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4-1-1可知,RFID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1)缓慢发展期(2000年以前)
在这期间,大多数RFID技术还处于理论阶段,很多RFID应用还处于试验阶段,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商用。一些最初的应用包括:Raytheon公司(美国国防公司)于1973年推出了“RayTag”,RCA公司(美国老牌电器公司)的RichardKlensch于1975年开发了“电子识别系统”,F.Sterzer于1977年开发了“汽车电子车牌”,Fairchild公司(美国精密仪器商)的ThomasMeyers和AshleyLeigh于1978年开发了“被动编码的微波发射机”等。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20世纪90年代电子收费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可以看做是RFID技术重要的里程碑。但由于RFID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大规模的出现,因此这一阶段,每年的全球专利数量只有几项,甚至为零,此时的RFID技术还处于逐步探索和发展阶段,但是RFID技术的专利之路从此开始了。
虽然这个阶段专利申请发展较慢,但一些具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嗅出了RFID的巨大商机,极早地进行了专利布局。例如,日后RFID技术的业内领导者Intermec就是这个时期率先进行RFID技术的专利布局,其1998年7月16日申请的美国专利US6100804(2000年授权)属于RFID领域内的一项核心专利,被其他专利引用了274次,对RFID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富士通也在此阶段内提出了将RFID技术应用于车辆制造和个人身份识别的专利申请(US4926187A)。
(2)快速发展期(2001~2008年)
在这一阶段,RFID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其在民用领域的价值开始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RFID技术大量应用于生产自动化、门禁、公路收费、停车场管理、身份识别、货物跟踪等民用领域中,其新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展,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大型企业都纷纷进行RFID的应用实验。例如,英国的零售企业Tesco最早于2003年9月结束了第一阶段试验。试验由该公司的物流中心和英国的两家商店进行,试验是对物流中心和两家商店之间的包装盒及货盘的流通路径进行追踪。随着全球几家大型零售商沃尔玛、麦德龙、乐购等出于对提高供应链透明度的要求,相继宣布了各自的RFID计划,并得到供应商的支持,自此RFID技术打开了一个新的巨大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6月的一次零售交易展会上,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要求其顶级供货商在2004年必须在其物品上植入无线RFID芯片,而到2006年其他所有的供货商也都必须如此。这一举措,更加推动了RFID技术在零售业中的应用,分析家们认为仅此一项就可能创造一个20亿美元的RFID市场。
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其应用的不断扩大,RFID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相应的专利申请量也大幅度增加。在2003~2008年,专利申请量增加幅度较大,从1000多件增长到4000多件,几乎是井喷式增长,尤其是2007年,全球共申请了4177项相关专利申请,申请人数达到2169名。从2003年起,世界各国/地区在RFID技术开发上获得长足进展。特别是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的厂商和研究机构纷纷投入人力和物力来研究和开发RFID底层技术、进行相应的标准制定、和创新RFID新的应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