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瑶山上的中国:花瑶民族的生存境遇考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7453
  • 作      者:
    黄勇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黄勇军,1979年生,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访问学者。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儒学史、现代化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儒家政治思维传统及其现代转化》(2010),发表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花瑶文化研究丛书·瑶山上的中国:花瑶民族的生存境遇考察》对大瑶山最初的开垦者与所有者进行追溯,进而描述外界政治权威的渗透与控制;探析作为“他者”与“自我”的历史记述中,体现出来的不同形象;大瑶山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状况,从整体上造就了花瑶民族独特的生存境遇,进一步影响、塑造了花瑶民族的政治心理、族群认同、文化传统等。作为第一部系统研究大瑶山与花瑶民族生存境遇的著作,《瑶山上的中国:花瑶民族的生存境遇考察》通过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描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瑶山与花瑶史,为中国的民族史、社会史、区域史、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典型个案。
展开
精彩书摘
  事实上,这一关于“奉成美”的信息让我很是兴奋与惊异,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清咸丰元年主编《奉氏族谱》的奉成美之名,极为熟悉。当听到这一讲述时,第一反应也是想当然地将黄姓族人所提及的“奉成美”当成了编修族谱的奉成美。后来,为了比对黄孝成与奉成美二人的出生年月与年龄,以期确定二人相遇的大致时间,方才发现在奉成美自己编修、其长子奉德芳手书的《奉氏族谱》中,对奉成美有如下记述:“成美,邑庠生,排难解纷,乡里倚其直谅,嘉庆八年闰二月初十寅时生,同治十年正月初日申时没,葬水洞坪老山水口。……子三:长德芳、次德藻、三德芹。”①其实,从年龄上算起来,孝成比成美小了20来岁,似乎认定他们二人就是故事中的两伙计,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我对族谱中所记载的“葬水洞坪老山水口”,以及“子三:长德芳、次德藻、三德芹”等信息,却是相当之疑惑,第一,按照常理,既然是在麻坑修建了房子,其人应当生存于麻坑,去世后也当葬在麻坑,怎会葬在了水洞坪?当然,对这一问题,我们还可以强行解释,这是由于他在那里发现了一块好墓地。但是,对于另一个问题,却无法解释了,我清楚地记得在麻坑葵花子冲采访麻坑的奉成美的孙子奉泽都时,他告诉我.奉成美生有六个儿子,大儿子奉德金曾任当地的保长、三儿子奉德堂则任当地的甲长,这与族谱所载完全不同。于是,我回过头去查看我们用数码相机拍下的奉泽都自己所保存的手写的简易家谱,发现根据这一家谱的记载,麻坑的这位奉成美生于光绪十五年二月十八日。此时方才彻底弄明白,原来两位奉成美只是同名而已。
  考据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还弄清楚了另外一个问题,根据黄孝成与麻坑奉成美的生卒年月计算,二人根本就不可能相识。孝成殁于光绪甲申年(光绪九年),而奉成美出生于光绪十五年。由此可知,黄姓族人关于黄孝成与奉成美是“伙计”的记忆是不准确的。
  但是,孝成认识奉姓族人的某位先祖,且为这位奉姓族人挑选了一个好屋场,最后也为自己谋得了一块好墓地的故事,却得到了黄、奉两姓族人讲述的支持。因此,我们只能推断,孝成并不是与成美是伙计,而是与成美的祖辈是伙计。由于在奉泽都所提供的简易家谱中,其中所追溯到的最早的先祖就是奉成美的父亲奉连隍,有如下信息:“连陞,生于咸丰三年十月初六,殁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这样我开始怀疑是否连陞与孝成是“伙计”。尽管从年龄上而言,连隍比孝成小了29岁,但是,当连陞进入成家立业年龄之时,请孝成为其选择屋场,是极有可能的事情,而且,此时的孝成应当50多岁,正是考虑墓地的年龄,换言之,两人在屋场与墓地上出现故事中的互通有无的状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即使如此,我还是存有一丝疑问,既然黄孝成徙居麻坑之时,奉连陞应当还是个小孩子,比孝成差不多小了一辈。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推断,孝成理应认识连陞的父亲,而且极有可能与其父亲是“伙计”。问题的关键是连陞的父亲与孝成在年龄上究竟有多大差距。
  由于奉泽都的简易家谱中并没有关于奉连陞的父亲的任何记述,因此,我希望能够从《奉氏族谱》中找到相关的线索,根据这本族谱记载,在奉氏始祖马世公之妻于明代中期带着两个儿子徙居水洞坪等地后,其第四代传人正辅公“居麻坑,葬麻坑贵州寨”,可知大概在明代晚期的时候,奉姓花瑶人就已经迁徙进入麻坑地界了。现今麻坑的奉姓花瑶人,主要是这一支系的子孙,然而,我们却一直无法在族谱的相关支系中找到与“奉连隍”相关的记载。在反复看了多次后,方才找到了一条与他相关的线索,但所记述的人的名字并不是奉连陞,而是奉连举,“连举,开琦公第六子,咸丰三年十月初六日生”。不过,虽然两个名字并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出生年月日却是完全吻合的,且“陞”者,本就有“举”之意,或许是同一个人不同的名字写法。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缘起
二 研究立场与治学态度
三 历史与“创造”历史
四 传统与“创造”传统
五 遗忘与“再度”遗忘
六 “我”的双重身份

第一章 历史、地理与传说:大瑶山的生存状况考察
一 化外之民:位处悬绝之地的大瑶山
二 追寻先民的踪迹:梅山蛮的历史与白马山的传说
三 日益狭小的生存空间:历代行政区划中的大瑶山
四 祖坟之地:现代土地归属权争议中的大瑶山
五 “麻坑”之地:土地归属权争议中的瑶汉关系

第二章 迁徙者的境遇:称谓变迁中的族群心理考察
一 迁徙者的称谓:花瑶族群心理的集中体现
二 “花瑶”:迁徙者的族群归属及其困惑
三 挑花裙:花瑶民族生存状况的一个镜像
四 政府之热与民众之冷:旅游开发中花瑶服饰面临的新困境

第三章 汉化、瑶化与山地化:文明冲突中的大瑶山
一 汉化与谋反:清王朝满汉关系的启示
二 “抵抗”与“归顺”:花瑶民族对待汉化问题的历史分界点
三 族谱、辈分诗、神龛、巫术:汉化进程中的几个典型个案
四 “瑶化”与“山地化”:大瑶山上的汉族人

第四章 婚育与礼俗:花瑶民族的心理基点与文化主线
一 种族繁衍:对抗自然的艰辛历程
二 人口与族群:计划生育背景下的生存困境
三 婚姻与生育:花瑶文化的主要载体
四 变动秩序中的花瑶传统:“飙车党”与《关于规范瑶族风俗礼仪的有关问题座谈会议纪要》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