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孔学门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71866
  • 作      者:
    马平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作者简介

马平安,1964年生,河南卢氏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史、中国近代政治史。写作出版《走向大一统》《传统士人的家国天下》《政治家与古代国家治理》《春秋何以无道》《战国何以称雄》《大哉孔子》《中国政治史大纲》《中国近代政治得失》等著作30余部;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孔子之学是集勤奋学习、理性思考、躬行实践三位一体的一种能够代表中国人生活实践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学说。孔学中所强调的“与天地合其德”“天地人为三才”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强调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等等,都不仅是中华文明中宝贵财富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跨越了时空限制,而且进而成为世界众多先进文化的领头羊。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孔学的土壤、孔学的基础、孔学的内核、孔学的现实性等多方面来论述孔学的过去及未来。

孔学经过数千年的千锤百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它以其“礼”“仁”“中庸”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人的心理活动之中,具有强烈的普世价值和民族性。

今天的人们要努力实现孔学的创造性转化,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从而共同服务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展开
精彩书摘

民族复兴离不开孔学

 

在20世纪的近百年中,因为儒学与孔学不分等因素,孔学遭到人们的误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人们在清算批判儒学的同时将矛头对准孔学,将它视作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可以说是将孩子与污水一起倒掉。可是,随着时间的前进、实践的需要,现在发现我们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时,又想将这个孩子捡回来。

李泽厚先生在论传统、论儒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真正的传统是已经积淀在人们的行为模式、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中的文化心理结构。儒家、孔学的重要性正在于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学说、理论、思想,而是演化浸透在人们生活和心理中了,成了这一民族心理、国民性格的重要因素了。广大农民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孔子,但孔子开创的那一套通由长期的宗法制度,从长幼尊卑的秩序到“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早已浸透在他们遵循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观念意识、思想感情之中。其他理论、学派,如老子、庄子、道家、佛教,都未能有这种作用和影响。

传统既然是活的现实存在,而不只是某种表层的思想衣装,它便不是你想扔掉就能扔掉、想保存就能保存的身外之物。所以,只有从传统中去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改换自己。

孔学在今日中国的现实状况,何尝不是如此呢?

两千多年来,在官方和民间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孔子之学早已经沉浸、融化于国民意识形态的底层,成为一种国民文化心理的现实存在。“正因为它是文化心理的现实存在,已经浸入无意识的深层,这便不是想扔掉就能扔掉,想保存就可保存的身外之物。从而歌颂它如何好,要求全面守住它;或指责它如何坏,主张彻底抛弃它,都没有多少意义。重要的是做清醒的自我意识(包括将无意识予以意识化)和历史的具体分析,以首先了解而后促进它的转化或革新。”

一种学说一旦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适合国民心理需要的恒久性文化时,它的价值也就是持久性、永恒性的。

孔子之学是集勤奋学习、理性思考、躬行实践三位一体的一种能够代表中国人生活实践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学说。孔学中所强调的“与天地合其德”“天地人为三才”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强调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等等,都不仅是中华文明中宝贵财富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超越了时空限制,而且进而成为世界众多先进文化的“领头羊”。请看下列数项事实:

(1)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是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哥白尼、培根、牛顿、达尔文、伏尔泰、康德。东方只有一个孔子,其他都是西方的名人。

(2)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开会时,有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Dr.Hanes Aelven)在闭幕大会上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

(3)1993年9月,全世界宗教领袖在美国芝加哥召开宗教会议,会议通过《全球伦理宣言》。宣言中有这么一段话:“这个原则是有数千年历史的宗教和伦理的传统所寻获并持守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由正面表达则是:己所欲,施于人!这个终极的、绝对的标准,适用于人生各个范畴,家庭和社会,种族、国家和宗教。”

(4)孔子生日是9月28日,被美国加州定为教师节。还有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也是以此作为教师节的。

(5)孔子的塑像矗立在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孔庙在日本和韩国也很受重视。

(6)中国与五十多个国家合作创办一百多所孔子学院。

(7)联合国设立孔子奖。

(8)今日传统文化愈来愈热,孔学压倒其他传统学说一枝独秀,几成显学之势。

(9)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发表讲话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1]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孔子、孔学与儒学 001

孔子小传 001 / 儒、孔学与儒学 019

第二章 孔学的土壤 030

远古传说 030 / 周公政治 040 / 春秋乱世 076 / 孔子之前文献鸟瞰 082

第三章 孔学的基础 085

“孔子学堂”:孔学的摇篮 085 / 践行之学:“讷于言”“敏于行” 104 / 治理之学:小“六艺” 113 / 治理之学:大“六艺” 120

第四章 孔学的内核 148

“复礼”:如何治理国家 148 / “践仁”:怎样成就道德 165 / “中庸”:正确做事处世 174 / “君子”:成就品质人生 186

 

第五章 孔子的此岸与彼岸 201

“东周梦”:孔子现世政治追求 201 / “大同世”:孔子的政治乌托邦 212

第六章 孔学的变异与现实的孔学 223

七十子对孔学的继承 223 / 孟、荀对孔学的发展 229 / 司马迁与孔学之传承 263 / 董仲舒对孔学之改造 269 / 朱熹对新儒学之贡献 293

结语 民族复兴离不开孔学 316

主要参考文献 32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