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摄生总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22402
  • 作      者:
    (明)张时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时彻,字惟静,号东沙,自号芝园主人,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卒于万历五年(1577),浙江鄞县人。著有《摄生众妙方》《救急良方》《宁波府志》《定海县志》《芝园集》《东沙史论》《皇明文范》等著作。张时彻正德十五年(1520)中举,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后任福建参政、云南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四川巡抚等职。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侵犯东南,张氏出任南京兵部尚书,抗倭寇以保南。张氏五十五岁时退出仕途,卒时78岁。张氏幼时体弱多病,故对医药十分感兴趣,将治己病之方及他人治验之方,皆录而藏之,遂集为一书,日《摄生众妙方》,并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自为序。
展开
内容介绍
  《摄生总论》十二卷,清康熙年间王梅在明代张时彻所编《摄生众妙方》十一卷的基础上增补卷之一而成。《摄生总论》卷之一为秘授脉诀、诸药性赋、伤寒妙诀;卷之二至卷之十二为补养门、诸风门、伤寒感冒门、暑门、湿门、热门、诸血门、疟门、疫瘴门、霍乱门、痢疾门、脾胃门等四十七门书中“以人补人”之说,应以科学观点阅读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魏瑞昌刻本经术堂藏版为底本。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
  琼玉膏
  生地黄四斤白术四两白茯苓十三两人参六两
  上以地黄捣汁和蜜,以参、苓、术为末,拌人蜜汁,用瓶贮,以纸箬包其口,用桑柴火蒸煮三昼夜取出,再换蜡纸包封十数重,沉井底一昼夜,取起再如前蒸煮一日,白汤点服。须于鸡犬不闻处制之。
  人参膏
  治伤寒汗吐下后,及行倒仓法吐下后,用此补之。韩飞霞日:人参炼膏,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王道也。又肺虚嗽亦宜人参膏补之,如肺虚兼有火邪者,人参膏与天门冬膏对服之妙。用好人参去芦,或一斤、二斤随意切片,人瓷锅,水浮于药一手背,文武火煎干一半,倾置一瓶盛之,又将渣煎,又如前并之于瓶。凡煎三次,验参渣嚼无味乃止。却将三次所煎之汁去渣,仍人瓷锅内,文武火慢慢熬成膏,如一斤参只好熬得一饭碗足矣。及成膏,入碗隔夜,必有清水浮上,亦宜去之,只留稠膏。
  白术膏
  用上好片术切开,全无一些苍色者,煎法同前。
  又方:每白术一斤,人参四两,切碎,以沸汤热水十五碗浸一宿,次日桑柴文武火煎成膏,仍成一斤四两,人炼熟蜜四两,以白沸汤调服。
  当归地黄膏当归一斤生地黄一斤
  俱用竹刀切碎,亦同煎人参膏法。
  凡煎膏,只要用慢性人,不疾不徐,不令焦与泛溢。凡盛膏,须用净瓷瓶,每三四日在饭锅上蒸一次,使不生白花。凡服膏,须自以意消息之。自觉因言、因怒与劳伤气,精神短少,言语不接续,便服人参膏。若觉肠、脾胃不和,饮食无味,便服白术膏。或血少生疮疡、肌肤燥痒,自汗,遗精,便多服当归膏。平时二件间用。若嫌苦,人炼蜜一二匙。
  地黄膏
  男、妇血虚者,用生地黄,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生麦冬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二煎人作一处,滤过,人砂锅内同熬一时,四分人蜜一分,再熬一时,取出纳瓷罐收之,亦照琼玉膏法服之。
  牛膝膏
  亦照前煎人参膏法。
  男子肾虚及腰膝疼痛,或痿弱者用之,女人血虚及有血病者用之。
  苍术膏
  存精固气,通达二十四关脉,系三百六十骨节,流注一身毛窍,使水流而养精,精流而养气,气流而养神,神流而养身。服之半月,精满气盈,元阳壮盛,能补丹田,能减相火,阴消阳长。男子精冷绝阳,妇人胎冷不孕,服之一月,发白返黑,齿落更生,颜面如童。
  苍术十斤,米泔浸一宿,削去皮,碓舂如泥,大锅内文武火煮水二桶,约有十余碗取出,冷定,绢滤去渣,入瓷罐内,加众药人参生地黄熟地黄黄柏远志各四两杜仲炒川芎核桃肉川椒破故纸各四两碎青盐二两碎朱砂一两当归四两旱莲草取汁,二碗蜂蜜二斤姜汁四两
  上各药共入前苍术膏瓷罐内,封固,大锅水煮,香二炷为度,取出埋地七日,每日空心酒一盏或白汤服下。
  金髓煎
  用枸杞子不拘多少,逐日旋采红熟者,去梗,拣令洁净,即以无灰酒于净瓮内浸至两月为度,用蜡纸封固紧密,勿令透气。候日数足捞起,石盆内研令极烂,以细布滤去滓,取净汁同前渍药酒搅匀,量银锅内所盛多少,作数次慢火熬成膏。须不住手搅,恐粘底不匀,候稀稠得所倾出,瓷器贮之,勿令泄气。每早晨用温酒半盏化开二大茶匙服之,夜卧再服,至百岁身轻气壮,积年不废,可以羽化。
  ……
展开
目录
卷之一
秘授脉诀
药王赞祝
历代名医姓氏
诊脉静心诀
脉分三部诀
脉分经位诀
《摄生总论》小引
切脉分部分诀
秘授脉诀之一
诊浮沉迟数滑涩脉诀
脉辨表里诀之二
三部脉诀之三
七表脉诀
七表脉主病
八里脉诀
八里脉主病
九道脉诀
九道脉主病
诊诸脉总歌
诊妇女脉诀
辨孕妇男女
定至分病脉
辨四时相克诀
怪脉七种歌
药性总赋
药分阴阳论
药分四性,此类为温药性热类
平性总类
药辨寒性
引药归经赋
发表药性赋
退热药性赋
用药口诀
十八反
十九畏
妊娠忌药
药效陈久
伤寒捷论
伤寒总要论
伤寒表里论
伤寒两感论
伤寒四季论
伤寒对症论
伤寒用药论
伤寒辨脉论
升麻发表汤
疏邪实表汤
九味羌活汤
柴胡双解汤
桂枝大黄汤
茵陈将军汤
六一顺气汤
回阳救急汤
桃仁承气汤
大柴胡汤
温经益元汤
当归活血汤
和解汤
附子甘草汤
大承气汤
大陷胸汤
麻黄汤
桔梗汤
三黄石膏汤
真武汤
升麻干葛汤
理中汤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五苓散
四逆汤
白虎汤
羌活冲和汤
柴葛解肌汤
犀角地黄汤
调胃承气汤
小陷胸汤
栀子豆豉汤

卷之二
补养门
大造丸
二至丸
生精健脾二至丸
丹溪加味虎潜丸
滋阴大补丸
加味补阴丸
神仙既济丹
神仙延寿丹
枸杞子丸
延寿方
八宝丹
延年益寿不老丹
延龄聚宝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