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娇娃
朱淑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她生于仕宦之家,父亲曾在浙西做过阔气的盐官.当过临安知府,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的千金小姐。她家的宅院很大.分为东园与西园,亭台楼榭十分精美,园子里设有水阁、桂堂、依绿亭。朱淑真住在西楼,丝罗的窗幔,窗前有梅影花香,楼下一条竹荫小径通往池塘,池边柳丝如烟,夏时竹摇清影,荷叶在风中翻翠叠绿,红莲盛开清香远溢,到了晚间蛙声处处,月色如水水如天。园子里林花葳蕤,种了缃桃、枫树、桂花、海棠与芍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深红粉紫次第开放。
这些都是从她诗词里寻到的景致,从小浸润在这样唯美的环境里,不会写诗也会吟了。她的父亲是个颇有文化品位的官员,对待子女如春风拂柳。朱淑真早慧,比她的兄长更会读书,过目成诵,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而且生得唇红齿白,嫣然一笑时,若花蕾初绽般美好。她的兄嫂也通文墨,他们一有空就在家里开笔会,把酒临风,或赏月色或品秋景,作出诗来,相互评点。他们之中往往是少女朱淑真胜出,她的诗有字字含香的风韵。父亲在外办公务,她会修书一封:诗礼闻相远.琴樽谁是亲?有时候还会娇俏地问她父亲:把酒何时共?
父母兄嫂都喜欢她。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家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少年不识愁滋味,不懂皇天,不知后土。
扁舟夜泊月明秋,
水面鱼游趁闸流。
更作娇痴儿女态。
笑将竿竹掷丝钩。
这大约是随父亲去赴任的途中,凉风习习的秋夜,舟行江中,一家子安歇了.少女朱淑真一时睡不着,看那一江月色如雾如霰,水面波光闪烁,鱼游浅底。她一时玩性大发,叫醒了家人,陪她一起玩秋江垂钓。她撒娇让人找出钓竿,远远地甩出去,鱼肯定是钓不到,却钓到满江秋月色和一纸诗文。、r鬟仆人们也随着她一起尖叫喧闹,少女银铃般的笑声洒到江面上,飘得很远很远。父亲望着他那玲珑可爱的女儿,拈着胡须,无奈地摇头微笑。
少年的她除了读书写画之外,似乎无事可做。夏日渐长的时候,水阁里悄无一人.她穿着淡红的丝锦衫子,“独自凭栏无个事”,一会儿听听蝉鸣,一会儿嗅嗅荷香.风中打个盹,再歪着小脑袋读诗文。最开心的是坐一只舴艋舟,到池塘中央去摘莲蓬,顺带采一朵迟开的荷花。天气炎热的时候,仆人们从乡下带来西瓜.切成一片片的,放进盛冰的玉壶里,吃起来格外爽口,水阁的石桌上早早备好了绿茶,只等凉透了再喝。如此山花烂漫如诗如仙的生活,没有压力,没有烦恼,也没有陈规束缚,美少女往往会蜕变成一个问题少女。《西厢记》里的崔莺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都是生在富贵温柔乡里的小姐,日久无事,就要生出无尽的闲情来。
闲将诗草临轩读,静听渔船隔岸歌。
尽日倚窗情脉脉,眼前无事奈春何。
春暖花开的日子,她闲来无事,临窗读几本书,久了,放下书卷,伸了个懒腰,忽然听到隔岸渔船上缥缈的清歌。整整一上午的时光,少女一直倚着窗聆听动人的渔歌,似乎是一曲思念恋人的歌子,她听得醉了,痴痴的,两颊生出胭脂的红。她在冥思,想那邻家的俊儿郎,也经常书声琅琅,他们见过面,远远地只抛了个眼风。
及笄之年,朱淑真跟嫂子学画眉,嫂子羞她:现在学画眉,是不是心中有人了?你心中的人儿是什么样的呢?她啐了嫂子一口,涨红脸儿说:我喜欢的人,一定要满腹诗书,等到中秋佳节的时候,我让他作出一万首诗来,吓倒你!
庭院深深深几许,深若枯井的庭院,锁住了她的春心,她的确是芳心暗许了。朱淑真想象着她未来的生活:门前一顷春水,水清清天悠悠,堤上坐着飘逸潇洒的诗人,他临水吹箫,箫声在水面上传得格外幽远,他们并肩而行时,衣袂飘飘,如一双白璧,桃花在他们的背后纷纷飘飞,满地落英缤纷,烟霞一样红透了他们的心情。
两年后,朱淑真的父亲打破了她的春梦,对她再娇宠,婚姻大事也只能由父母做主。
客观地说,朱父对于宝贝女儿的婚姻大事,是用了心的。他为女儿选中的人叫汪纲,是枢密院汪勃的后人,祖籍也是徽州。汪纲非白面书生,此人不大喜欢诗词歌赋,但他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对兵法、农业、医学以及阴阳历法都有深入研究。他当官是荫袭祖上,却也是通过了铨试,也就是考试选拔。家世背景优越,那枢密院相当于国防部,北京市市长与国防部要员之间结亲.很是般配,又是徽州老乡,知根知底的。况且,这汪纲是一个踏实能干的人,丝毫没有纨绔之气,这是最让人放心的地方,若不然,朱父怎么肯把心尖上的娇女嫁与他?只是为父的没能料到,普天下女子能做到的,朱淑真却做不到,那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才女初嫁了
出嫁,对于朱淑真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无非是从一个深宅大院走入另一个深宅大院,身边多了一个壮硕的男人而已。她的心底藏有一个秘密,那个人飘然而去了,她在心里筑了一个小小的空间留给他,闲下来的时候,静静地思念,并不妨碍她现在的生活。
汪纲长她几岁,对这个美丽多才的妻很是容让,延续着老丈人对她的宠爱。作为新妇,朱淑真也竭力想做好自己的角色。新婚宴尔时,两人总是双双对对。冬日里,窗格子上的红喜字艳过红梅,他们俩围着火炉读书聊天,你一句我一语,评诗论词,笑语盈盈。火炉上暖着一壶女儿红,她的陪嫁,是她爹酿了整整十八个春天的酒,他们你一杯,我一杯,喝得双颊飞霞,两人呢喃不知所语。、r鬟们立在身后掩嘴偷乐,阁楼里温暖如春。朱淑真敛起少女时的任性娇懒,洗手做羹汤,努力做好一个少奶奶的本分。立春时,家家户户要搞一个庆典活动。她穿上鲜亮的衣衫,折一枝梅花插在鬓角,袅袅婷婷地穿梭厅堂间,指挥仆人摆放酒宴。她亲手捧出做好的春盘,与家人一起享用,一家子其乐融融,公公婆婆开心,夫君的目光也牢牢地罩在她的身上,她宛如一枝千瓣莲,一重一重地盛开在汪冢大院里。
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她不顾春寒料峭,剪出各色的彩纸,贴在窗户上、门旁、树梢头,用美丽来迎接美丽。汪纲饶有兴趣地看着她忙忙碌碌的身影,她的才艺、她的娇俏深深吸引了他,他亲昵地搂住她的小蛮腰,把她葱玉一样的手握在掌心里,为她呵热气。
汪纲初入仕途不是那么顺.他也有浓眉紧蹙黯然神伤的时候。朱淑真伸出纤纤玉指,为他抚平眉间的愁纹,宽慰他:鸿鹄羽仪当养就,飞腾早晚看冲天。她鼓励他,只要等待时机,凭他的本事,一定会有一飞冲天的时候。这是男人颓唐时最爱听的一句话,正是有了她温婉聪慧的劝慰,汪纲才会百折不挠,从能吏一直做到能臣。
宋朝的官员总是不停地异地交流,比如苏东坡,在就任途中四处奔波,儿子随他漂泊,结果病死在路上,他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汪纲谋到一官半职不容易,自然要听从朝廷的安排,指他向东不敢朝西,县令一职他做了好几任:平阳令、金坛令、弋阳令、兰溪令、太平令。一开始,朱淑真还能陪同他一起上任,久了,不胜其烦。她本来就体弱,是多愁多病的身,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哪里受得了路途中的颠簸折腾。如果不跟随夫君,便要忍受长年的寂寞,她陷入了两难之间,不禁跟夫君抱怨长夜相思之苦,劝他早早隐退,守着祖辈的家业,琴棋书画诗酒茶,过那清闲优雅的日子。汪纲是个男人,肩挑着祖辈的希望和一大家子的生计,怎么可能回来当啃老族呢?结亲时,朱父看中的,也正是他作为男人的担当。
后来许多学者对汪纲有不满之辞,明代《尧山堂外纪》中称:“其夫村恶,蘧藤戚施,种种可厌。”现代学者中,也有人为朱淑真鸣不平,说她嫁给了一个只知奔波仕途,毫无共同趣味的庸碌之辈。这大约是疼惜这个玉作肌肤花为肠的才女罢了,惜之愈深,怜之愈重,也就对她周边人恨之愈切了。
其实不然。汪纲是历史上有名的官员,政声不错,《宋史》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机神明锐,遇事立决。日常办公时,文书堆积如山,他一时半会儿就看好了,办事情如水一样清朗。下级只要讲的话有道理,不管他职位有多低,汪纲都会高高兴兴地采纳。为文长于论事,援古博今,思辨能力很是雄健。他穿着打扮不喜欢奢华,生活十分简朴,公用车乘破旧不堪了,也不舍得换一换。在任期间,他造过战船,疏通过河道,架设过桥梁,大兴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