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青海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5051116
  • 作      者:
    陈红涛, 冉小芳编著
  • 出 版 社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陈红涛,1969年出生,祖籍河北。现供职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主要从事基建文物考古工作,参与省内大型水电站、铁路、公路、工业园区等基本设施建设的文物考古保护工作,曾参加三峡库区的省外考古工作。受家庭文化熏陶,偏好历史,自幼喜爱中国古典文学,文论,诗词。
  
  冉小芳,1972年出生,祖籍甘肃。1993年起就职于青海省图书馆,馆员。长期从事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编辑工作,现主要负责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青海分站建设及数据加工工作,面向全省开展各州县图书馆分站建设及培训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青海,这块地处中国西北腹地的大后方之地,各族儿女,上自地方官员、宗教,下至普通百姓、青年学子,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一员,都以殷殷赤子之情,积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大业中,他们先声夺人,在九一八事变后不久,率先擎起爱国旗帜,成立宣传队、剧团和抗日义勇队;他们动员民众捐款、捐物、抓捕特务汉奸;他们参军抗日,征战中原,涌现出一批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他们为安置内地难童,劳心劳力,聘名师大家,悉心教育。《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青海卷)》是青海人民出版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点出版物,它以历史的视角、纪实的笔法,将青海各族儿女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争取抗日战争*后胜利的历史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也让人们永远铭记这段难忘的历史。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青海卷)》:
  这些组织成立后,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抗日义勇队的倡议下,于10月28日,宣告成立全省学生抗日义勇军联合处,将各学校的抗日组织统一定名为“青海省学生抗日义勇军”。国民党青海省党务特派员办事处亦顺应当时大势,同意了全省学生抗日义勇军联合处的成立,并派员出任联合会委员,还给予了微薄的经费支持,每月补助30元大洋。
  11月3日这一天,西宁城外,高高的日月山,像威武的天神,披着银盔银甲,矗立在云天之下,原野上一排排笔直的白杨,迎击着深秋的猎猎寒风,呼啸而立。西宁城内,来自各学校的抗日义勇军队伍,汇集在西宁小教场,联合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誓师大会。誓师大会由青海省国民党党部执行委员兼军队特别党部书记长方少云和青海省政府委员、秘书长黎丹监誓。会场上,一派肃穆。学生们队列整齐,表情严正。他们在领誓人的带领下,集体挥拳,齐声唱誓。一时间,会场上豪声滚动,如秋雷阵阵。他们的誓文是这样写的:日寇掠夺成性,久祸中国。今又进攻我东北,蹂躏我同胞,扩大武力侵略,破坏国际和平。视其野心,直欲吞并中国,独霸亚洲,鞭笞全世界而后快!当此寇兵深入,国家危急之秋,非用武力不足以抗敌,非抗敌不足以救国,非救国不足以保家,大义所在。
  国人奋起。况我辈青年,救国之心尤切,抗日之志更决,是以自动为武,联合成军,不失文武并重之旨,可收兵学兼用之效。而最所重者,我辈自立军之日起,同心同德,共御外侮,一举一动,不求自私。故投笔非为封侯,实薄班超而不义;执戈必须救国,当效岳飞以自奋!且今日之中国,民乃觉醒之民,兵是敢战之兵,合兵民同体之力,战无不胜;结上下一心之诚,功无不奏。反观日本,穷兵黩武,国伤民病,而仍不知悔祸,竞挟兵以侵华,外强中干,久战必败,尤况彼处处树敌,失道寡助,虽欲不败,岂可得乎?明此情势,知狂寇之不足畏;坚决迎战,信胜利之终可取。然而沈变乍起,敌锋方张,倘不早日讨伐,将何以遏其势而惩其凶!如能及时动员,必足以振我武而利我战。青海虽日边陲,实为重地,居江河之上游,当西北之要冲,千百年来,兵事辄见,人有果敢善战之称,功多御侮固圉之名。于今国难当头,危及全民,地不分远近,人不论男女,救亡图存,成有其责;抗日保国,义当勇为,此我省青年学生之所以兴起而志愿联合成军者也。除电陈中枢申明斯旨外,用特集会,激励士气,爱国不敢后人,抗敌愿效前驱,逐彼倭奴,还我河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誓文铮铮,言词铿铿,既表心系国危之激情,又抒当效岳飞抗虏之壮志;既斥倭奴久战必败之可悲,又表救国保家必胜之信念;既诉同心同德共御外侮之雄心,又昭万里从戎不觅侯之赤胆。义勇军宣誓未完,围观之群众早已个个动容。
  这次誓师大会,反响热烈,在青海抗战史上影响巨大。
  会罢,还以大会名义向全省全国发出通电,表明坚决抗日、共御外侮的态度,并散发了《告全省各族民群和青年书》。
  11月6日,西宁各校学生抗日义勇军又在小教场举行了请愿大会,强烈要求青海省政府和国民党青海省党务特派员办事处发给他们枪械,同时要求派出代表,赴南京请愿。
  ……
展开
目录
一 抗战前期青海学生爱国运动先声夺人
二 在中共劝导说服下马步芳的政治转身
三 抗战期间的省政府主席马步芳

四 抗战期间民国青海省各级政府的表现
广泛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救亡
借助各种媒体加强抗日舆论宣传
利用艺术剧团加强抗日宣传
大力组织演唱抗日歌曲
识字宣传
抓捕间谍、汉奸
捐资、捐物、出人支援前线抗战

五 民国青海政府的“六大中心工作”
编组保甲
训练壮丁
修筑公路
积极造林
厉行禁烟
推广识字

六 可歌可泣的抗日英烈谱
从互助县山村走出去的抗日名将曾国佐
从民和县走出去的回族抗战英雄马登云
从湟源县飞出去的空军战斗英烈朱祥

七 驰骋中原八年的青海骑兵师
两次锄奸,均获大捷
联共抗日,民族至上
两战淮阳,灭敌气焰
龙岗之战,扬名皖北
涡淝之战,巧妙制敌
马彭联手,共灭日寇
将军离职,英魂鹤游
阜颖血战,再显神勇
爱民助民,赢得民拥
抗战胜利,凯旋故里

八 文化、文艺界的抗日宣传活动
鲜为人知的“青海省海阳学校”和“海阳剧团”
老舍先生来青演讲
罗家伦考察青海
王洛宾两次来青演出
画家沈逸千写生青海高原
郑君里与西宁“儿童抗战剧团”
李朴园与剧宣八队在青宣传抗日
史学家顾颉刚筹办湟川中学

附一 青海抗日战争大事记(1931-1945)
附二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