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背负:日本父子的侵华战争责任对话》:
学生运动和我与父亲的对话我大学就读于国立熊本大学,于1970年4月入学。我读法律文学系,二年级升级的时候,又进入了哲学系。在我入学前一年的1969年,熊本大学也展开了“全共斗”运动,学生们长期罢课,到了秋天慢慢平息下来。但大学里学生运动的热情仍没有完全熄灭,校园里有许多党派树立的宣传广告牌,专心于发生在熊本县的水银中毒事件水俣病的社团运动也很活跃,我们也是每周都会进行班级讨论。
我是从一年级的秋天开始关注“全共斗运动到底为了什么”“我们应该从中继承的教训是什么”“我应该做些什么”之类的问题,并开始阅读一些全共斗活动家、支持学生运动的教授所写的证言和记录。这也是我高中时代问题意识的一个延续,是为了弄清自己的立脚点的尝试。之后,受到校内一个政治党派小组的积极游说,我于1971年6月参加了全国全共斗的最后一次集会,并第一次被捕。后来,当时的佐藤首相第一次出席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和平纪念仪式,我参加了反对首相出席的游行,第二次被捕。我这两次被捕都没有被起诉就释放了,但被抓住也实在是运气太差了。
接下来的1972年,是冲绳回归的一年。我参加了东京的反对冲绳回归的游行,第三次被捕,后被起诉,关到了东京拘留所。在那里,我第一次开始了和父亲的书信往来。
刚开始的时候,父亲的来信中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自责,我就回信说:“你没有必要那么想。正因为你教导有方,才有今天的我。你的教育没有错,请相信自己。”这样写的话,父亲应该也不太好回复的。
然而,在我寻找自己的立足点的过程中,之前一直认为父亲他们所参加的战争是正确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并确信那是侵略战争。让我确信的原因是《朝日新闻》的记者本多胜一写的《中国的日军》的出版。
看了这《一道背负:日本父子的侵华战争责任对话》,我想,这就是父亲他们的战争,父亲肯定做了和他们一样的事。
于是我壮起胆子写信问父亲:“你们参加的日中战争其实是侵略战争吧?”但是父亲没有马上回信。
出狱后,我读了些本多胜一的书,每次回家都会问父亲怎么看待书中所写的日本的侵略行为。对于一些个别事件,父亲没有反驳,也没有否认。但就是不承认那是侵略战争。若再一个劲儿追问,父亲就一脸疲惫的样子说:“今天就到这里吧,快去睡觉吧。”看到父亲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我也就睡了。
打那之后,我回家就不断地问父亲。我转换视角,问“如果日本遭到中国的攻击,被侵略了,那时你怎么想?”“那当然要打了。”父亲回答。我说中国人也是这样的心情啊。我又问道,之前日本有被中国侵略过吗?父亲说没有。父亲说:“日本为了生存下去,也需要中国的资源。”“那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呢?”我问。父亲回答道:“因为他们抵抗。”我说:“抵抗侵略是国际公认的正当权利。不管怎么狡辩,日本侵略的事实也不会改变。”父亲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如果承认自己参加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的话,就等于否定了我的全部人生。我很害怕这个。”原来父亲认为如果承认是侵略的话,自己的人生就是失败的。但那时除此之外,我还没有能够说服父亲的资料。
……
展开
——卢新宁(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日记揭示了一个淳朴的青年被动员上战场,经受严酷的军队生活,一边对能否生还感到迷茫,一边默默地度过每一天的日军士兵的真实面目。……(我)对中方出版过去敌对国家侵略士兵的日记,共有历史,创造和平社会的度量,深怀敬佩和感动。
——[日]纐缬厚(日本山口大学副校长、理事)
★本书的问世,除了武藤秋一本人外,其子田中信幸也是最大的贡献者。是他一直和父亲对话,理解了父亲一代人对战争的态度,并决议将父亲的日记公布于众,以提醒民众不忘战争,唤醒民众的反战决心。
本书从参战日军士兵视角反映日本侵华历史,也是一部以父子两代人探讨和反省战争责任为主题,向世人传递“绝不能再次发动战争”决心的反战决意书。
——宋金文(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社会研究室主任,教授)
★为了日本的未来,我必须要站出来,让更多的日本人去认真思考并反省过去的侵略……希望我的国家不要再重蹈覆辙。
——[日]田中信幸(本书作者,日记作者武藤秋一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