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提问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文件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明: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的核心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自我意识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共产主义运动发源于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运动,共产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对立物,共产主义的根本原则是:消灭私有制,扬弃资本主义异化。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大历史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她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是衰亡的资本主义和成长中的共产主义彼此交叉,最后通向共产主义的历史时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只能从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最先产生,然后进入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历史局面。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不可隔绝的,隔绝就会违背共产主义建立在普遍交往和世界历史的根基之上这一基本的历史规律。并且,因为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商品交换向普遍化发展的趋势,就内在地决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生联系。而事实上,资本主义体系早已制定并实施如下战略:在沟通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条件下,将资本运动渗透其中,凭借自身在资本全球化中的垄断地位,有效地瓦解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历史局面,一方面,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面和掘墓人,另一方面,在其制度内部还包含着商品经济乃至资本的因素,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还需发展商品和资本以壮大自身,并据此在与资本主义体系的经济斗争中获得武器、锻炼战术、积累条件、取得胜利。因而,如何对待社会主义制度内部的商品和资本因素,并据此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开展有效的合作和斗争,最终壮大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提问,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首要命题。
从理论角度看,《决定》具有总结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根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因而它将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学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决定》确证市场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鲜明地指示出:探索并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特殊性,是发现和证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规律特殊性的关键和枢纽。综观《决定》,它向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也即经济学的中国学派提出如下三个历史提问:第一,如何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的关系;第二,如何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异化的根源,及扬弃异化的历史途径;第三,如何全面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关系。第一个问题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乃至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问题。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皆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科学立场和批判精神,强调历史规律不是抽象的规律,任何历史时代的运动规律都具有特殊性。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一旦历史运动经过了一定的发展时期,由一个阶段进入另一阶段时,它就开始受另外的规律支配。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相比,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由根本不同的历史规律支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矛盾成为产生经济危机的内在动力。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的矛盾,但是与资本主义相比,以上矛盾的内容和特征已经发生根本的转变。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生拉硬套到社会主义的身上,就会犯下刻舟求剑的荒谬‘错误。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物,她的历史特征主要体现为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无可置疑,公有制是消灭私有制的物质基础,它代表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方向并发挥着主导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主义革命最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胜利,因而,多种所有制与公有制并存的局面成为长期的历史现实,其中资本所有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并不断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因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呈现出特有的历史面貌: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多种所有制并存尤其是资本尚存的条件下,不断发挥和实现着社会经济的主导作用,为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物质基础。纵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始终自觉地坚持和维护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并将之形成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