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海洋自然资源乘数
模型构建与应用
第一节理论介绍
一、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核算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领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问,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其与国际的经济技术联系数量核算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体现了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产业结构,两大部类、积累与消费,中间产品还有最终产品等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是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加速经济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工具。它又是计量经济学中研究各部门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产品价格构成及收入分配的分析方法,是系统地运用多经济部门进行宏观经济模拟的一项主要技术工具。投入产出核算中的各种数量关系是通过投入产出表表现出来的。
投入产出表20世纪30年代产生在美国,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的。从1931年到1953年列昂惕夫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以及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研究美国经济结构的论文。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奠定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开创了投入产出技术的新纪元。他本人也因此而荣获了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表(基本表式见表1—1),也称为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品的分配使用去向排列而成的一种棋盘式平衡表。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之问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收入和支出三种方法的统一。
(一)投入产出表的组成
第1象限是由名称和排序相同、排列次序一致的若干个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形成的中问产品矩阵,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问使用。矩阵中的数字都具有双重意义:从横行方向反映产出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投入部门作为中间使用的数量;从纵列方向反映投入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出部门的产品数量。这一部分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以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
第Ⅱ象限是第1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主栏和第1象限的部门分组相同,宾栏是最终消费、总投资、净出口等各种最终使用。这一部分反映各生产部门的产品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数量和构成。第Ⅱ象限描述了已退出或暂时退出本期生产产品的过程,体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经过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最终使用。
第1象限和第Ⅱ象限组成的横表,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的使用去向,即各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数量。
第Ⅲ象限是第1象限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主栏是固定资产折IH、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等各种最初投入,既增加值部分;宾栏的部门分组与第1象限相同。这一部分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即最初投入)的构成情况,体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初次分配。
第1象限和第Ⅲ象限组成的竖表,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投入来源和产品价值构成,即各部门总投入及其所包含的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数量。
第1v象限是第1II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表1—1中的空白部分)。这部分从理论上讲主要反映国民收人再分配和最终使用的情况,但因该部分的经济内容比较复杂,人们对它的研究和利用还很少,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常常将它省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