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正义从哪里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922678
  • 作      者:
    熊逸著
  • 出 版 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正义从哪里来》(裸脊锁线新版)
▲网友心中的“神作”,思想隐士熊逸极具思辨张力的经典!2019年修订版,裸脊锁线装订,典雅装帧舒适阅读。
▲作者熊逸,得到APP大热课程“熊逸书院”主理人,被誉为“当代重要的思想隐士”,积淀数十年中外历史文化研究之功,以学贯中西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关照当下社会的普遍性问题。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一席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知识盛宴,一卷独立思考者的心灵地图,一个熊逸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宫,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遭到他的伏击,若能棋逢对手地跟他过招一二,那会是特别爽的阅读体验。
▲有关正义的困惑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大到战争、社会争端,小到人事纠纷、伦理问题,这是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从古至今,人们渴求着正义,但从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到西方世界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正义的观念一直是混沌的、模糊的。
▲熊逸围绕正义话题,分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正义与幸福、公平、道德、文化、风俗等的关系,他以缜密的思辨,融贯古今中外代表哲人的相关思想,比如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还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蒙田、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卢梭、伏尔泰、亚当?斯密、康德、黑格尔、涂尔干、罗素、哈耶克、弗洛姆、罗尔斯、桑德尔等等;层层深入,探讨何谓正义、正义从何起源及如何实现正义,在与各位先哲对话的过程中,获得思辨的快感与智慧的启迪。
▲这不止是一部哲学作品,它以生动而富有文学意味的语言,列举大量历史案例和文学经典,如雅典哲人的精彩辩论、巴厘岛的殉葬风俗、《左传》故事、古希腊悲剧、文学名著、武侠侦探文学、人类学案例等等,是一部足以撼动人心的作品。 

展开
作者简介

熊逸 ,中国当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
  熊逸是一个笔名,只有极少的人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
  他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人的文化祖国。他把这个笔名看作自己宝贵的生命财产。
已出版作品:《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王阳明:一切心法》《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孟子趣说》等。
在“得到”APP开设有文化专栏“熊逸书院”,主讲中西文化经典,富有思想内涵与知识含量,深受听众欢迎。

展开
内容介绍

贪欲、暴力、腐败……谁偷走了我们的正义?
大到战争、社会争端,小到人际纠纷、伦理问题,这是个充满矛盾的世界。所以从古至今,人们是如此渴求着正义,有关正义的问题也一直深深困扰着蕞杰出的才智人士。但是从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到西方世界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正义的观念一直是混沌的、模糊的。
熊逸围绕正义话题,分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要幸福还是要公正,何谓正义,自由意志的两难,原罪的两难,康德的失误,伟大的嫉妒心……他以缜密的思辨,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代表哲人的相关思想,比如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还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蒙田、斯宾诺莎、卢梭、亚当?斯密、罗素、康德、哈耶克、弗洛姆、罗尔斯等;并列举大量历史案例和文学经典,层层深入,探讨何谓正义、正义从何起源及如何实现正义。
这部足以撼动人心的作品,以通俗生动甚至带有文学意味的语言,带我们进入一个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宫,在与各位先哲对话的过程中,获得思辨的快感与智慧的启迪。

展开
精彩书评

熊逸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一切存有争议的问题,都拿到一个平台上做充分而公开的讨论。
这场讨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认真倾听并思考,除了不能人身攻击,必须遵循逻辑外,讨论不受任何限制。
无论是政策、法律、道德问题,无论是敌对的国民,还是陷于误会的好友,在所有观众面前都开诚布公。
他的梦想竟然实现了,在书里。
一席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知识大餐
关于正义的话题,熊逸组织了一场国际大专辩论赛。
不管是儒家、道家、墨家、新教、天主教、犹太教,
还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孔子、庄子、释迦、斯宾诺莎、涂尔干、罗素、康德、蒙田、哈耶克、弗洛姆……
古往今来的圣贤大哲,亮出自己的观点,你方唱罢我登台。
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心灵地图
其实你别想一劳永逸地知道熊逸到底怎么看,他根本热衷于到处拆台——
“天赋人权”不过是一个谎言,谁也证明不出来人为什么会“天然地”享有某些权利,即使诉诸神学也不能解释。
社群主义的连带责任会要求牺牲无辜者的生命以维护集体利益。
功利主义的相对性经不起推敲,要不比我们高级的外星人为了自己的生存杀掉我们,并不比我们为了果腹杀牛更坏。
自由意志到底能不能作为道德的前提面临两难。
康德把该属于情感范畴的道德归于理性也难免谬误。
平等从来只是平等者内部的平等,人蕞真实的处境是不自由,不独立,不平等……
关于正义的问题,一圈讨论下来,似乎谁都不占理。
原本你觉得心知肚明的事,这回反而糊涂了。
一个你是否具备独立人格的智力测试。
问题结束的时候,思考开始了。这恰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当正义成为一种抽象的政治正确,甚至成为某些人用以攻击另一些人的工具,对正义本身的质疑,就有了某种反“洗脑”的意味。
身处这样一个特别需要独立思考的时代。
训练自己独立思考能力蕞好的方法,就是把一切往圣先贤都试着推倒。
也许蕞后你还会相信什么,但那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
那已经是你自己的思考了。
如果没有经过否定再肯定的过程,
无论你信谁,其实都是盲从,包括我罗胖。
读这本书,就像进入一个熊逸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宫。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遭到他的伏击,若能棋逢对手地跟他过招一二,那会是特别爽的阅读体验。
——罗振宇

既可以说这是一部严肃的哲学作品,通过纷杂的案例、严密的逻辑,探讨了何谓正义、如何实现正义,以及正义从何起源;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奇怪的擂台,让古今中外林林总总的正义观念一一上台过招;也可以说这是一场读者与作者的智力角逐,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散发着诡谲的气息,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将于何时何地遭到作者的伏击;哪怕仅从文学性的角度来欣赏,这也是一部足以撼动人心的作品;它将满足你的任何期待,同时,颠覆你的任何期待。
——毛晓雯

这是绝对的好书,不知道为何知名度始终不显,我读完了第①遍,立刻决定重读一次。这本书极有说服力的证明光靠渊博就可以征服任何人,这是本旁征博引的书,这是本打开思想的书,书里简而赅的列举比较了几乎所有关于公正,正义与公平的名家思想,求其同异,指出薄弱处与精华处,作者实在是个非常厉害的人……这本书的逻辑体系和学问深度都是令人瞠目的杰出,确实达到了大陆现在生作家与学者中一等一的水准,他也给了我希望,他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状态,渊博而不桎梏于书本,有自己的思考,啊,思想者是多么幸福,多么令人羡慕啊!
——豆瓣网友 神威

如果有更多人选择这本书,正义离我们就不会越来越远;因为你就正在用自己的大脑真正思考,只有人们不囿于外界宣传,人们就不会被愚味,就会从哲学角度去追究真善美,正义等等,人们就能设身得地想思考,人们的道德就会趋完善,社会就更进步。
——京东网友 卢道实

旁征博引,充满思辨,每一篇、甚至每一页都能让我有全新的思考。五星都不够表达我对这本书和作者的欣赏。
——豆瓣网友 乔千子

思辨能力完全被作者吊打,以至于整个阅读过程中充满了受虐的快感,也使得我严重怀疑自己的智商和认知水平。
——豆瓣网友 浓浓

熊逸每一本书都给人以思索的沉吟和知识的惊喜,本书也不例外,虽然很多地方只是破而不立,提出问题却没有解答,到头来也没明了究竟该何去何从,但这已经足够了——我们由此来到了人性的岸边,摸索“正义”的边缘。 郁郁乎文哉,吾从熊逸也。
——豆瓣网友 杨王爺

比桑德尔的那本好太多。可能是因为他思考的根在东方文化中吧。
——豆瓣网友 cho2me

如果让我只能推荐一本书的话,会选择推荐这一本。虽然我到目前为止也只看过一遍,他依旧是对我影响蕞大的一本书。已经向小伙伴安利过无数遍了,是有点难读下去,不过坚持读下去的话真的收获很多。看完这本书之后,对法律、对道德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了。时代和社会永远都在局限人的自由,所以,开心就好。
——豆瓣网友 无忧教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要幸福还是要公正?

「一」

“柏拉图以后,一切哲学家们的共同缺点之一,就是他们对于伦理学的研究都是从他们已经知道要达到什么结论的那种假设上面出发的。”——罗素这话说得一点不错,但难题是,假若哲学家们克服了这个缺点,从而排除任何先入之见,严密地遵循着论据与逻辑,梳理出何谓善恶、道德、伦理、公平,那么相比之下,人们很可能更愿意容忍他们的那个“共同缺点”。
原因不外乎如此:人们如此渴求着正义,而所谓正义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并且总是混沌的、模糊的,屡屡经不起合乎逻辑的追问;任何建立一整套清晰的理论体系的企图都将是徒劳的,至多可以被看作一种动机良好的呼吁罢了。

「二」

柏拉图记述苏格拉底等人关于“正义”的一场漫长的辩难,在开场不久,诡辩派哲人色拉叙马霍斯就以令人生厌的口吻提出了一个更加令人生厌的命题:“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
所谓强者,色拉叙马霍斯把他们等同于国家的统治者,但他们不见得就是国王,因为“统治各个国家的人有的是独裁者,有的是平民,有的是贵族”。于是,色拉叙马霍斯认真地做出了以下的一番推理:

难道不是谁强谁统治吗?每一种统治者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平民政府制定民主法律,独裁政府制定独裁法律,依此类推。他们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因此,我的意思是,在任何国家里,所谓正义就是当时政府的利益。政府当然有权,所以唯一合理的结论应该说:不管在什么地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毫无悬念的是,在苏格拉底步步紧逼的反诘之下,色拉叙马霍斯上场才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尽管直到近现代社会,法律依然或多或少地偏袒着强者的利益,但有谁相信这世界就“应该如此”呢?
是的,今天当然也不会有多少人乐于站在色拉叙马霍斯一边和苏格拉底作对,但如果我们深究一下,色拉叙马霍斯的推理究竟因为是错的所以才是可厌的,还是恰恰相反,因为它是可厌的所以才是错的;又或者“何谓正义”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主观的,所以,只要某个答案是可厌的,当然就是错?的?
在许多人看来,就算很难给“正义”下一个准确定义,至少它不应该是主观的——要么该有客观的目标,要么该有客观的标准。那么,“等值回报”看上去就是一个不错的标准。人们在“寻求正义”的时候往往都是为了“讨还公道”,而“讨还公道”往往也正是试图为恩怨情仇寻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等值回报”。
这是人类很常见、也很自然的一种感情,在中国传统里,孔子就对此表示过明确的支持。
有人问孔子说:“以德报怨可以吗?”孔子答道:“如果以德来报怨,又该拿什么来报德?还是应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在《论语?宪问》的这段记载里,孔子完全不复温和谦下、宽宏大量的形象。孔子对待恩仇的这种“粗鄙而原始”的态度,在《礼记?表记》里也有出?现:

子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大甲》曰:‘民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民无以辟四方。’”子曰:“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

在孔子的这两段话里,第一段话可以肯定是针对“治民”而言的,认为以德报德会激励人们多做好事,以怨报怨会惩戒人们少做坏事。——德应该获得德的回报,怨应该获得怨的回报,这就是“直”(值),即以等值回报等值,这也就是最朴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是一种相当具有普世性的原始观念。
以上孔子的第二段话很可能是对这一观点的补充说明(至少《表记》的纂集者是这样理解的),认为“以德报怨”的人只是为了少沾是非(即所谓“宽身之仁”),而“以怨报德”的人应该受到刑戮。
孔子把以德报怨的人和以怨报德的人对举,对这两种虽然做了区别,但显然抱有同样的恶感,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而事实上,以德报怨、息事宁人恰恰是直至今日仍然被底层百姓奉为座右铭的至理名言。最受人推崇的是娄师德唾面自干的过人涵养,许多人家里也都挂着教人如何“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事箴言,而“恩怨分明”这一类符合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口号反而更多地出现在主流社会之外的江湖社会上。
这就自然出现了一个矛盾:在百姓的心中,既渴望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善恶各自获得等值的回报才是正义,又完全不认可“以怨报怨”的人生态度,对于自身蒙受的不公正待遇,他们推崇的是让三分、退一步式的息事宁人的人生哲学,亦即孔子所鄙薄的“宽身之仁”。
这在今天可以看到的显例就是于丹教授大受欢迎的《〈论语〉心得》,其中对“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解释里说:“他(孔子)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止无休。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孙的幸福。”………… 

展开
目录

序言 001
似是而非种种

第一章 要幸福还是要公正? 001
人们如此渴求着正义,而所谓正义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并且总是混沌的、模糊的,屡屡经不起合乎逻辑的追问;任何建立一整套清晰的理论体系的企图都将是徒劳的,至多可以被看作一种动机良好的呼吁罢了。

?第二章?何谓正义,是具体的目标还是抽象的准则? 015
从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到现当代西方世界里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的喋喋不休,对正义的困惑就像圣奥古斯丁对时间的困惑:“如果没人问我,我是明白的;如果我想给问我的人解释,那么我就不明白了。”

?第三章?高贵的谎言 021
卢梭创立“天赋人权”(natural rights)的观念,成为法国《人权宣言》、美国宪法等西方社会纲领性文件的思想奠基,对人类福祉的增进不可不谓居功至伟,但就这一概念本身来说,仍不过是一个“高贵的谎言”,谁也证明不出人为什么会“天然地”享有某些权利,即便诉诸神学也很难自圆其说。

?第四章?作为社群主义者的上帝 043
所多玛城里可能存在的寥寥可数的义人该不该为同城恶人们的罪行负责呢?或者,那些恶人该不该因为义人的存在而受到宽恕?全能的上帝当然有能力实施精确打击,所以他的一体看待的做法一定是有道理的。

?第五章?从奥米拉斯的孩子到巴厘岛的王妃 063
许多人吃肉,不觉得这有什么不道德的。即便是宣扬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佛教徒,也只会说吃肉是你在造恶业,会使你在轮回之中饱尝恶果——这关乎你的切身利益,但无关于你的道德。而诺齐克为我们设想过这样一种境况:有某些比我们高级得多的外星人(譬如他们和我们的差别至少不小于我们和牛的差别),为了自身利益准备杀掉我们,这是否也不存在道德问题?

?第六章?自由意志的两难 119
康德在纯粹理性上悬置了自由意志,但为了捍卫道德,在实践理性上不得不预设了自由意志以作为道德的前提。是的,自由意志问题在学理上确实可以悬置,但很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的道德和法律却不可能有哪怕一分钟 的闲置。那么可想而知的问题是,我们不再可以对善与恶的责任人理直气壮地加以表彰或谴责,法律判决更会失去扎实的正义根据。

?第七章?原罪的两难 141
在信仰的表达上,风雨晦暝、生老病死愈是无法把握,生活的不可控感也就愈强,祭祀和崇拜也就愈是程式化。而一旦生活的可控感变强了,祭祀和崇拜的程式化自然就会放松。所以,对于那些希望以宗教信仰来维护社会公平的主张者来说,这是一个难解的悖论。宗教信仰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但难以追求社会公平。

?第八章?康德的失误 157
事实上,任何一种经过理性的审慎权衡而得到履行的责任,都是一种偏好,一种“情感上的”偏好,因而也都是逐利的——换句话说,是追求幸福的,而道德价值与幸福无关的说法是不可能成立的。康德的谬误就在于把道德问题当作了理性问题,而道德是本该属于情感范畴的。

?第九章?正义的两个来源:强者的利益与人性的同情 189
然而在强弱悬殊的关系当中,强者对弱者的“绝对腐败”在强者看来往往并不是恶,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譬如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般卓然的智者看来,有些人天生就该是做奴隶的,他们和家畜只有极其微小的区别。

?第十章?人的真实与必然的处境:不自由,不独立,不平等 227
我们这里所考察的所谓“天赋人权”的种种内涵——独立、自由、平等——都不是人类天然具有的,反而是不独立、不自由、不平等的层级秩序才真的称得上“天赋”。

?第十一章?伟大的嫉妒心 253
“平等”的出处一点都不高贵,似乎完全体现不出人作为人的道德尊严,所以霍尔姆斯才说“我一点也不敬重追求平等的热情,在我看来,它似乎只是将妒忌理想化而已”。

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