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与实践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44733
  • 作      者:
    陈跃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陈跃,1959年生,汉族,四川自贡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重庆市政治学会副会长、重庆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公共政策等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近20项,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独著或主编专著、教材15部,获国家和省级教学科研奖1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一类课题“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与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研究”(项目批准号:12JD710002)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与实践研究》从理论分析的视角,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阶级阶层问题的论述进行梳理和提炼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理论;从实践发展的视角,着重分析了苏联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认识与实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发展,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与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发展实际相结合,阐述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的划分及变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正确处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关系的对策思考;从比较分析的视角,对中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该成果的主要特色在于:一是注重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二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总结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应用中的经验教训;三是突出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关于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划分的新认识和正确处理现阶段阶级阶层关系的对策建议;四是对中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客观评价。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再度强调阶级斗争理论,造成肃反扩大化错误
  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前后持续长达5个年头,生产下降幅度特别大。这次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了37.2%,其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6.2%,德国下降了40.6%,法国下降了28.4%,英国下降了16.5%,日本从1929年到1931年下降了32.9%。这次经济危机造成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数激增,各国失业率为30%一50%。①这次经济危机结束了20年代出现的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局面,加深和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各种矛盾。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企图用发动对外战争的办法摆脱经济危机,巩固国内统治。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并很快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5年制造了“华北事变”,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早在1922年墨索里尼发动政变后,就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墨索里尼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加紧扩军备战,力图通过战争寻觅摆脱危机的出路。1935年10月,意大利出兵侵略阿比西尼亚,在英、法、美等帝国主义的纵容下,1936年5月,意大利吞并了阿比西尼亚。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被迫交出1/8的领土,l/12的人口,全部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交付巨额的赔款,并接受许多奴役性的条件。然而,在英、美的扶植下,德国的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工业生产开始直线下降。经济危机的影响,加深了德国社会各阶级的分化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1933年初,希特勒建立了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政府。希特勒上台后,便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原则改组国民经济,企图通过国民经济军事化摆脱危机,并为发动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作准备,疯狂地扩军备战。1933年10月,德国退出国际裁军会议,5天后,又宣布退出国际联盟。1934年,希特勒政府开始秘密实施其扩军计划,加强德国武装力量的建设和发展。1935年3月,希特勒发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公开撕毁了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军事条款,公然实行重新武装。1936年3月,希特勒法西斯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冲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最后一点限制。1936年8月,意大利与希特勒德国共同武装干涉西班牙。在共同武装干涉西班牙的过程中,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进一步勾结起来。1936年10月,德、意两国签订共同协定,“罗马一柏林轴心”正式组成。同年11月,德国与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这样,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形成,法西斯战争威胁日益严重。
  在国际局势深刻变化的同时,斯大林在处理国内一系列问题时,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以1934年12月1日发生的基洛夫遇刺事件为导火线,展开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1934.年12月基洛夫案件发生后,联共(布)中央于1935年1月18日,就基洛夫暗杀案向各级党组织发出一封秘密信。信中说:必须记住,敌人的处境愈是绝望,他们就愈想把极端手段作为他们反苏维埃政权斗争的垂死挣扎的唯一手段。必须记住这一点,必须保持警惕。根据这一信件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开展了“坦白和承认错误的运动”,许多人承认自己“警惕性不高”,“和‘敌对分子’有联系”,不少人被开除党籍和被捕。在这期间,根据党中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研究
一、阶级的本质内涵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理论
(一)阶级的本质内涵理论
(二)阶级的历史演变规律理论
二、阶级斗争与阶级联合理论
(一)阶级斗争理论
(二)阶级联合理论
三、阶级与政治组织间的关系理论
(一)阶级与国家的关系
(二)阶级消亡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
(三)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

第二章 苏联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认识与实践
一、列宁时期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一)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关系,解决
了工农联盟问题
(二)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政党与中间阶级阶层的关系
二、斯大林时期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坚持和左右摇摆
(一)强调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化,同时注重发展经济,加快了经济发展,加强了工农联盟
(二)宣布苏联的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内已没有阶级冲突
(三)再度强调阶级斗争理论,造成肃反扩大化错误
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苏联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淡化和最终放弃
(一)赫鲁晓夫改革,淡化和放弃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二)勃列日涅夫提出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成为了“全民国家”,放弃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完全放弃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最终使苏联解体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实践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标准分析阶级问题
(二)根据社会各阶级的属性确定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三)依据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及关系制定阶级路线和政策
二、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国民经济恢复中的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的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改革开放初期中的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实践

第四章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阶级阶层现状研究
一、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阶级阶层的划分
(一)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阶级阶层的划分依据
(二)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阶级阶层的具体划分
二、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阶级阶层状况及特征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二)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阶级阶层现状
(三)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阶级阶层特征
三、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一)工人阶级的数量稳步增长但内部分化非常明显
(二)农民工阶层不断扩大而农民阶级数量持续减少
(三)港澳台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稳定且占有丰富资源
(四)新社会阶层的数量增加且政治资源日益丰富
(五)过渡性阶层的数量不断增加且结构出现新变化

第五章 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新变化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阶级阶层的变化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分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三)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新社会阶层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正确认识现阶段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
(一)阶级阶层利益关系的新变化
(二)统筹协调社会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
三、调动社会各阶级阶层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积极构建和谐的社会阶级阶层关系
(二)充分发挥各阶级阶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用中国梦凝聚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共识
(一)中国梦科学内涵和目标指向
(二)中国梦是各阶级阶层的共有梦想
(三)用中国梦凝聚社会各阶级阶层共识的探索

第六章 中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认识和研究述评
一、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研究述评
……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