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黄胄的《黄泛区写生》,必须先了解何为“黄泛区”。
黄泛区是指1938年黄河决口而造成的豫、皖、苏受灾区。
黄河水害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一大祸患。但1938年的黄河决口对于豫皖苏三省的人民来说却完全是一场人为的大灾难。
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后,又集合兵力准备进攻武汉。6月5日,日军占领河南开封,随即进逼郑州,企图打通平汉、津浦、陇海三线,造成直指武汉,进而窥伺西南大后方的形势。在这紧要关头,国民党驻军奉命于6月7日炸毁了中国当时最长的铁路桥郑州黄河大桥。接着,又于6月9日在郑州以北郑县的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以水代兵,决堤阻敌”——借南泛的洪水,遏制日军的前进。然而,黄河的洪水泛滥只取得了军事上暂时的成功,并未能阻止日军发动对武汉作战(此后,日军调整部署后,又沿长江两岸夹击武汉),同时也造成了历史上黄河一次严重的改道。 其时,要掘开黄河也并非易事。国民党的这次“以水代兵”前后共施行了三次。1938年6月4日,国民党第53军1团奉命在中牟县境内赵口挖掘黄河大堤,次日又加派第39军1团协助,并悬赏法币千元,以图加快速度。当晚,黄河大堤内的斜面石基被炸开,黄河水开始外涌,但水流量较小。并且,由于决口两岸内斜面过于急峻,遂致倾塌,阻塞了水道。第一次掘堤不成,国民党又派军在第一道决口以东30米处掘第二道决口,又没成功。
当时,担任黄河铁路守备的国民党新编第8师师长蒋在珍建议在郑县的花园口做第三道决口。8日晨,新8师派3000余人在花园口掘堤,至9日下午开始放水。初时水势不大,后国民党又用平射炮轰击,将缺口打宽,时值大雨,决口愈冲愈大,水势漫延而下,花园口以下一片汪洋,尽成泽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