苡弦的旅行不是计划好的出走,也并非说走就走的冲动。她历经八年,走过二十多个国家,接触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她而言,到世界旅行,也是到别人的生命中旅行。她愿意用心去感受,用开放的态度去面对旅途中的一切。
在路上,她碰到了不同性格,却同样温暖的朋友:爱喝酒、爱生活、敢于坚持自己的Patrick;白头发、爱哲学、想要当忍者的Mateja;滑雪超棒、乐于助人的Vitek;热爱家乡、为梦想埋单的Janko……
在路上,她明白了那些曾令她困惑、迷茫的问题:能够赢得别人尊重的,不是身份,而是这个人本身;所谓“安静”,就是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呼吸的感觉;真正令我们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人生就是实现梦想的过程,没有梦想的生活毫无乐趣……
在路上,她与自己期待的美好相遇。
和大多数正常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样,作者张苡弦从小就是个“乖孩子”,按部就班地读书、升学、毕业、工作,青春就在平淡中悄然而逝。在空虚和迷茫中,她毅然辞职,背起行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任性和好奇,开始了一场关于梦想和自我的寻找之旅。
她历经八年,从克罗地亚到布拉格、从芬兰到斯洛伐克,在路上,她曾遇到热心帮助的朋友,也曾遇到危险的游牧男孩,她曾伐木、野营、参加聚会,也曾独自一人沦落机场,旅途并非一帆风顺,但终究,她与自己期待的美好相遇。
她记录下曾遇见的简单质朴的友谊和对“成长”深刻的反思,重要的是,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收获了成长和梦想,完成了对自我的追寻。
为什么去远方?
你一定听过“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这句话。不过,在我走过了二十多个国家,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后,我知道,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最美丽的风景,都是人。
一个朋友曾经跟我分享过自助旅行回来的空虛感,她有一个很贴切的形容,她说大部分的旅行,都像是包着一层保鲜膜进行!纵使去过了那么有名的景点,参观了那些必去的展览馆,也一一造访了旅游书上推荐的餐厅,还买了最具当地特色的纪念品,但还是很像被关在笼子里、不断移动的动物。她很疑惑,为什么都已经大老远地来到这个国家了,却还是有一个怎么样都走不进的世界?而且不只是旅行,即使是长期在当地求学或工作的朋友,不少也有这种走不进去的困扰。
我也曾听朋友说,他们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在世界各地旅行,但是没想到,旅途中最难忘的,却是和当地人相处的片段,因为有了这些时刻,让他们的旅行与众不同!这些时刻,可能只是一次偶然,在码头和当地人长达一个小时的攀谈;或是因为当地人的推荐,发现了意想不到的风景;甚至是受到当地人的邀请,到家里一起煮饭、用餐……这些时刻,最后居然都成了他们旅行中最精彩的亮点,甚至是让他们产生自我与世界对话的起点!
原来,“当地人”就是帮我们划破保鲜膜的那一把刀!
我在分享的时候,常常会问一个问题:
“想象你到法国旅行,最后一天的行程你安排去参观凡尔赛宫。吃午餐的时候,遇到一个法国人,你们相谈甚欢,评估后,觉得他是一个能信任的对象。这时候,他告诉你,他刚好要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邀你一同前往。可是如果去了婚礼,你就没有办法去参观凡尔赛宫了。这时候,你会怎么决定呢?”
结果,大概有九成九以上的朋友都表示,他们宁愿舍弃凡尔赛宫的行程,去参加当地人的婚礼!
既然大家都这么想划破保鲜膜,走进当地人的生活,那么,要怎么样让这些“当地人时刻”可以不断发生呢?又或者,更贪心一点,要怎样才能让“当地人”直接变成我们旅行的一部分呢?我认为,这种对于独特且深刻旅行的向往和走进异文化世界的渴求,让旅行进化到了一个全新的纪元。
随着信息技术的跃进与交通的发达,旅行有了许多不一样的可能。我把现代旅行的演化,分成四个阶段:
旅行1。0旅行社跟团时代
早期交通和网络都不发达,对外的资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一般人若是想要旅行,还是得通过旅行社代办,跟着制定好的行程走,费用也较高。
旅行2。0“机+酒”自由行时代
当旅行者不再满足于跟着导游在各大景点拉车旅行时,就出现了自由行。这个时期的网络资讯、交通以及民宿系统都还不成熟,所以还是得将旅行中住宿、交通的功能外包给旅行社,自己规划行程,多了点儿自由。
旅行3。0背包客自助旅行时代
当网络通信和交通科技越来越完善,旅行的成本越来越低,这时旅行已经不再是少数人才能持有的奢侈品,自助旅行的背包客也就顺势而生。一个又一个渴望自由、不愿被束缚的灵魂,搭着全球化的顺风车,机动地在世界各地或快或慢地随兴穿梭,用步伐和各种交通工具丈量城市与荒野。
旅行4。0人助旅行时代
然而,身为人类,我们仍然想找到自身与世界的深刻联结,我们想要走进那个未知的世界里。但是,不管是跟团旅行、自由行还是自助旅行,要和不同的文化交流,都会面临比较高的心理恐惧和技术障碍;即使是自由度大的自助旅行,如果是不断地跨城市移动、没有办法在一个地方久留,还是很难体验到当地人的生活。不过,在“人助旅行时代”,各种程度的文化交流密切而频繁,我们有廉价航空和社交网络,分享与交换经济(sharingeconomic)的概念渐渐取代了购买与消费,许多旅人以共享、共利、合作的方式成立了各式各样的社群,如沙发冲浪(CouchSurfing)。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在旅行中体验当地文化、结识当地人、和当地人一起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
我没有环游世界的大梦,毫无遨游万里的豪情壮志,也不会常常有“需要出走”的念头,更没有染上“无可救药的旅行瘾”,但在这几年,我却走得比想的还要远,这一切,都是源自于对“人”的好奇。
先认识了一个朋友,在日常相处中发现彼此的异同,进而产生对对方文化的好奇,然后再从他们口中,拼凑出他们国家的样貌;通过与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互动往来,了解这世界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自己。
人跟人之间真实而美好的互动、走进彼此的生活、生命紧密地交织,当地球另一端的某人与我们有这么深刻的联结,地球彼端那块土地发生的事,我们自然也就无法漠视。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家庭、教育、政策、民族,养成了和我这么不同又这么相似的个体;又是什么因缘让我们相遇?我以亲身经验记录下八年来和世界各地年轻人的对话,一段又一段异国真挚的友谊,把我带往我未曾想象过的国度。我的世界地图,是世界各地的朋友拉着我的手画出来的。
没有一次旅行是计划好的出走,也不是一股说走就走的冲动,我只是想去拜访朋友。他们是来中国台湾念书的外国人,是朋友的朋友,是我在布拉格当交换学生时,遇见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我想去看看他们的爸爸妈妈,想看看他们成长的地方、他们的家、他们的学校,想让他们亲自带着我走过他们跟我说过的那些地方。“请你一定要来我的国家!我有好多东西想要让你亲眼看到!我想要介绍我家人朋友给你认识!”
李欣频说过,每一次旅行,都好像重新投胎一次。我也觉得,因为人助旅行,我好像在一辈子里活了好几辈子。
人助旅行,是对世界与内心的田野调查。我们身兼各种身份在远方探索世界,与人群和自我同步对话。
我们是社会学家,游走穿梭于不同的宗教、种族、阶层、性别、次文化群体,在不同社会结构的发展与演进中,找到自我社会的坐标。
我们是人类学家,通过拿除框架的参与式观察,在人类的生物性与文化性中摇摆。
我们与来自不同脉络的个体对话,成为彼此的心理咨询师,偶然在海上相遇也好,能陪伴彼此走上或长或短的一段路也好,我们都治愈了心灵深处某个原本以为再也解不开的结。只要交换了故事,灵魂的某一部分也就同时交换了。
旅行结束后,我们终将沉淀为哲学家,直视生命的核心,拨开表象世界的迷雾,在本质的问题里日夜思索,甘于自我折磨于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不确定感。
最后,我们都会成为自己生命的艺术家。
人助旅行,不只是到世界旅行,也是到别人的生命中旅行,为了走进世界,看见存在每个文化里的灵魂。
为什么要去远方?因为远方有我的朋友。
……
序一 以世界为背景
序二 走出开阔胸襟和美丽灵魂
自序 为什么去远方?
01启程:到别人的生命里寻找答案
一切都是那么的确定
远方的鼓声
克罗地亚的忍者哲学家
我们都是千寻
Mateja 来信:我回到克罗地亚了
人助小笔记:怎么跟外国人变熟?
02属于我的第一课:欧洲酒文化
欧洲人=PARTY=酒精
没有酒精的故事不是好故事
Mateja 来信:我想我有点儿不一样了
Alcohol connects people(以酒会友)
人助小笔记:东西学生社交观大不同
03世界奇妙物语
克罗地亚慢生活
一分一秒的幸福
人助小笔记:怎么融入当地人生活?
滑雪初体验
Mateja来信:下雪了,你还习惯欧洲的冷吗?
全世界只剩下自己的安静
芬兰森林浴
04交错人生的沉淀
Survival Weekend(周末露营)
圣诞节来的到底是谁?
重新爱上自己
人生的富足
人助小笔记:学会说自己的故事
Mateja 来信:我彻底迷失了
墓园里缓缓流淌的时光
Mateja 来信:香港大学的通知信
选择与承担
05人助旅行之沙发冲浪
通过沙发冲浪交朋友
把沙发冲浪客带到学校
温柔的刺青客
接受、相信、微笑
不老沙发客彼得
06 The end is the beginning(结束就是开始)
回家
他们都在哪儿呢?
好好地说再见
结语
附录:人助旅行之最难忘的一百零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