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笔耕思味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996137
  • 作      者:
    王树国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叙述个人经历,印证自学成才的书。
  这是一本整理王氏家谱,饱含亲情爱意的书。
  这是一本宣传冀东家乡,弘扬传统文化的书。
  这是一本记录中国社会,体悟时代变迁的书。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树国(笔名林家、燕赵客),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杂文学会副会长。1950年11月15日出生,河北玉田县窝洛沽镇西左撇村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先后在部队、报社、政府、国企从事新闻、文秘、党务等工作,2004年与人合著10万字的科普读物《给你一双慧眼》,2009年出版20万字的杂文集《边鼓冷槌集》。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姥家在鸦鸿桥桥河东,大趟街路北,西面是个小胡同,门口有小水坑。
  小时候听说,鸦鸿桥是喜鹊为牛郎织女“七巧”会面搭起来的一座桥,这是个传说,无从查考。鸦鸿桥是冀东名镇,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倒是真的,不必存疑。
  我印象最深的是八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去姥家,正是春暖花开时,也是鸦鸿桥大集。鸦鸿桥五天一个大集,三天一个小集。大集最热闹的是牲口市、木头市、鸡鸭市、鱼市、肉市、土产杂货市,从起早到傍黑才散集,是一天的集。有骑车子赶集的,有推小车赶集的,还有赶大车赶集的,步行赶集的人最多,那时好多人家都没有自行车。赶闲集的一般不在集上吃饭,溜达一两个钟头就回家,临走买上一二斤烧饼果子、四五个酸梨蛋子,到家犒劳老人和孩子。
  我家距桥河东十五里路。去姥家有两条道路选择,一条是从后沙沟上埝,走鸦鸿桥东河埝,下了大桥过一个胡同就是姥家,这条路好走,但绕点远。另一条路是从康庄子插地,顺着场楼庄往北走,过了周庄子不远就到姥家,不大好走,但路近点。妈妈带着我是抄近道去的。她在前边走,我在后边跟,走累了就歇会儿。妈妈答应给我买玩具,我也不喊累。
  估摸走了两小时,我们才到了姥家。姥姥是个心地善良、脾气温和的女人,姓张,娘家在霞港公社于家窑,距婆家三四十里地。见到大闺女和大外孙来了,姥姥乐得合不拢嘴,立马给我找吃的。一个小笸箩里放着花生,另一个小笸箩里盛着瓜子,一个劲让我吃。我没有动手抓,姥姥给我捧了一把花生,我才剥皮吃起来。不一会儿,大舅、二舅也过来了,大舅乳名叫大柱头,二舅叫二柱头。妈妈抓过两把花生,递给了他俩。
  姥爷胡振元,憨厚老实,干农活在行,还会苫房。见到我就喊百顺,其实我的乳名叫满顺,姥爷总是这样称呼我,我也没有纠正过。姥爷苫房是一绝,我家的老草房因怕夏秋漏雨,三两年就得苫一次,所以,正月过了十五以后,趁着农闲,姥爷就骑上水管车子,带上修房工具,来到我家忙活。看见姥爷蹲在房坡上,把已经糟透了的苇子一把一把地划拉出来,再将新苇子一把一把地穿插在里面,最后用大拍子排放整齐,一层层拍打结实,我真佩服姥爷的手艺。经姥爷苫过的草房,夏天不漏雨,大风揭不去。
  姥姥去街上买来二斤小鱼,小麦穗还乱蹦呢。姥姥说,这是从还乡河里打的鱼,新鲜,好吃。是呀,那时候环境好,无污染,还乡河有鱼虾。午饭是烙饼炖小鱼,大家吃得都很香。在经济匮乏的年代,农户白面极少,不逢年过节,谁家也舍不得吃顿烙饼。只有在姥家才受到这样的款待。姥姥喜欢我,说我长大了会有出息。等有了满平、我的最小胞妹树莲后,姥姥也很喜欢她,夸她长得俊,懂事早。
  姥姥在待客上,爱鼓捣小鱼,还有猪蹄子、羊杂碎。后来,我们几个外孙、外孙女不管是赶集到姥家吃饭,还是给姥爷姥姥拜年,对此都有同感。
展开
精彩书摘
  《笔耕思味录》:
  1975年7月的一天,蒙副政委来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小王,战友报社想调你去那里当记者。为了你个人的前途,我同意让你走。”这个事儿,在营部通讯班的王杰平头两天就透露给我了,说接到了军区报社商调的电话。
  王杰平是1974年底我去平山接来的小兵。
  战友报社之所以要调我,一是我常去那里送稿,各部室的编辑看到了我的人品;二是我的稿子在战友报很少被“枪毙”,看中了我的才学。
  到战友报当记者,文职干部可以总干下去,可以一辈子不脱军装。1972年底蒙副政委他们接兵的应言真的要实现了。他何尝不愿意送我到最能施展才华的地方去呢!
  自打我入伍后,蒙副政委对我一直关爱有加。在康庄营房大院里,周日休假我也常去他家串门,他和爱人周秀英对我非常热情,总是端出水果,用水果刀削好果皮后递给我吃。夏天,还给我沏白糖水喝。一次,他爱人问怎么几天没有见到小王,蒙副政委说我去天津了。天津锅炉厂负责我部新兵培训,我到马庄采访培训连,就连1975年入伍的小兵张新全的焊工师傅李秋雨,我也认识了。我去了三天才回机关。我和蒙副政委的三个孩子也都很熟,蒙军喜、喜娟、喜山,上学放学回来碰见我,总是老远就喊王叔。
  过了几天,我去找蒙副政委问战友报商调的进展情况。蒙副政委露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政委何占科不同意。我也没有惹政委呀!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孩提时光
西左撇
老草房落草
过满月搭台唱影
妈妈的乳头
妈妈带我去姥姥家
好玩的“土游戏”
背起小书包
夜缝孝衣
跟大人去看影
吃食堂
二年级代人写信
爸爸的“伴读”
兔子咬手
割草拾柴火
石磨情
烤火盆
思年
过年看大戏
墨水瓶小油灯
“大王鼻子”老师
校长老师演《小拜年》
乡村露天电影
伯母的语言
铁匠炉的火光

第二章 中学梦想
可爱的沽中
住校生
助学金
走读
忆苦思甜
生产队的钟声
村支书劝学
校园板报
骑车去潘家峪参观
兆柏家的常客
学校图书馆
梦想当记者、作家
为啥稿子石沉大海
见报的第一首诗歌
县“土记者”学习班
代笔文章上了省报
在县广播站的日子
离开母校

第三章 初离农门
铁厂上班
和书记同住东厢房
花钱买“工分”
发表通讯《一代新人在成长》
抽到工委

第四章 军营报道
小《见报本》惊动接兵首长
平地风波
油坊道边告别泪
新兵连生活
下连采访
坐火车送稿
工农兵照相馆的“人样子”
落实军属待遇
作家马联玉的点拨
首长特批探家
兄妹同游八达岭
平山接兵
省委4号楼看广贺
突破解放军报第一人
战友报、解放军报先后商调
蒙副政委转业

第五章 蓝光闪过
人类将永远铭记的“七·二八”
二胞弟罹难
父亲徐州疗伤
几个绿豆碗,几盒压缩饼干

第六章 莲结并蒂
好事遇挫
道好采荷
领证结婚
端阳生子
回家借被
从头到脚

第七章 记者圆梦
第八章 政府秘书
第九章 豪门弄笔
第十章 作家成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