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中国古代史的人对于无定河的印象,更多的是它的苍凉与悲壮。“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两句诗太有名,意象太凄美了。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人中,陈陶并不有名,但他在诗中把人世的这种悲剧写到极致。生与死决然峙立,却又浑然统一在相同的时空里,产生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无定河边已是白骨累累,那个可怜的江南女子还在闺中望穿秋水。若有一天她醒来得知梦中人已化为白骨,她该如何绝望?但无定河从不是一条简单的河流,它在很多时候碧水澄澈,一派塞北江南的景色。两岸红柳金沙,碧水蓝天,五彩缤纷,苏东坡曾写下“应知无定河边柳,得其江南雪絮春”的名诗。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嘘唏感叹的同时,恰恰忽视了无定河那种神秘莫测的魔幻意味。河流的所有特征都能在它身上找到,只是你无法确定它在什么时候会显露。无定河在很久以前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叫作晃忽都河,即恍惚,模糊不清,难以捉摸。恍惚首先表现在它的河道经过毛乌素沙地时常常改变,这种改变与黄河改道有很大的区别:黄河是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改道,而无定河常常断流,它忽然就在沙地里不见了,去向哪里也不知道。有时到第二年春天,它又在别处汩汩流淌,这就是“无定”二字的主要由来:河道无定、浅深无定、季节无定、水量无定、清浊无定等等。
无定河跨越长城内外出入沙漠,是一条著名的“北方之河”,是塞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条动荡不定的河,给整个塞北边陲带来旷日持久的动荡,同时也带来了农耕与游牧文化的相互融合。无论无定河怎么变幻无定,那都是一片空阔无垠的荒寒野水。真正永恒的,是苍茫天穹下风吹草低、无定如带,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北方山河。
◎无定河,为什么改道?2010年秋天,我和杨摄影师行走在陕北榆林——那是我第一次和无定河的亲密接触。我们打开地图一遍又一遍地寻找着无定河的源头、走向以及它所经过的土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无定河像一条完美的弓背向着北方。“弓”的寓意在这里特别明显,似乎在诉说着“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三千年边塞烽火。“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从秦汉开始,直到宋明时期,这里一直是中原汉族与北方大漠游牧民族反复争夺的热土。古老的氐、羌、鲜卑、匈奴等民族在这里留下了征战的痕迹,每个行走于无定河边的人都能感到远古的战马嘶鸣、鼓声如雷,喊杀声震耳欲聋。
摄影师说,无定河也像一道完美的彩虹。尽管把无定河满是风沙弥漫、丘壑纵横的荒漠景象与彩虹联系在一起又有些牵强,事实上这里曾经是彩虹满天的地方。秦汉时期,无定河一带沃野千里、仓稼殷实、水草丰美、群羊塞道,是个丰饶的农牧业区,在这青山碧水的自然环境中,孕育出了秦汉辉煌的农业文明。如今的无定河也有了一片广阔的湿地,良田苇丛交接,野鸭天鹅翩跹。你无法相信塞外大漠有如此生动的水泽风光,如果此际天边升起一道彩虹,一定是绝美的景致。
但是,饱经沧桑的无定河更像一位年迈的母亲,她佝偻着腰在大漠里行走,越过风沙滩涂、河源深涧、丘陵沟壑等荒凉之地。她用自己的躯体年复一年地阻挡着鄂尔多斯高原凛冽的寒风和毛乌素大漠的沙尘。
无定河是黄土高原的主要河流,发源于陕北定边、吴旗、靖边三县交界的白于山,在唐代以前叫“奢延水”。白于山是陕北几条大河的发源地,洛河和延河都向东南流去,唯有无定河由南向北,将自己的身影淌进北方大漠。
气候干燥,沙漠中的河流容易蒸发,渗漏。秋冬季节,水浅流缓,没办法把泥沙带走,河床逐渐堵塞,升高,有的地方甚至高过河岸。到来年春末,上游水又卷带着泥沙冲刷而下,河床就不得不改道。这样年复一年,河流不断地在地面上变更着主河道。旧河床堵了,新河床又产生,以致没有固定河床,没有一定流向,也因之被称为无定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