一、联想
二、想象
三、灵感
四、直觉

第三章 发散思维
第一节 发散思维含义及特点
一、发散思维的含义
二、发散思维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发散思维的常用形式
一、横向思维
二、逆向思维(反向思维)
三、多路思维
四、立体思维
第三节 如何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一、材料发散
二、功能发散
三、结构发散
四、形态发散
五、组合发散
六、方法发散
七、因果发散
八、关系发散

第四章 集中思维
第一节 集中思维的含义和特点
一、集中思维的含义
二、集中思维的特点
第二节 集中思维的形式与思考方法
一、集中思维的形式
二、集中思维的思考方法
第三节 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区别
一、思维指向相反
二、两者的作用不同

第五章 创造过程
第一节 创造过程概述
一、创造过程的概念
二、典型创造过程介绍
第二节 创造过程的组织
一、创造团队的构建
二、创造团队的协作与合作

第六章 创造技法
第一节 列举型创造技法
一、缺点列举法
二、希望点列举法
三、特征点列举法
第二节 推理型创造技法
一、移植法
二、类比法
三、形态分析法
第三节 组合与分解型创造技法
一、组合法
二、分解法
第四节 设问型创造技法
一、奥斯本的检核表法
二、和田12法
三、5W1H法
第五节 智力激励型创造技法
一、奥氏智力激励法
二、默写式智力激励法
三、卡片式智力激励法
四、三菱式智力激励法

第七章 思维定势的突破
第一节 思维定势的认知
一、有关定维定势的几个概念
二、思维定势的特征
三、思维定势的作用
第二节 思维定势类型
一、经验型思维定势
二、书本型思维定势
三、从众型思维定势
四、权威型思维定势
五、自我中心型思维定势
六、直线型思维障碍
七、其他类型的思维障碍
第三节 突破思维障碍
一、扩展思维视角,改变方事顺着想的思路
二、转换问题获得新视角
三、把直接变为间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