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状和问题
1.权利问题严重困扰发展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电子图书所属的权利为信息网络传播权。但由于《条例》颁布时,数字出版产业尚处在发展初期,这项权利体现在图书出版合同中的描述还不尽完整或者明确,虽然有的出版社修改了图书出版合同,加入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但有的出版社还在使用电子出版物或者数字版权等多种字样,这些潜在的问题都影响到出版社是否真正拥有这项权利。
近几年,电子图书产业发展迅速,涉及越来越广,已经不再局限于数字图书馆领域。同时,各类终端层出不穷,权利的描述也越来越复杂,其中包括转授权是否存在。
电子图书的销售渠道和形式与纸书销售通路有较大差别,电子图书交易和纸质书完全不同,纸质书交易是一种现实的交易,需要有买卖双方,但是卖方并未拥有所售内容的版权。相反,电子图书交易则是一种权利使用许可协议。这些都有待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去完善和解决。
2.定价问题悬而未决
不可否认,电子图书的定价一直饱受争议。传统纸书的定价策略并未在电子图书的定价上有所体现。电子图书的定价基本上会在纸书价格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区间,近两年也有到十分之一的趋势。这与国外有显著的不同,美国的电子图书价格有采取纸书定价的50%-70%区间的,有时候也会高于纸书的定价。但普遍都高于我国的定价。当然,产生低定价的原因很多,比如成本核算并不清晰,与纸书成本核算会有重叠,市场上对高价电子图书的接受度较低等,这些因素都困扰着定价的制定和实施。出版社往往会认为定价低,但因不直接参与销售,无法了解市场上对电子图书价格的接受程度,因此定价问题就无从解决,当然这也与现在电子图书在市场上的定位有很大关系,相信当电子图书发行拥有与纸书一样的地位时,电子图书的定价问题也会随之得到有效解决。
3.有序生态系统尚未形成
虽然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多年,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电子图书行业各环节之间仍未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环节之间相互抱怨的情况更为多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