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看不见的观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681227
  • 作      者:
    吴强著
  • 出 版 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强,70年代生人。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政治学博士。曾旅居德国多年,从事社会运动研究,长期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撰写评论和分析。现供职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
展开
内容介绍
  《看不见的观察》是笔者吴强旅居德国时期,以兼具记者和学者的视角对德国的社会与政治所做的多年观察的结晶。此种视角,迥异于一般的政经观察或者国际关系角度,而是从德国基本法同时也是德国知识界主流认知的社会国与法治国的二元划分角度,来理解德国乃至欧洲社会的特质。此外,该文集还收录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笔者对欧洲和世界范围内的混乱政治和全新挑战所做的访谈、分析,以及相应的书评和笔记。
展开
精彩书摘
  《看不见的观察》:
  犬类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用于帮助盲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废墟中一幅大约公元一世纪的壁画。中世纪的欧洲也偶有记录。而导盲犬真正开始进入社会,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在一战战场上,化学武器——氯气和光气首次在战争中大量使用,造成数以万计的士兵失明。1916年,德国战地军医格哈德·斯道林在奥登堡创立了第一所现代导盲犬学校,为失明退伍兵培训导盲犬,帮助他们重返社会。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导盲犬学校同样得到了政府的资助。一战后,斯道林的导盲犬学校一度遍地开花,在1926年因故关闭前,每年从该校“毕业”的导盲犬多达六百只。
  这些导盲犬随后被引入英国、法国、瑞典、意大利,甚至苏联。
  今天,在德国街头,经常能看到一道充满温情的城市风景:一条狗牵引着一个盲人,双双穿行于十字路El……身边尽管车流涌动,它和他(她)却从容淡定。某种意义上,导盲犬是盲人失而复得的“眼睛”。
  依靠导盲犬的牵引,许多盲人过上了与正常人几无悬殊的社会生活——自行乘坐火车、地铁、公车,上班,去医院、餐馆,探访亲友,等等。在一些文化、宗教场所,导盲犬甚至获得社会更多的偏爱,比如在通常严禁带狗进入的剧院、音乐会、教堂以及动物园(!),导盲犬却可以雄赳赳、气昂昂领主人人场——当然,狗一定不要辜负了自己恪守职责、宠辱不惊的良好修养。在乘坐公交时,盲人连同导盲犬都会受到其他乘客自觉让座的礼遇。从2002年起,德国铁路局规定导盲犬搭火车可以免票,也无须戴口罩,而通常情况下,人们携狗乘车,必须为被迫戴“口罩”噤声的狗补一张半票。
  劳动是光荣和值得尊重的,狗也一样。导盲犬的受礼遇,事实上表明了今天犬类的社会价值的提升:它们不再仅为普通的宠物,它们也是有能力分担社会职责的光荣的劳动者。优秀的导盲犬是怎样炼成的 德国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促成了导盲犬学校的建立——至今,导盲犬学校仍然是大规模培养导盲犬的唯一方式。而导盲犬的日常行走空间,则全赖现代城市社会管理和犬类动物本能的和谐匹配。
  比如说,导盲犬履行最基本职责——帮助盲人过马路,其必要前提是:一个城市的道路网配备足够的红绿灯、斑马线、人行道等基本的安全交通标识。而且,这些城市设施必须得到及时、完善的保养、维护,红绿灯能亮,人行道、盲道上无障碍,斑马线上车让人。更重要的,普通行人和车辆必须遵守这些基本交规,否则,“宝狗”再聪明,也难敌“宝马”的肆意冲撞。
  可笑的是,跟人类相比,狗是天生红绿色盲。导盲犬对红绿灯的辨认,主要依靠对红绿灯不同亮度的识别。在此基础上,它们被训练自觉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走还是不走”的哈姆雷特式判断模式。所以,对被交付了盲人生命重任的导盲犬来说,它们一定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竟可以不守交规,为什么红绿灯居然不亮——这些在人眼里早已麻木了的现象。
  有个小幽默,可以供人自我解嘲:即使在交通秩序井然的德国,也不免有巧避车流过马路的急性子行人。不过,“责任感强”的德国人却恪守一条潜规则:在过马路的小孩子和导盲犬面前,决不做闯红灯的“坏榜样”——不让这个世界的复杂,误导了小朋友们单纯的行为逻辑。
  当然,人类可能不遵守交通规则,健全人可能不尊重盲人,也并不是所有的狗都适合做导盲犬。除了最早被使用且以忠诚见长的德国牧羊犬,聪明的金色猎犬和温驯的拉布拉多犬是最主要的导盲犬品种。它们都是大型犬类。因为只有体型较大的狗才能持久负荷铝制牵引杆,并有力量牵动盲人,传递给他充分的方向指示。它们当中,又以拉布拉多犬居多,大约占百分之六十的比例。
  ……
展开
目录
伟大的二流国家(代序)
辑一 德意志的社会国
导盲犬的城市空间
“小就是美”:从简单生活到和谐世界
雷妮瑞芬斯塔尔:我不是希特勒的女孩
格拉斯:铁皮鼓手的陷落
合法化还是去罪化?——一个女性主义的视角
社会民主是个好东西——德国、瑞典模式新解
“社会国”的终结?——艰难前进的德国社会福利体制改革
德东观察之集中居住
德国的媒体与政治——《时代周报》的经验
志愿社会主义、公社和柏林
九十岁政治老人的箴言——对话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

辑二 德意志的法治国
民主也长牙齿的——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揭秘
斯塔西档案解密二十周年
左派党的天空
革命家、环保分子、欧洲主义者?——关于德国外长菲舍尔的三种文本
默克尔:让德国回到科尔时代?
古滕贝格之痛——学术抄袭与政治信誉
德国大选:多党制的胜利
选举与革命的对穿
欧洲军火政治透析

辑三 欧洲的气候政治
欧洲的气候政治版图
气候政治年谱
通向世界政府之路?——气候政治的新国际主义
谁的责任?——气候债务与气候正义
后哥本哈根时代的全球气候政治
哥本哈根之后:严冬已经来临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民主生活
全球化的罪与罚——海里根达姆G8峰会观察

辑四 书评手记
世界开始向左偏转:欧洲手记
社会团结——一种“社会国”理想
社会权利的由来——马歇尔的《公民权与社会阶级》
英国病人——贝弗里奇模式的吊诡
民主化和威权主义——奥唐纳的对位
威权政权的命运:转型还是巩固?——评林兹《极权主义与威权主义政体》
抗争与民主——蒂利对法国、英国民主道路的解读
帝国与自由领——《不列颠自治领》导读

跋:看不见的观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