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气候变迁经济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78914
  • 作      者:
    朱述斌,朱红根主编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上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本书是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基础,编辑而成的。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篇,主要包括气候变迁经济学的导论、理论基础与主要应用模型,这是全书的理论前提;第二部分事实归因篇,介绍了国内外气候变迁的基本事实和发展趋势,剖析了气候变迁的经济归因;第三部分影响挑战篇,重点就气候变迁对中国农业现代化、中国工业化 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第四部分公共政策篇。
本书具有观点新、视野广、手段多等特点,可供高校师生、科技人员、经济管理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本章主要介绍管理的产生、含义、特征、职能、性质,管理者的分类、角色、技能,以及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特点等,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1.1 管 理
  1.1.1 管理的产生
  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其产生的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和至今仍灌溉着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表明,几千年前人类就能够完成规模浩大的、由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工程。其宏伟的建设规模都是人类管理和组织能力的见证。以金字塔为例,建成一座金字塔要动用10万人干20年,是谁来吩咐每个人该干什么?谁来保证在工地上有足够的石料让每个人都有活干?答案是管理。不管当时人们怎么称呼管理,总得有人计划要做什么,总得有人组织人们去做这件事,得有人指挥人们去做,以及采取某些控制措施来保证每件事情都按计划进行。
  历史上,当管理活动主要是由少数统治者或生产资料所有者所从事的活动时,人们常常把管理概括为管辖、治理。这种概括强调了管理中的权力因素,并以"治国,平天下"为主要内容,其意与"统治"一词相近,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对此,孙中山先生曾做过很好的解释。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到了资本主义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当企业成为社会经济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经济竞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追求最大利润成为资本家的主要目标时,人们对管理的研究逐渐从政治转向经济,特别是转向企业管理。
  总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管理一直是人类组织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它存在于一切领域、一切部门和一切组织之中。大到一个大的跨国企业、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商店、一个班组,无一不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任何历史阶段不可缺少的普遍的活动,管理是带有普遍性的人类实践活动。
  1.1.2 管理的含义
  关于管理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
  1. 中国古代管理的含义
  "管",在我国古代指钥匙,后来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体现着权力的归属。"理",本意是处理玉,后来引申为整理或处理。"管"、"理"二字连用,即表示在权力的范围内,对事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后来孔子概括为"治国,平天下"。
  2. 西方管理的含义
  人类在实践中发现,许多人在一起工作就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慢慢产生了各种社会组织。在组织内,为了协调每个人的行动,解决意见分歧,使大家共同服从于组织目标,就产生了管理。实际上,人类活动被分成了两部分:其一是作业活动,即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具体劳动;其二是管理活动,即为实现具体劳动而进行的协调、领导、指挥等活动。
  在西方,由于众多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对管理含义的认识也不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 孔茨在其《管理学》一书中指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2) 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什么的问题应该是第二位的,应该通过管理的任务来阐明管理。"
  (3)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部过程。"
  (4) 罗宾斯认为:"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3. 我国学者对管理的定义
  我国学者对管理定义的认识与描述并不完全一致,综述各种不同认识,我们可以认为: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所有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从以上对管理定义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六层含义:
  (1)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2) 管理的客体是所有资源;
  (3)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4) 管理的手段或措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5)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6)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此外,这里所指的有效不仅包括效率,而且包括效果。
  效率(Efficiency):Do the thing right,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效果(Effectiveness):Do the right thing,是指实现预定的目标。
  1.1.3 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即管理过程中的要素或手段。关于管理的职能,至今众说纷纭。这里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提法。
  (1) 法约尔(最早的或古典的提法):计划(Plan)、组织(Organize)、指挥(Command)、协调(Coordinate)和控制(Control)。
  (2) 古利克和厄威克(1937):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3) 孔茨(1955):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
  (4) 罗宾斯(常见的提法):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1.4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 自然属性(一般属性):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2) 社会属性(特殊属性):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不同的社会制度,生产目的、管理方式不同,其社会属性不同。比如企业管理者要服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以国有企业为例)。
  思考:从管理的二重性中,你受到何种启发?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绝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1.1.5 管理的重要性
  IBM公司的创办人Thomas J. Walson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管理的重要性。
  有一个男孩弄到一条长裤,穿上一试,裤子长了一些。他请奶奶帮忙把裤子剪短一点,奶奶说,家务太忙,让他去找妈妈。妈妈回答他,她已经同别人约好去玩桥牌。男孩又去找姐姐,姐姐正好有约会,就要到时间了。男孩非常失望,担心第二天穿不上这条裤子,就这样入睡了。奶奶忙完家务事,想起了孙子的裤子,就去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姐姐回来后又心疼弟弟,又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妈妈回来后同样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可以想象,第二天早上男孩起来后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情景。
  结果会怎样呢?
  由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如果没有管理活动进行协调,即使集体中每个成员目标一致,由于没有整体的配合,也可能无法实现总体的目标。
  关于管理的重要性,主要有两种观点。
  (1) 管理万能论(Omnipotent view of management):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的责任。这是管理学理论和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观点。它认为在实践中,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2) 管理象征论(Symbolic view of management):认为管理者对组织成败的影响非常有限,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1.2 管 理 者
  1.2.1 管理者及其分类
  1. 组织中的成员
  组织中的成员根据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为两类。
  (1) 操作者(Operatives):直接从事某项工作,不具有监督他人工作的职责。
  (2) 管理者(Managers):指挥别人活动并为其工作好坏负责任的人,在组织中有一定的职权。
  在组织中区分管理者和操作者并不难,因为管理者一般都有某种头衔。
  2. 管理者的分类
  (1) 根据管理者所处的地位与层次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有全面的责任,其职责主要是制定组织的目标和战略等。
  中层管理者:其职责是贯彻高层管理者制定的大政方针,指挥基层管理者的活动。
  基层管理者:其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2) 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业务管理者: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负有直接责任。
  财务管理者。
  人事管理者。
  行政管理者。
  1.2.2 管理者的角色
  根据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对5位总经理的工作的仔细观察与研究,不论哪种类型以及组织和在组织的哪个层次上,管理者都扮演着10种不同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
  1.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oles)方面
  管理者与人发生各种联系时所担当的角色,包括以下三种。
  挂名首脑(Figurehead):如接待来访者。
  领导者(Leader):如对下属的激励、人员的配备和培训等。
  联络者(Liaison):与上级和外部联系,从事有外部人员参加的活动,如参加外界的各种会议和社会活动。
  2. 信息(Information)方面
  管理者在获取、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时所担当的角色,包括以下3种。
  监听者(Monitor):寻求和获取各种信息,如阅读期刊和报告。
  传播者(Disseminator):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
  发言人(Spokesperson):向外界发布有关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信息。
  3. 决策(Decision)方面
  企业家(Entrepreneur):寻找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战略。
  混乱驾驭者(Disturbance handler):当组织面临重大、意外的动乱时,负责采取补救行动。
  资源分配者(Resorce allocator):分配组织中的各种资源。
  谈判者(Negotiator):在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研究表明,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在大企业与小企业中是不同的,在小企业中重要的是发言人,而在大企业中是资源分配者。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重要性也是不同的。对于基层管理者,领导者角色比较重要;而对于高层管理者,传播者、挂名首脑、谈判者、联络者和发言人角色比较重要。
  1.2.3 管理者的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Robert L. Katz,1974)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1. 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 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3. 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而言,三种技能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一般地,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概念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重要的,见图1-1。
  图1-1 管理者的技能示意图
  1.2.4 管理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管理者如何才能获得或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呢?基本的途径有两个。
  (1) 通过教育获得管理知识和技能。
  (2) 通过实践提高管理能力。
  ......
展开
目录
第1篇 基础理论篇
第1章 导论
1.1 气候变迁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1 相关概念
1.1.2 气候变迁经济学的兴起
1.2 气候变迁经济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1.2.1 气候变迁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1.2.2 气候变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 气候变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1.3.1 气候变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2 气候变迁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4 气候变迁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与关注热点

第2章 气候变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2.1 物理学基础
2.1.1 短期气候变化的全球性
2.1.2 大气的内动力过程
2.2 经济学基础
2.2.1 气候变化损失的经济评估
2.2.2 适应气候变化的成本分析
2.2.3 减排温室气体的经济成本评估
2.3 社会学基础
2.3.1 社会学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
2.3.2 气候变化下社会学的议题

第3章 气候变迁经济学模型
3.1 气候变迁经济学模型概况
3.2 气候变迁经济学模型研究成果
3.2.1 成本-效益分析法
3.2.2 碳预算法
3.3 几种典型气候变迁经济学模型
3.3.1 亚洲太平洋集成模型
3.3.2 大气稳定框架模型
3.3.3 温室效应评估集成模型
3.3.4 能源供应战略方案和综合环境影响模型
3.3.5 基于多区域方法的资源和产业配置模型
3.3.6 微型气候评估模型

第2篇 事实归因篇
第4章 气候变迁的基本事实
4.1 IPCC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
4.1.1 气温变化特征
4.1.2 降水变化特征
4.1.3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4.2 近百年中国气候变迁特征
4.2.1 气候变迁总体特征
4.2.2 区域气候变迁特征
4.3 气候变迁的主要经济影响
4.3.1 气候变迁影响评估工具与方法
4.3.2 气候变迁影响评估研究趋势
4.3.3 气候变迁的主要影响
4.4 未来百年气候变化预估
4.4.1 全球气候变化预估
4.4.2 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

第5章 气候变迁的经济归因
5.1 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5.1.1 内涵
5.1.2 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和吸收"汇"
5.1.3 全球增温潜势与CO2当量
5.2 自然因素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排除
5.2.1 自然因素
5.2.2 人类活动
5.2.3 气候变化的归因
5.3 人文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
5.3.1 排放情景与情景分析方法
5.3.2 人文发展的内涵
5.3.3 人文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5.3.4 碳排放约束下的人文发展

第6章 气候变迁的减缓与经济适应
6.1 全球气候变迁背景下的政策演进
6.1.1 国际气候会议的发展历程
6.1.2 国际气候会议议题和气候政策变化
6.2 减缓气候变迁的政策措施
6.2.1 减缓
6.2.2 适应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