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嘉诚家族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8010122
  • 作      者:
    金泽灿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李嘉诚家族传》以李嘉诚为主线,辅以其父亲、其子的人生轨迹和创业生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全面而生动的李家家族创业史。本书以最新、最真、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讲述了李嘉诚创业的风雨历程及两个儿子继承父业再创辉煌的种种传奇,同时还讲述了他家族的婚恋故事和冷暖人生。一管可以窥豹,一叶可以知秋,通过本书还可以对追求财富与财富投资的读者朋友提供些许的借鉴。
展开
作者简介
  金泽灿,原名刘屹松,湖北荆州人,1983年毕业华中师范学校(现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传记作家。曾用笔名金泽灿、林葳出版过《拿破仑全传》《隆美尔全传》《巴顿全传》《李嘉诚全传》等20多部优秀传记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李嘉诚家族传》是一本家族传记,打破了以往传记以单个人物为描写重点的写作手法。这本书介绍了李家祖孙三代人的成长轨迹和创业生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全面而客观精彩的李家家族画面。
展开
精彩书摘
  于是,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1948年,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自古英雄出少年。李嘉诚几年的艰苦努力,总算取得了小小的成就,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此,李嘉诚认为,任何事业都需要踏踏实实去做,“在工作方面,勤奋是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往往成正比关系。” 李嘉诚家族传第四章┃独立创业塑胶之花遍地开┃第四章独立创业塑胶之花遍地开
  李嘉诚放弃中级“打工仔”的优厚待遇,一出道就自己创业,起步艰难。他经营小厂,如同将颠簸于商海中的一叶小舟打造成一艘大船。为了给航船装备最先进的发动机,他不惜远赴欧洲钻研技术,终于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长江”破浪
  在塑胶腰带制造公司经过几年的锻炼,李嘉诚已熟稔推销工作,但也深知生产及管理是自己的薄弱之处。因此,身为总经理的他总是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同工人一道干,极少坐在办公室里。每道工序他都要亲自经手,因为感兴趣,干起活来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
  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腰带,不小心把手指割破了,鲜血直流,他没有吭声,迅速缠上胶布,又继续操作。事后伤口发炎,他才到诊所去看医生。
  勤奋、聪颖的李嘉诚,很快掌握了生产的各个环节。塑胶腰带制造公司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日臻完善,许多大额生意他都是通过电话联系,具体的事务则由手下的推销员去跑腿。
  作为公司的台柱、高收入的打工仔,李嘉诚刚20岁出头,就爬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做出了令人羡慕的业绩。按理说,李嘉诚应该感到心满意足。然而,他的人生字典中似乎从来没有“满足”二字。
  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商场尤其如此。香港虽然没有传统工业,但它与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的联系,能够迅速引进适宜本地发展的产业。起初塑胶厂在香港屈指可数,但很快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对这一大好形势,李嘉诚渐渐萌发了独立创业的念头。不久,他决定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塑胶公司老板自然舍不得李嘉诚离去,对他再三挽留。之前曾有个相士拉住李嘉诚看相,说他“天庭饱满,日后非贵即富,必会光宗耀祖,名震香江”。老板虽不信相术,但笃信李嘉诚具备与众不同的良好素质,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是最出色的。“他外表谦虚沉稳,实则蕴涵着勃勃雄心,其前程非相士可以预测,也非吾辈所能猜及。”这是老板与李嘉诚相处几年得出的判断。
  老板挽留不住李嘉诚,并未指责李嘉诚羽毛丰满,不记栽培器重之恩,弃他远走高飞。相反,他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其辞工饯行,令李嘉诚十分感动。席间,李嘉诚说:“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大概也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绝不会把客户带走,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渠道。”他实话实说,以诚相待,让老板感慨不已。
  李嘉诚怀着愧疚之情离开了塑胶腰带公司。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从此他结束打工生涯,迈上了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他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
  李嘉诚打工不过几年,而且他打工的薪水,除了日常必用的部分外,全部交给母亲,供家里开支,并没有多少积蓄。勤俭节约是李嘉诚从小养成的习惯,他外出从来都是吃大众餐,衣服也没有一件称得上是高档的。
  几经努力,他总算凑到了5万港元创业资金,其中较大部分是他几年来推销产品的提成,还有一部分是向亲友借来的。无论在工作,还是在日常交往中李嘉诚都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大家知道他为人诚实稳重,因而都乐意资助他创业。
  李嘉诚雄心勃勃,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因此很想给自己的塑胶厂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从辞工起就一直在思考厂名,先后取了几十个厂名,但都觉得不满意。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于是就把厂名定为“长江”。
  他对这一名称的解释是这样的: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长江之源头,仅涓涓细流,东流而去,容纳无数支流,汇成于汪洋之势。日后的长江塑胶厂,发展势头也会像长江一样,由小到大。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未来的长江塑胶厂也应该让中国人引以为豪,成为第一。长江浩荡万里,具有宽阔的胸怀,一个有志于实业的人,理当扬帆万里,破浪前进,去创建宏图伟业。荀子《劝学篇》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正是李嘉诚的经营理念。
  李嘉诚并不是空想主义者,而是个实干家,他要以行动来实现自己的宏大志愿。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别人问他“长江”的厂名之意时,他只是淡淡地说:“‘长江’的名头响亮,我便借了过来。”
  在创业之初,他要解决的实际困难还有很多。资金有了,厂名有了,厂房在哪里呢?李嘉诚从港岛到九龙,跑了一个多月,最终在港岛东北角筲箕湾租借到一座破烂不堪的厂房。当时,数十万内地人跑到香港,使香港的房产一下子水涨船高,闹起了房荒,房租高得吓人,工业用房的房租自然更高。筲箕湾山清水秀,自然景观优美无比,但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实在不是办厂的好地方。但正因为偏僻,所以租金较低,几经讨价还价,李嘉诚便租下了这座厂房。
  李嘉诚认为,创业之初,到处都需要用钱,应该把钱尽量放在生产上,等以后羽毛渐丰、收入有余时,再迁到市区。他这一做法可谓量力而行,深得顺应自然之道。
  不过,这座厂房实在是破旧不堪,窗户几乎没有一扇是完好的,不是玻璃破碎,就是风钩脱落,房顶到处都是天窗。香港春夏两季雨特别多,雨水经常漏得到处都是。厂里的压塑机是从旧货市场买来的,是欧美淘汰的第一代塑胶设备,落后得不能再落后了。
  正是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李嘉诚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创业历程。1950年夏天,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在筲箕湾正式创立了。
  工厂开办之初,李嘉诚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由于交通不便,他每天清晨就外出推销或采购,等他赶到办事的地方,别人正好上班。他从不打车,距离远就乘公共汽车,路途近就双脚步行。他个性温和沉稳、不急不躁,走起路来却快步生风。 因为时间太紧了,又要省车费,又要讲究效率,只好疾步如飞,这都是让生存环境给逼出来的。
  中午时,李嘉诚急匆匆地赶回筲箕湾,先检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后跟工人一起吃简单的工作餐。没有餐桌,大家都是蹲在地上,或七零八落地找地方坐。
  忙完白天,到了万籁俱寂的夜晚,李嘉诚仍有干不完的事情。他要算账,整理客户资料,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还要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第二天的生产。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充分挖掘资金、设备和人员的潜力,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
  塑胶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制品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长江塑胶厂要生存发展,就不能不求新求变。
  当时,外国最新的塑胶杂志,香港看的人并不多。李嘉诚有较深厚的英语功底,而且深深体会到一个人只凭自己的经验得出结论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如果能够将他人的理论知识和自己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那才是最好的。
  有一天,李嘉诚阅读一本外国塑胶杂志,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商机。他发现这本杂志上登载的一部制造塑料瓶的机器,可以制造出质量优良又适合香港市场的产品。
  他立即着手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发现全香港都没有这种机器。人无我有的意识立刻占据了他的头脑,他开始想以最快的速度与这个外国厂家联系购买。结果发现,这种机器需要预先订购,不仅订货周期长,而且价钱十分昂贵。但这种机器的潜在效益令他欲罢不能,于是,他果断决定自己动手研制这种机器。
  他研制的注塑机有两个关键的控制系统,即温度控制和成型控制。当时集成电子控制芯片还不太完善。李嘉诚四处奔走,向有关专家求教,回到厂里反复试验。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精心研究,技术难关被攻克,李嘉诚竟然真的造出了这种机器,投入使用后,运行效果良好,很快便产出了新产品。这在常人看来简直是个奇迹。
  李嘉诚采取自力更生的方法,自行研究、自行制造,不仅节省了资金,更重要的是赢得了时间,取得了效益,给刚刚创办的长江塑胶厂注入了活力。
  李嘉诚创立长江塑胶厂是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厂里的各种杂事千头万绪。他身为老板,同时又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草创阶段,什么事都是他一手操持。
  工作如此忙碌,李嘉诚依然不忘业余自学。为了节省时间,他吃在厂里,住在厂里,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看望母亲和弟弟妹妹们。待到厂子规模稍大一点之后,他在新蒲岗租了一幢破旧的小阁楼,作为长江塑胶厂的写字间和成品仓库,同时还是他的住所。此时的李嘉诚,心里装的全是厂子,一心扑在长江塑胶厂上。
  李嘉诚这样事必躬亲,不仅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还使他对工厂每个环节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做到管理细致。此外,做老板的这般拼命,也给全厂员工树立了榜样作用。
  样品生产出来后,李嘉诚又亲自出马推销,这对他来说可谓轻车熟路,效果也很明显。随着第一批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订单如雪片一般纷飞而来。
  生产规模日渐扩大,李嘉诚自己实在顾不过来了,就招聘了会计、出纳、推销员、采购员、保管员,开始实行层级管理。同时,又招聘了更多的生产工人。
  这一时期,由于大批订单不断涌来,许多新招来的工人只经过短暂培训就单独上岗,并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开足马力生产,昼夜不停出货。然而,表面的高歌猛进下涌动着的重重危机令李嘉诚始料未及。
  以诚解困
  李嘉诚创办长江塑胶厂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香港转口贸易地位一落千丈。于是,港府制定出新的产业政策,贸易(尤其是外贸)型企业减少,生产加工型企业增多,香港经济从此由转口贸易型转向加工贸易型。
  李嘉诚投身塑胶行业,正是顺应了香港经济的转轨大趋势。塑胶业在世界上也属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塑胶制品加工投资少、见效快,原料从欧美日进口,市场迅速扩展到海外。
  正当李嘉诚在事业上春风得意之时,突然有一家客户指出他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李嘉诚也意识到自己太急躁了,在经营决策上一味贪大求功,追求数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问题。
  这时,他手中仍攥着一大把订单,客户不断打电话来催货。若延误交货就要罚款,连老本都要赔进去。他亲自蹲在机器旁监督质量,然而,靠这些老掉牙的淘汰机器,要确保质量谈何容易?加上大部分工人只经过短暂培训就当熟练工使用,他们能够操作机器将制品成型,已是很不错了。
  与此同时,推销员带回来的客户反馈信息也令李嘉诚不寒而栗——几家客户拒收产品,还要求长江塑胶厂赔偿损失。
  身处危机之中的李嘉诚,真正体会到了做老板的难处。他在塑胶腰带公司任总经理时,主管日常事务,但重大决策仍是老板拍板。现在身为一厂之主,要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年少气盛的他,把困难设想得太少了。
  企业的主人就像一船之长,决策即是航向,任何失误都可能把航船引向灭顶之灾。李嘉诚心中又一次浮现出船长的形象。船长的责任感使他面临着人生的又一次考验。
  很快,长江塑胶厂的仓库里堆满了因质量欠佳和延误交货退回的玩具成品,客户纷纷上门要求索赔。而上门考察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的新客户,见此情形扭头就走。李嘉诚为此急得如同热锅中的蚂蚁。常言道:“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长江塑胶厂正处于后一种情形。
  产品积压,自然没有进账,但原料商仍按契约上门催交原料货款。李嘉诚被逼急了,就说:“我实在拿不出钱,你们把我人带走。”原料商却笑道:“你想得美!我们要你干什么?我们要的是钱!”他们扬言要停止供应原料,并要到同业中张扬李嘉诚“赖货款的丑闻”。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银行得知长江塑胶厂陷入危机,也派职员来催贷款。焦头烂额、痛苦不堪的李嘉诚不得不赔着笑脸,恳求银行放宽限期。银行掌握着企业的生杀大权,长江塑胶厂面临清盘的危险。
  此时长江塑胶厂只剩下半数产品尚未出现质量问题,开工不足,不得不裁减员工。部分被裁员工的家属上门哭闹,有的赖在办公室不走,车间和厂部没有片刻安宁。留下的员工也人心惶惶,既为长江塑胶厂的前途,更为自己的生计忧心忡忡。这段时间,李嘉诚的脾气难免有些暴躁,动辄训斥手下员工。全厂士气低落,人心浮动。
  有个客户把长江塑胶厂的次品批发给零售商,使其信誉受损,客户事发后,零售商怒气冲冲来长江塑胶厂交涉,恶语咒骂李嘉诚。李嘉诚万般无奈,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又担心母亲为自己忧虑,故而装着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知儿莫如母,庄碧琴早已从他的神色中猜出了七八分。
  这天,庄碧琴问李嘉诚:“你认识老家开元寺法号叫元寂的那个住持吗?”未等李嘉诚回答,她继续说道:“元寂年事已高,希望找个合适的接班人,候选人是他的两个徒弟,一个法号一寂,另一个法号二寂。元寂把这两个徒弟叫到跟前,说:‘我现在给你们每人一袋稻谷,明年秋天以谷物为答卷,谁收获的谷子多,谁就是我的接班人。’第二年秋天到了,一寂挑来满满的一担谷子,二寂则两手空空。出乎意料的是,元寂当众宣布二寂为接班人。一寂听了不服气。元寂微微一笑,高声对众人说:‘我给一寂和二寂的谷子,都是用开水煮熟的。显然,二寂是诚实的,理应由他来当住持。’于是,众人悦服。” 庄碧琴忽然话锋一转:“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李嘉诚听罢母亲的话,似有所悟。
  第二天,李嘉诚亲自上门向该客户道歉,也如实说出了自己的困难。客户很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的行为过于莽撞,并表示李嘉诚是可交往的生意朋友,希望能继续合作。同时,他还为长江塑胶厂摆脱困境出了一个主意:将现存的塑料制品分类销售。李嘉诚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在积压的产品中,一部分是质量不合格;另一部分是延误交货期的退货,产品质量并无问题。为此,李嘉诚抽调员工对积压产品进行了一次普查,将其归为两类:一类是有机会作为正品推销的;一类是款式过时或质量粗劣的。
  之后,李嘉诚像当初做“行街仔”那样到市区推销,将积压产品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卖给专营旧货次品的批发商,然后用收到的货款偿还了一部分债务。
  接着,李嘉诚再次拜访银行、原料商和客户,寻求进一步谅解,商议共渡难关的对策。在他的努力下,长江塑胶厂终于出现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这时,一些同行的竞争对手企图趁机搞垮长江塑胶厂,他们雇用了一些人到长江塑胶厂拍照,企图用揭短的方式使长江塑胶厂信誉扫地。
  没过多久,他们拍摄到的照片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了,上面是长江塑胶厂破旧不堪的厂房。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以此彻底打消顾客对长江塑胶厂产品的信心。
  刚刚经历了一番阵痛的李嘉诚,逐渐变得成熟稳重起来。他保持冷静,积极筹思对策,决定充分利用这种免费宣传反败为胜。
  他拿着这份报纸,背上自己的产品,走访了香港近百家代销商,坦率地对他们说:“不错,我们尚在创业阶段,厂房比较破旧。但请看看我们的产品,我相信质量可以证明一切。我欢迎你们到我们厂实地考察,满意的话,再向我们订购。”
  代销商们被李嘉诚诚恳的话语所感动,更被他那优质的产品所吸引,同时也十分钦佩李嘉诚有如此敏锐的商业头脑,并且有如此魄力敢于将自己的弱点示人,于是纷纷到长江塑胶厂参观订货。这样一来,长江塑胶厂的生意更加红火了,那些企图将长江塑胶厂搞垮的人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回首这段往事,李嘉诚深有感触地说:“虽历经坎坷,但从未彷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米兰“学艺”
  经历了濒临倒闭的危机后,李嘉诚牢记这一次的失败教训,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原则,逐渐使长江塑胶厂在业界的信誉有口皆碑,银行不断放宽对他的贷款限额;原料商许可他赊购原料;客户乐意接受他的产品,陆续派送大笔订单给他工厂通宵达旦地生产,营业额呈几何级数递增。
  在大好的形势面前,李嘉诚的头脑异常冷静,他知道上次的危机就是在得意忘形时发生的。他变得谨慎起来,把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想清楚,把将要走的每一步也要看清楚,开始认真审慎地思考长江塑胶厂的现状及未来。
  香港的塑胶及玩具厂已有300多家,长江塑胶厂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并没有任何特色。它出产的塑料玩具,无论类型还是质量,与别的厂家相比可谓大同小异,只是在款式上有细微的变化而已。
  除了同业和客户之外,谁还会关注一个小小的长江塑胶厂的存在呢?李嘉诚为此感到忧虑不安。
  不可否认,香港的塑胶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卖得很“火”,但仔细探究不难发现,香港产品的优势仅在于廉价。这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港英政府对来港务工经商人员一概接纳,将他们作为后备劳力资源进行储备。所以,香港劳动力充足、工资低廉,故而产品廉价。但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太低。
  长江塑胶厂自创办以来,主要生产塑胶玩具和日用品。当然,这两大类产品并非一成不变,也先后变化了几十款,但大部分是根据代理经销商的订单要求设计改型的。
  厂家为商家所左右,使厂家不能真正面对市场,难以把握市场风向。李嘉诚也曾想过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推出新产品左右商家,但由于工作太忙,风险又大,只能将这一构想暂时放在一边。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家学渊博一心向学志气高1
诗礼传家1
聪颖好学4
第二章逃难香港乱世少年当自强8
辗转抵港8
寄身舅家10
苦学语言12
辍学养家14
第三章自谋生路眼光高远图发展16
奔波求职16
茶楼历练19
钟表学徒23
推销实践27
果断转行31
第四章独立创业塑胶之花遍地开35
“长江”破浪35
以诚解困40
米兰“学艺”43
王者初成49
第五章花开两枝产业过渡做“地主”53
扩大产能53
挂帅救业56
进军地产59
第六章青梅竹马有情人终成眷属61
亲上加亲61
夫唱妇随64
第七章胆识过人驰骋股市入地产67
人弃我取67
上市融资70
股地双赢73
第八章地铁中标舍得让利进中区78
知己知彼78
一举夺标81
联手汇丰84
第九章吞并英资,以小搏大收和黄87
助船登陆87
蛇吞大象91
重振和黄94
第十章任人唯贤广纳人才念旧情98
厚待员工98
提拔新人101
启用洋人104
善用“外脑”107
第十一章迂回作战收购港灯名声振110
以退为进110
欲擒故纵112
第十二章心系桑梓情倾教育谱华章116
造福桑梓116
筹建汕大120
第十三章上孝下严以身作则树家风126
尽心奉母126
垂范教子129
第十四章儒商风范不搞狙击保清誉134
屋村计划134
见好即收139
第十五章一诺千金股海沉浮显智通145
低进高出145
出资托市147
买壳上市150
第十六章立足国内进军海外路更宽154
留港拒迁154
跨国投资157
第十七章香江儒彦攻守兼备守家业162
小龙出道162
喜结良缘166
绑架事件169
第十八章自主创业数码英雄显神威173
一战成名173
自立门户176
香港“硅谷”180
父子聚餐183
绯闻缠身187
第十九章转战内地眼光高远天地宽190
炒楼积怨190
连中两元194
布局内地196
第二十章进军3G知难而进占先机201
变“兔”为“橙”201
卖“橙”行动203
3G夺牌207
充实运营210
第二十一章知己难得商战撞出忘年恋214
一拍即合214
大局为重216
TOM出世219
第二十二章互利双赢推动中药国际化224
联姻“医药”224
构建板块227
攻欧美关229
第二十三章多元发展战略投资重布局232
生命科技232
入主华娱235
投资港口238
玩具平台240
第二十四章独善其身危机创富写神话244
逆市而动244
多元经营248
现金为王254
第二十五章兼济天下热心公益不为名259
捐助残联259
走访西部262
成立基金264
处世低调268
第二十六章龙马精神雏凤清于老凤声271
收购英电271
三思而行274
父业子承277
富贵存心28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