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贵州彝族制度文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5140244
  • 作      者:
    王明贵著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明贵,男,彝族。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作家学会会员,贵州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彝学会、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发表论文70多篇,发表诗词、小说等300多件。出版《彝族三段诗研究》、《彝族传统诗歌研究》、《水西简史》、《彝族源流》等专著、译著13部,参加5部辞书的撰写工作,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7项,并主持和承担多项国家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贵州彝族制度文化研究》对贵州彝族制度文化的研究,是纵横贯通之作,是突破性的成果。从纵向上说,《贵州彝族制度文化研究》从彝族家支制度的起源着手,分析从家支制度发展而来的彝族古代宗法政治族权和政权合二为一的演进过程;从君长制度向土司制度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内容,及“改土归流”后彝区流官统治和土目势力残存的社会状况。总之,宗法制度是彝族的根本政治制度,该制度也是彝族的基本政治制度,如同我国历史上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王室通过分封诸侯形成金字塔形的政权组织结构。不同地域的彝族基本政治制度如营长制,都是宗法制下则溪制度的另一种表现而已。纵向的研究包括彝族先民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领主制向地主经济的过渡,跨越数千年。横向的研究,则以政治制度为核心推向其他的彝族文化领域,如法律制度、等级制度、毕摩文化的传承制度、丧葬制度等,可以说基本包容了贵州彝族的制度文化。
展开
精彩书摘
  《贵州彝族制度文化研究》:
  2.在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彝族社会经济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在彝族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社会经济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是一部人类历史发展的活化石。在新中国成立前,极少数边远高山地区的彝族人口中还有原始社会的残余,大小凉山地区约有100万人口还处在奴隶制社会经济形态;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滇东北、武定、禄劝、黔西北地区土司土目统治区还存在封建领主制;云南和贵州两省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封建制经济社会形态,与当地汉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基本一致;1840年以后,云南省的少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少量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大小凉山位于四川和云南两省交界处,这是彝族最大的聚居区,这里由于地理形势比较封闭,又处于彝族分布的北部,不属彝族的核心区域,因此奴隶占有制自秦汉时期在这里出现后,一直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随着两朝统治者进一步加强对凉山周围地区的经营和统治,明清曾企图通过武力改变奴隶制发展的轨道,他们在凉山一带,甚至在凉山的腹心地带委任土司和土目。但依附于封建王朝而存在的土司势力,遭到日益增长的黑彝奴隶主势力的挑战。他们之间经常为了本身利益和争夺彝族地区的实际统治权展开斗争。这种斗争始自元末,明代以后斗争开始白热化,结果封建势力扶持的土司势力,在强大的黑彝奴隶主贵族的联合进攻下,从凉山的腹心地带撤出,奴隶制又一直延续。地主经济制无法深入腹心,只是影响到其周边地带。以致到近代时期,大小凉山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奴隶制度。在奴隶占有制下,凉山彝族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社会中存在兹莫、诺合、曲诺、阿加、呷西五个等级。兹莫、诺合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并且不同程度地占有曲诺、阿加、呷西的人身。曲诺相对于阿加、呷西来说居于中等地位,但人身仍基本隶属于奴隶主。阿加、呷西是奴隶。
  在云南的武定、禄劝两县,滇南红河南岸和黔西北、滇东北地区,有70万左右的彝族,他们在“改土归流”前基本上是封建领主制经济社会形态。这些地方封建领主的剥削以实物地租为主,包括地租、官租、杂派、押金等,剥削量占佃农农业总收入的35%~60%,此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劳役剥削,对农民是沉重的负担。在实行各种剥削时,有“卖田不卖租”,有称为“官租”、私租的,有“鸡租地”“猪租地”等名目,贵州威宁还有称为“人租地”的,反映出奴隶制的残余。
  ……
展开
目录
贵州彝族制度文化研究
一、彝族概述
二、彝族社会历史发展概论
三、历史上贵州彝族建立和执掌过的方国土司政权及其制度考察
四、贵州彝族传统制度
五、贵州彝族传统制度的内涵及其特征
六、贵州彝族传统制度文化的现代转型

水西文化考察报告
一、水西文化的概念和辨析
二、水西文化的历史演绎与现状
三、水西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新建地方高等院校彝学学科建设研究
彝语诗歌格律研究

贵州彝族文学史探
一、贵州彝族的人口和居住区域
二、贵州彝族的历史发展
三、贵州彝族的文化特色
四、贵州彝族文学的分类分期及总体特征
五、贵州彝族文学史的编写方法问题

《增订<爨文丛刻>》经书研究
一、《爨文丛刻甲编》与《增订(爨文丛刻>》概述
二、《增订<爨文丛刻>》中的《献酒经》研究
三、人文生态仪式传统经籍运用中科学知识的理解与传递——《解冤经》研究
四、自然生境对彝族传统经籍传承的影响——滇黔《祭龙经》比较研究
五、《指路经》的科学内涵及其文学特色
六、《呗麾献祖经》的通神祈请及其文学性
七、奇特经籍诸多存疑的研究——《武定罗婺夷占吉凶书》
八、归序·比类·象征——《玄通大书》的文学人类学分析

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
一、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二、文学人类学与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关系
三、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概念及其价值

贵州古彝文编码字符集构建研究
一、必要性
二、整理古彝文字符
三、建立古彝文标准字形
四、规范古彝文字符
五、价值与意义
六、余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