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姥家在鸦鸿桥桥河东,大趟街路北,西面是个小胡同,门口有小水坑。
小时候听说,鸦鸿桥是喜鹊为牛郎织女“七巧”会面搭起来的一座桥,这是个传说,无从查考。鸦鸿桥是冀东名镇,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倒是真的,不必存疑。
我印象最深的是八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去姥家,正是春暖花开时,也是鸦鸿桥大集。鸦鸿桥五天一个大集,三天一个小集。大集最热闹的是牲口市、木头市、鸡鸭市、鱼市、肉市、土产杂货市,从起早到傍黑才散集,是一天的集。有骑车子赶集的,有推小车赶集的,还有赶大车赶集的,步行赶集的人最多,那时好多人家都没有自行车。赶闲集的一般不在集上吃饭,溜达一两个钟头就回家,临走买上一二斤烧饼果子、四五个酸梨蛋子,到家犒劳老人和孩子。
我家距桥河东十五里路。去姥家有两条道路选择,一条是从后沙沟上埝,走鸦鸿桥东河埝,下了大桥过一个胡同就是姥家,这条路好走,但绕点远。另一条路是从康庄子插地,顺着场楼庄往北走,过了周庄子不远就到姥家,不大好走,但路近点。妈妈带着我是抄近道去的。她在前边走,我在后边跟,走累了就歇会儿。妈妈答应给我买玩具,我也不喊累。
估摸走了两小时,我们才到了姥家。姥姥是个心地善良、脾气温和的女人,姓张,娘家在霞港公社于家窑,距婆家三四十里地。见到大闺女和大外孙来了,姥姥乐得合不拢嘴,立马给我找吃的。一个小笸箩里放着花生,另一个小笸箩里盛着瓜子,一个劲让我吃。我没有动手抓,姥姥给我捧了一把花生,我才剥皮吃起来。不一会儿,大舅、二舅也过来了,大舅乳名叫大柱头,二舅叫二柱头。妈妈抓过两把花生,递给了他俩。
姥爷胡振元,憨厚老实,干农活在行,还会苫房。见到我就喊百顺,其实我的乳名叫满顺,姥爷总是这样称呼我,我也没有纠正过。姥爷苫房是一绝,我家的老草房因怕夏秋漏雨,三两年就得苫一次,所以,正月过了十五以后,趁着农闲,姥爷就骑上水管车子,带上修房工具,来到我家忙活。看见姥爷蹲在房坡上,把已经糟透了的苇子一把一把地划拉出来,再将新苇子一把一把地穿插在里面,最后用大拍子排放整齐,一层层拍打结实,我真佩服姥爷的手艺。经姥爷苫过的草房,夏天不漏雨,大风揭不去。
姥姥去街上买来二斤小鱼,小麦穗还乱蹦呢。姥姥说,这是从还乡河里打的鱼,新鲜,好吃。是呀,那时候环境好,无污染,还乡河有鱼虾。午饭是烙饼炖小鱼,大家吃得都很香。在经济匮乏的年代,农户白面极少,不逢年过节,谁家也舍不得吃顿烙饼。只有在姥家才受到这样的款待。姥姥喜欢我,说我长大了会有出息。等有了满平、我的最小胞妹树莲后,姥姥也很喜欢她,夸她长得俊,懂事早。
姥姥在待客上,爱鼓捣小鱼,还有猪蹄子、羊杂碎。后来,我们几个外孙、外孙女不管是赶集到姥家吃饭,还是给姥爷姥姥拜年,对此都有同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