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求今说儒学》:
原因之一:关于麟本身的文化内涵
关于麟这种动物的传说颇多,就像龙一样,它有着诸多的神话色彩。但作为汉民族的图腾——龙来说,没有谁真正见过,所以有人说这是想象中的一种动物,是黄帝将各部落的图腾取其一处综合而成的一种怪物。且不说龙到底存不存在过,但用现在的经验否定麟的存在则不够充分。麟的形态历史上有关著述描述得很细,京房《易传》的描述是:“麟,獐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采,腹下黄,高丈二。”《广雅》说:“麒麟,含仁怀义,音中钟吕,步行中规,折旋中矩,游必择土,翔必有处,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不群不旅,不入陷阱,不入罗网,文章斌斌。”《广雅》中的解释显然加入了人的审美取向,但麒麟的形态却已经很形象。
历史上记载的很明确的东西,我们再否定它的存在显然不妥,因为现在的动物也在以很惊人的速度减少,地球上每一天都有生物在灭绝,在辽西的化石没有面世之前,人们一直否认恐龙鸟的存在。麒麟也是这样,很可能是已经灭绝的类似现在东北“四不像”的一种动物,只不过在这种动物身上寄托了人们许多理想化的精神内涵。孔子称麟为“仁兽”,“仁兽”出非其时而被困,这对孔子是一种理想和信仰上的打击。
孔子毕生都在宣扬“仁”,在人类,他把周公作为实施“仁的楷模;在兽类,他则把麒麟作为“仁兽”的代表。孔子之所以希望在方方面面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对应者,其目的无非是佐证他的理论的正确性。麒麟被捕获,对于他的思想理论是一种动摇,因为按照孔子的想法,麒麟是应该“不入陷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