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牧师的女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2121812
  • 作      者:
    (英)乔治·奥威尔著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1950),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英语文体家,以小说《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闻名于世。  奥威尔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父亲是英帝国在印度的小文职官员。奥威尔在贫穷而又自视高人一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返回英国后,于1917年获奖学金入伊顿公学读书,成绩优异,并在学校刊物上发表其文章。1922年到缅甸,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由于意识到英帝国的统治违反缅甸人民的意愿,感到内疚,于1927年离开缅甸,一年后辞职。后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缅甸岁月》(1934)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1944年写成讽刺苏联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次年出版后头一次使奥威尔名利双收。1949年出版政治讽喻小说,也是他最后的作品《一九八四》。
展开
内容介绍
  《牧师的女儿》一书沿袭了乔治·奥威尔一贯的批判现实风格,作者塑造了一个20世纪上半叶英国国教偏远小教区牧师的女儿——多萝西。这个身份赋予了她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虔诚的英国国教信仰。直到有一天,她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了家,并失去了所有记忆。从前规律、严谨、单纯并以宗教为轴心的生活彻底发生了变化。她流落街头、风餐露宿、身无分文,严重的是丧失了信仰。为了生存,她不得不与一帮流浪汉、“下等人”为伍,靠出卖体力勉强维持生计。
  后来,她渐渐恢复了记忆,却迫于和羞于关于她离奇失踪的谣言而不敢归家,只好栖身于一所下三滥的学校,过着寄人篱下、屈辱不堪的日子。但生活这时却出现了转机,谣言散尽,父亲也原宥了她,她重新回到了家,回到了原来熟悉的生活。但信仰却永远地失去了。
  奥威尔说,“好文章就像一块窗玻璃”,在《牧师的女儿》中,他通过多萝西的经历“这块窗玻璃”,把20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某些方面的状况透射出了些许,向人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英国中下层的生活场景。特别引人思考的是宗教信仰的实质是什么,信仰与生活是什么关系,信仰的丧失意味着什么。
展开
精彩书摘
  《牧师的女儿》:
  “我们正赶着做查尔斯一世的戏服。”她说。(教会学校的孩子们在报刊基金的资助下,正排练一出名为“查尔斯一世”的戏。)“但我真希望我们选的东西简单些。盔甲太难做了,长筒靴怕是要坏了。我看下次不如演一出罗马或希腊剧,这种戏只要穿长袍就行了。” 这番话只能引来牧师又一阵压着嗓子的嘟哝。校园剧、露天表演、各种慈善义卖、受人资助的音乐会,在他眼里,倒是比收获感恩节好了许多,但他没有刻意掩饰对此的心情。他以前常说,这些事必定有害无益。这当口儿,女仆艾伦推开门,一只粗糙的大手提着肚子上麻袋似的围裙,笨手笨脚地走了进来。她是一位身材高大、宽肩阔膀的姑娘,生着一头灰发,有一副哭丧似的嗓子,病恹恹的,一年到头地患哮喘。她机灵地看了牧师一眼,话却对多萝西说,她生怕和牧师直接说话。
  “小姐……”她开口道。
  “什么事,艾伦?” “小姐,”艾伦操着一副哭丧似的腔调接着说,“波特先生(Mr. Porter)在厨房里,他问教区长能不能过去替波特太太的孩子做洗礼?他们说他恐怕活不过今天,他还没受过洗呢,小姐。” 多萝西站起身。 “坐下。”教区长含着满嘴的饭立刻吩咐到。
  “他们认为孩子得了什么病?”多萝西问。
  “对了,小姐,他浑身发紫,恐怕得了严重的痢疾。” 教区长好不容易将嘴里的饭咽了下去。 “我用早餐的时候,非得要听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么?”他大声说着,转身面向艾伦:“你让波特忙自己的事去,说我十二点去他家。真想不通,这帮下等人凭什么偏偏要赶在人家用餐的时候来为难人。”他说着,恨铁不成钢地瞥了眼坐下的多萝西。
  波特先生是名手艺人,确切地说,是个瓦匠。教区长在洗礼上的观点非常正统。如果情况紧急,他能摸二十英里的雪路去给一个快死的婴儿施洗。但他见不得一听到一个粗俗的瓦匠来,就匆忙离开早餐桌。
  早餐期间,两人再没说话。多萝西的情绪愈发低落。钱的事非提不可,但注定不会有一个好结果。用完了早餐,牧师起身去拿壁炉台上的烟丝罐填烟斗。
  多萝西祷告了一声,又掐了自己一把。快,多萝西!快说!千万别害怕!她终于开口说: “父亲……” “什么?”牧师说着,拿着火柴的手悬在空中。
  “父亲,我有事要问您。非常重要的事。” 牧师顿时变了脸色。他料到她要说什么;但奇怪的是,这次没有和从前一样发脾气。他一副铁石心肠的模样。格外像一个冷眼旁观的斯芬克斯。
  “好啦,亲爱的多萝西,我就知道你要说什么。
  你又要问我要钱。是不是?” “是的,父亲。因为……” “算了,我还是省了你的麻烦吧。我一个子儿都拿不出……下个季度前,我一个子儿都拿不出来。你拿了零用钱,我半个便士都给不了你。你这个时候来为难我根本没用。” “可是,父亲……” 多萝西的情绪愈发低落。每逢问他要钱,最糟的莫过于他讨厌、无动于衷的态度。每次提醒他债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他都不为所动。他显然不明白,小商人们总想把账给结了,没有充足的本钱,哪一家店铺都转不开。他每个月支给多萝西十八英镑,用于家中的用度和艾伦的薪水,与此同时,他对吃非常“讲究”,稍有差池,他当即就能发现。结果当然是新债摞旧债,但教区长对自己欠的债从不关心——说句实话,他甚至都不知道。要是在投资上折了本,他会寝食难安;但说到欠杂货铺的债——得,他可不会去费这个神。
  教区长烟斗飘出一缕袅袅的青烟,他出神地看着查尔斯一世那幅钢版画,看来已经将多萝西要钱的事抛到了脑后。见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多萝西一阵绝望,但她又鼓起勇气,比先前大声地说: “父亲,请您听我说!我要尽快弄些钱来!真的!否则,我们真过不下去了。镇上的杂货铺,我们差不多家家都欠了钱。天天早上,想着我们欠下的这些账,我都没脸上街。您知不知道我们欠了卡吉尔将近二十二镑?” “这有什么?”牧师喷云吐雾地说。
  “可账都欠了人家七个月了呀!他一遍遍地催。
  我们非清不可!让他那样等着,对他也不公平!” “这是哪儿的话,我亲爱的孩子!这些人就指望着讨账呢。他们喜欢这么着。最后反而给他们带来大钱。天知道我欠了凯金庞多少账……我也懒得问。每逢过账,他们都缠着我讨。可你听我发过牢骚么?” “可是,父亲,我不能像您一样想,我可不能!就算没错,但也不忍心。我觉得害臊!我去卡吉尔店里买肉的时候,他一句话就打发了我,要我跟在别的顾客后面等着,这不都是因为我们赊了人家这么久的账。但我也不敢不在他那儿买。不然他会送我们去坐牢。
  教区长皱起眉头:“什么!你说那家伙对你无礼?” “我没有说他对我无礼,父亲。但要是因收不回账发了火,您也怪不得他。” “我肯定怪不得他!如今这些人为所欲为,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令人发指啊!但我点到为止,你明白。这就是我们在这个‘快乐时代’的遭遇。这就是他们口口声声说的民主——进步。别去那家伙的店里买肉了。你这就去给我告诉他,你要去别家赊账。
  对待这种人,只能用这个办法。”
  ……
展开
目录
乔治·奥威尔的旗帜(代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