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本章主要介绍管理的产生、含义、特征、职能、性质,管理者的分类、角色、技能,以及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特点等,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1.1 管 理
1.1.1 管理的产生
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其产生的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和至今仍灌溉着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表明,几千年前人类就能够完成规模浩大的、由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工程。其宏伟的建设规模都是人类管理和组织能力的见证。以金字塔为例,建成一座金字塔要动用10万人干20年,是谁来吩咐每个人该干什么?谁来保证在工地上有足够的石料让每个人都有活干?答案是管理。不管当时人们怎么称呼管理,总得有人计划要做什么,总得有人组织人们去做这件事,得有人指挥人们去做,以及采取某些控制措施来保证每件事情都按计划进行。
历史上,当管理活动主要是由少数统治者或生产资料所有者所从事的活动时,人们常常把管理概括为管辖、治理。这种概括强调了管理中的权力因素,并以"治国,平天下"为主要内容,其意与"统治"一词相近,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对此,孙中山先生曾做过很好的解释。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到了资本主义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当企业成为社会经济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经济竞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追求最大利润成为资本家的主要目标时,人们对管理的研究逐渐从政治转向经济,特别是转向企业管理。
总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管理一直是人类组织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它存在于一切领域、一切部门和一切组织之中。大到一个大的跨国企业、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商店、一个班组,无一不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任何历史阶段不可缺少的普遍的活动,管理是带有普遍性的人类实践活动。
1.1.2 管理的含义
关于管理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
1. 中国古代管理的含义
"管",在我国古代指钥匙,后来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体现着权力的归属。"理",本意是处理玉,后来引申为整理或处理。"管"、"理"二字连用,即表示在权力的范围内,对事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后来孔子概括为"治国,平天下"。
2. 西方管理的含义
人类在实践中发现,许多人在一起工作就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慢慢产生了各种社会组织。在组织内,为了协调每个人的行动,解决意见分歧,使大家共同服从于组织目标,就产生了管理。实际上,人类活动被分成了两部分:其一是作业活动,即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具体劳动;其二是管理活动,即为实现具体劳动而进行的协调、领导、指挥等活动。
在西方,由于众多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对管理含义的认识也不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 孔茨在其《管理学》一书中指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2) 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什么的问题应该是第二位的,应该通过管理的任务来阐明管理。"
(3)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部过程。"
(4) 罗宾斯认为:"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3. 我国学者对管理的定义
我国学者对管理定义的认识与描述并不完全一致,综述各种不同认识,我们可以认为: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所有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从以上对管理定义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六层含义:
(1)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2) 管理的客体是所有资源;
(3)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4) 管理的手段或措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5)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6)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此外,这里所指的有效不仅包括效率,而且包括效果。
效率(Efficiency):Do the thing right,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效果(Effectiveness):Do the right thing,是指实现预定的目标。
1.1.3 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即管理过程中的要素或手段。关于管理的职能,至今众说纷纭。这里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提法。
(1) 法约尔(最早的或古典的提法):计划(Plan)、组织(Organize)、指挥(Command)、协调(Coordinate)和控制(Control)。
(2) 古利克和厄威克(1937):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3) 孔茨(1955):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
(4) 罗宾斯(常见的提法):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1.4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 自然属性(一般属性):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2) 社会属性(特殊属性):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不同的社会制度,生产目的、管理方式不同,其社会属性不同。比如企业管理者要服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以国有企业为例)。
思考:从管理的二重性中,你受到何种启发?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绝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1.1.5 管理的重要性
IBM公司的创办人Thomas J. Walson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管理的重要性。
有一个男孩弄到一条长裤,穿上一试,裤子长了一些。他请奶奶帮忙把裤子剪短一点,奶奶说,家务太忙,让他去找妈妈。妈妈回答他,她已经同别人约好去玩桥牌。男孩又去找姐姐,姐姐正好有约会,就要到时间了。男孩非常失望,担心第二天穿不上这条裤子,就这样入睡了。奶奶忙完家务事,想起了孙子的裤子,就去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姐姐回来后又心疼弟弟,又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妈妈回来后同样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可以想象,第二天早上男孩起来后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情景。
结果会怎样呢?
由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如果没有管理活动进行协调,即使集体中每个成员目标一致,由于没有整体的配合,也可能无法实现总体的目标。
关于管理的重要性,主要有两种观点。
(1) 管理万能论(Omnipotent view of management):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的责任。这是管理学理论和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观点。它认为在实践中,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2) 管理象征论(Symbolic view of management):认为管理者对组织成败的影响非常有限,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1.2 管 理 者
1.2.1 管理者及其分类
1. 组织中的成员
组织中的成员根据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为两类。
(1) 操作者(Operatives):直接从事某项工作,不具有监督他人工作的职责。
(2) 管理者(Managers):指挥别人活动并为其工作好坏负责任的人,在组织中有一定的职权。
在组织中区分管理者和操作者并不难,因为管理者一般都有某种头衔。
2. 管理者的分类
(1) 根据管理者所处的地位与层次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有全面的责任,其职责主要是制定组织的目标和战略等。
中层管理者:其职责是贯彻高层管理者制定的大政方针,指挥基层管理者的活动。
基层管理者:其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2) 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业务管理者: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负有直接责任。
财务管理者。
人事管理者。
行政管理者。
1.2.2 管理者的角色
根据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对5位总经理的工作的仔细观察与研究,不论哪种类型以及组织和在组织的哪个层次上,管理者都扮演着10种不同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
1.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oles)方面
管理者与人发生各种联系时所担当的角色,包括以下三种。
挂名首脑(Figurehead):如接待来访者。
领导者(Leader):如对下属的激励、人员的配备和培训等。
联络者(Liaison):与上级和外部联系,从事有外部人员参加的活动,如参加外界的各种会议和社会活动。
2. 信息(Information)方面
管理者在获取、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时所担当的角色,包括以下3种。
监听者(Monitor):寻求和获取各种信息,如阅读期刊和报告。
传播者(Disseminator):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
发言人(Spokesperson):向外界发布有关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信息。
3. 决策(Decision)方面
企业家(Entrepreneur):寻找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战略。
混乱驾驭者(Disturbance handler):当组织面临重大、意外的动乱时,负责采取补救行动。
资源分配者(Resorce allocator):分配组织中的各种资源。
谈判者(Negotiator):在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研究表明,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在大企业与小企业中是不同的,在小企业中重要的是发言人,而在大企业中是资源分配者。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重要性也是不同的。对于基层管理者,领导者角色比较重要;而对于高层管理者,传播者、挂名首脑、谈判者、联络者和发言人角色比较重要。
1.2.3 管理者的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Robert L. Katz,1974)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1. 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 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3. 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而言,三种技能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一般地,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概念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重要的,见图1-1。
图1-1 管理者的技能示意图
1.2.4 管理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管理者如何才能获得或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呢?基本的途径有两个。
(1) 通过教育获得管理知识和技能。
(2) 通过实践提高管理能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