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永远的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806655
  • 作      者:
    梁琴著
  • 出 版 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梁琴,女,回族,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1954年5月出生于南昌市,毕业于江西师大中文系。鲁迅文学院第二届高级研讨班学员。原江西省文联《创作评谭》杂志主编,现居北京古运河畔。
  著有散文集《回眸》、《难以诉说》等四部。散文《在你心灵的一角》收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自读课本第二册,《古驿道上》收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选的《现当代散文诵读精华》(初中卷),同时收入中国作协主编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南方女人南方的雨》收入季羡林主编的《1900————2000百年美文.女性情感卷》。《永远的雨》收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只想听听你的声音》、《在你心灵的一角》收入《当代散文精品珍藏本》。《书院三章》入选《2003年中国最佳随笔》,其中《白鹿洞书院》入选《2003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并收入山东教育出版社《新课程高中语文读本》。《回眸》、《萤》收入语文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编选的《中国现当代散文精品鉴赏》(中学卷)。《母亲的白条》收入文汇报2008笔会文粹《慢镜头下的春天》。《古驿道上》、《白鹿洞书院》、《南方女人南方的雨》收入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
  曾获第一、二届江西省谷雨文学奖,《民族文学》杂志等10余次各类奖项,散文集《回眸》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展开
内容介绍
  《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恰同学芳华:永远的雨》分为古驿道上、母亲的白条、在你心灵的一角、精神的漫游四辑。主要内容包括:书院三章、南方女人南方的雨、古驿道上、黄昏的号音、故里三章、离我心最近的地方、难以诉说、永远的雨、只想听听你的声音等。
展开
精彩书摘
  《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恰同学芳华:永远的雨》:
  书院,如一册靛蓝布面的线装书,随手抽出其中的册页,就能翻检出许多读书人的故事。
  读书人里有很多江西人。江西人会读书。
  会读书的江西人,一读就读出了唐宋三大家——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自古江西“好学重教”,办了大大小小,不下几百座书院。这些书院形态各一,办学风格也因师而异,有的重义理之学,有的偏诗赋辞章,也有的讲求经世务时,当然也有纯粹为了登科人仕的。
  江西的读书人,大都从书院出来的。
  从书院出来的江西人,素以文章节义而名世。且不说“临川才子金溪书”,仅吉安(古代庐陵)就出过欧阳修、杨万里、江万里、胡铨、文天祥、解缙等一代骄子。庐陵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谚:“五里三状元,一门三进士,隔河两都堂,百步两尚书,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你没听说:“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吗?
  读书读出如此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天地雄心,是庐陵人也是江西人永远的骄傲。
  在江西偶然出去走走,不经意间,一走就走进了书院。
  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久久吸引你的目光的,是那挥之不去的历史情怀。
  鹅湖书院因了两次“鹅湖之会”,在中国的哲学史、文学史、教育史上产生过久远的震荡。一些大师、一些读书人响亮的名字,永远跟鹅湖连在了一起。
  鹅湖书院轻烟笼罩,走过雨的屋瓦上起了雾。
  古老的庭院,无言地坐落在赣东的铅山县鹅湖山北麓。鹅湖原名荷湖,山上有湖,多生莲荷。相传,东晋时一名寒士隐居山间,利用湖蓄鹅。这隐士蓄了一对双鹅,“其双鹅育子数百,羽翮成乃去”,故称鹅湖。
  或许,东晋的名士都有蓄鹅的嗜好吧?由鹅湖遂想起兰亭,想起大书法家王羲之“白鹅换字”的轶事。
  鹅湖书院隐在深僻处。这座静静的庭院,到处吊挂着小青虫,士子的号舍,结满了蜘蛛网,泮池的莲花顾影自怜。棂星门的匾额上迎面镌刻着“斯文宗主”,背面题写“继往开来”,那意思当然是极好的,只是这斯文之地,却少有人来。
  问及一旁织毛线的管理人员,她淡然一笑,国内游人不多,但每年总有一两批日本、韩国人来。
  时间在这里渐渐被忽略了,只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草木,长着参差不齐的叶子,幽灵一般出现在墙头瓦楞上……
  谁能想象,这座似乎被人遗忘了的庭院,曾经发生过两次震惊华夏的“鹅湖之会”呢?。拂去八百年的岁月苍茫,让我们看看南宋的书院,会会南宋的理学大师:朱熹、陆九渊、吕祖谦。朱熹,这位千载之上的读书人的“导师”,以家乡婺源的山水为底色,游学山林,融贯古今,一辈子涵养学问。一首“源头活水”诗,不知激活了几代读书人。
  高蹈远志的朱熹,以光大儒学为己任,皓首穷经,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详注阐发。他定下“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读书人的终极关怀。
  他以一介书生之微,主张皇帝也要诚意正心,到底书生意气。
  他多番上书,犯颜直谏,痛陈朝政弊端,甚至不惮触怒皇帝和文武两班,以致四面树敌。
  他穷毕生之力,孜孜讫讫,创立了他的“理学”,被人尊为“朱子”。
  他标举“道问学”,主张“格物致知”,读书穷理。
  朱子是两宋儒学拔地而起的一座高峰。
  与之对峙的,是另一座高峰——象山先生陆九渊。
  陆九渊心性高傲,不肯居人之下,也和朱子一样情辞激烈,常给皇帝上书,敢为君师。中年以后,在贵溪聚徒讲学,人称“象山先生”。
  象山与朱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敢大胆质疑圣人思想,大胆宣称:“《六经》皆我注脚。”
  象山和他的兄弟崇奉“尊德性”,认为理在我心,我心即理。
  用传统的文火煎自己的药,孔孟儒学到了陆九渊,就彻底转化为发明本性的“心学”。
  第一次“鹅湖之会”的倡导者,是婺学领军吕祖谦,浙东丽泽书院著名的主持。他温文尔雅,有一颗包容之心,他的理学也兼取朱陆两家之长。
  心境平和的吕祖谦一向与朱熹交好,又跟陆九渊同登进士第,见朱、陆两家学说分歧,试图从中调停,促成两家“会归于一”。于是派人致信,约陆氏兄弟会于鹅湖。
  淳熙二年(1175)暮春,吕祖谦亲自陪朱熹及门生八人,从福建寒泉精舍越分水关抵鹅湖,一路浩浩荡荡。陆九龄、陆九渊也带着抚州家乡的众多弟子,由金溪出发,泛舟东行。兄弟俩在船上吟诗作对,悉心准备好辩折,到了鹅湖稍事歇息,就和初次见面的朱熹“唇枪舌剑”。
  朱熹、吕祖谦、二陆相聚鹅湖,闻讯赶来的,还有两地父母官——抚州知州,信州知州。
  “鹅湖之会”好不热闹,针尖对麦芒,当面论辩整整十天。论辩涉及的话题非常广泛,争论的焦点为“论及教人”。
  朱熹主张:“先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不以为然,强调“先开发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读书须专精”。
  朱熹批评陆氏兄弟教人的方法“太简”,两陆很不服气,反过来以朱熹教人“支离”相讥。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朱熹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
  言辞锐利的陆九渊,甚至以“尧舜之前,何书之有”来诘问朱熹,被他宽厚的兄长婉言劝止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古驿道上
书院三章
南方女人南方的雨
古驿道上
黄昏的号音
故里三章
离我心最近的地方
难以诉说

第二辑 母亲的白条
永远的雨
只想听听你的声音
记忆中的街道
排队挑水的日子
母亲的白条
通腿儿
一帧半寸小照
老屋
没有芝麻的烧饼
老墙上的菜橱
水的记忆

第三辑 在你心灵的一角
在你心灵的一角
桃村
炉匠
捕蝉


街角
河边
梦庄
瓜趣
西大街的女孩
西大街的裁缝
剃板寸的老三
湖南婆子
绿豆子
“张寡妇”轶事

第四辑 精神的漫游
大师的名士风度
成长中的红色记忆
古窑·瓷片
2003春天在鲁院
告别鲁院
带钟楼的小学
困学小札
错位
无处逃遁
南昌的夏天
秋日的怀念
沉默的老友
百花深处
怀想当年
答晨报记者问
精神的漫游
不懂足球
南昌的路名
西行剪影
编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