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活的政治:世界工厂劳资关系转型的新视角: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world factories' industrial relation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68617
  • 作      者:
    汪建华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汪建华,生于1986年,江西新余人。201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社科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代表性论文见诸《社会学研究》《社会》《开放时代》等专业学术期刊。

展开
内容介绍
  近年来新工人抗争浪潮的兴起,以及行动方式、诉求的变化,预示着中国劳资关系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转型趋势。《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文库·生活的政治:世界工厂劳资关系转型的新视角》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力图从工人的生活经历与社区生活实践讨论世界工厂的劳资关系,分析社会关系与生产政体如何影响工人的生活与抗争行动,提出了关于当代中国劳工的一些新观点,如“实用主义团结”等,对于分析农民工的日常生活、阶级意识和群体抗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新工人:从治理的对象到变革的力量
二 变化的抗争政治
(一)与“日”俱增
(二)守卫底线
(三)毕其功于一役
(四)反叛工业帝国
(五)迷思:工人抗争政治的走向及其形成动力
三 新工人团结的谜题:基于经典理论的重新审视
(一)自在到自为:阶级形成的宏大叙事
(二)劳工的力量:从结构利益到结构力量
(三)国家的规制:从代言阶级到操纵阶级
(四)生产的政治:从生产关系到生产中的关系
(五)社会-文化的构建:从工厂影响社会到社会影响工厂
四 重拾工人的社会生活
(一)民国工人的启示
(二)重新挖掘社会生活之于新工人团结的潜力
五 生活形态:分析维度与政治效果
(一)分析维度
(二)生活形态与集体抗争类型
六 资料与方法
七 篇章结构

第二章 新工人生活经历的变迁
一 代际变化:生活方式与集体倾向
(一)代际与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代际与集体倾向
二 城市生活经历的变化:基于同期群的考察
(一)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信息视野与集体倾向的变化
三 结论

第三章 老一代工人的生活经历与生计压力
一 原子化的底线型抗争
(一)从生产到生活
(二)集体抗争过程
(三)尾声
(四)小结
二 地缘-同事关系为基础的底线型抗争
(一)从生产到生活
(二)集体抗争过程
(三)尾声
(四)小结
三 认同的边界:地缘团结模式的比较
(一)表益厂:分裂的团结
(二)广泛的团结与分裂的团结:两厂抗争模式比较
四 老一代工人的生活政治

第四章 开启新的抗议模式
一 同事-同学关系为基础的增长型抗争
(一)从生产到生活
(二)非正式抵抗
(三)离职趋势
(四)团结的文化
(五)集体抗争过程
(六)尾声
二 代际与团结文化:汽新厂与汽瑞厂的比较
(一)类似的生产安排与不一样的生活形态
(二)汽瑞厂的集体抗争过程简述
(三)汽新厂与汽瑞厂团结模式的比较
三 生活与抗争政治的转型

第五章 抗争行动的团结限制与暴力转向
一 原子化的底线/增长型抗争
(一)从生产到生活
(二)集体抗争过程
(三)尾声
(四)小结
二 群体性骚乱
(一)从生产到生活
(二)集体抗争
(三)尾声
(四)小结
三 新生代工人的集体抗争模式及其未来走向

第六章 从生活经历挖掘劳资关系转型的动力
一 生活经历变迁与集体倾向的变化
(一)生产与生活体验的再造
(二)经济与制度诉求的提升
(三)身份与群体认同的转变
(四)实用主义团结文化的形成
二 生活经历变迁与集体抗争动员资源的形成
(一)团结纽带的转变与艰难发育
(二)互联网动员的迅速发展
(三)集体行动中的生活烙印及其开放性
三 生活形态的系统性根源
四 工人抗争与世界工厂劳资关系的转型
五 讨论:形成中的“生活政治”
(一)内迁、区域性劳动力市场构成、社区生活形态与抗争政治
(二)工业化经历与工人抗争政治的演变
(三)非正式用工、生活形态与抗争政治
(四)产业组织方式、关系形态与抗争政治
(五)社会生活、团结形态与对基层工会控制权的争夺
(六)留守经历、新生代工人与农民工生产体制的系统性危机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