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嵌入式”传承与精品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再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219354
  • 作      者:
    高朋,雷兵著
  • 出 版 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高朋,男,汉族,1982年10月生,山东枣庄人,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现就职于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主要从事传统文化现代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雷兵,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文化、民族教育研究,出版《哈尼族文化史》《少数民族社区多元文化与学校发展》等著作8部。
展开
内容介绍
  《云南民族文化丛书·“嵌入式”传承与精品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再思考》稿主要从理论的角度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化如果想传承下来,就必须采用“嵌入”的传承方式,在传承中各种文化事项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在保证传承的前提下,民族文化要有所发展。目前看来比较好的发展形式就是采用精品化的发展策略,争取做到以发展促传承,在传承中求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目前,剑川木雕的生产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在剑川县城的几个大型木雕生产厂制造产品,一是通过狮河、朱柳这样的专业村庄中的农户制造产品。大型工厂以剑川县民族木雕工艺品厂、剑川木雕总公司和剑川古典木雕家具厂为代表。这些厂家主要以生产订制的高规格产品为主,比如,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经营的古典木雕家具厂就以挂屏为最赚钱的产品,一套装饰完全的挂屏,售价可以高达12万元。②此外,这些大型工厂往往有很能表现艺术水平的代表作。像古典木雕厂就为云南省博物馆雕刻过《张胜温画卷》巨型木雕画屏,还为昆明锡安圣堂雕刻过《最后的晚餐》《彼得的祝福》《登山宝训》等巨型木雕壁画。这些工厂在生产经营中,往往围绕着以段国梁这样为核心的工艺大师为主,由他们设计产品,确定经营的方向,再雇佣若干一般的技师和学徒进行日常生产。
  而在、狮河等专业村庄,则主要以生产比较实用的生活类产品为主,、狮河村作为剑川发展最好的专业生产村庄,至今也还是以格子门为最重要的产品之一。不过经过早期的无序竞争,现在像狮河这样的村落已经发展出了“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链状经营模式。2004年成立的“狮河木雕工艺协会”,协会下属四家公司、五个加工厂,229名会员,会员均为木雕行业的经营者,且每名会员拥有数量不低于50家的农户合作对象。协会的管理模式为:由协会及下属公司进行商务洽谈,确定订单后在各个加工基地进行生产,并将部分工作分发给有合作关系的农户进行加工,完成之后统一进行验收、组装、发货。这种模式推行实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图纸、统一商标、统一订货、统一验收、统一价格,有效地解决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问题。据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仅狮河村的行业年产值已达到1.46亿元。①
  由于行业发展比较迅猛,剑川木雕的工艺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过去的纯手工作业,改成现在的手工和机器并举。不论是大型工厂还是普通农户都普遍采用机器辅助作业,至2012年年初,仅、狮河村就有205台雕花机。②不过,由于机器只能雕平面,所以机器往往只能雕出粗坯,还需要人工的再加工,这样反而提高了手工工匠的工钱。而且,有的客户认为机器雕刻出来没有美感,坚持要纯手工制作的木雕,这又提高了纯手工制品的价格。
  三、从经济文化到文化经济
  通过以上对两种工艺发展演变的简要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少数民族工艺文化在发展演变中,不论是产品、工艺还是生产组织方式,少数民族工艺文化都是深深地嵌入到经济活动中去的。
  首先在产品上,少数民族工艺文化都是严格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中国成立前的户撒工匠虽然也生产精美的工艺刀,但主要是以农具为主。后来受到藏区市场的影响,则大量生产藏刀。而现在为了适应广大刀具收藏者的需要,则主要生产各种工艺刀。剑川木雕也经历了一个由建筑构件为主,到建筑构件和家具并举,直到现在建筑构件、家具和各种工艺品并存的发展过程。③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剑川木雕内部分工十分明确,负责建筑整体设计称为“大木行”,负责雕刻建筑配件的称为“细木行”,负责雕刻家具的称为“家具行”,雕刻棺木的称为“斜木行”,其中“细木行”和“家具行”不会与“斜木行”有任何交集。④行与行之间一般不会跨行作业,工匠的产品比较单调。现在由于市场的需要,这种分工早已被打破,工匠现在可以生产任何他认为有市场的产品,甚至有的工匠开始制作颇为港台客户所喜好的工艺棺材。
  其次在工艺上,户撒刀和剑川木雕都采用部分机器的方式来取代原来的纯手工作业,户撒地区普遍引进了气锤等工具,剑川工匠则大量采用雕花机进行初步雕刻这样即节约了劳力又提高了产量。而且他们的工匠都有意地吸收其他民族和地区制刀和木雕的工艺,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嵌入式”传承特点
第一节 何为“嵌入”
第二节 “嵌入”经济生活中的少数民族文化
第三节 “嵌入”日常生活中的少数民族文化
第四节 “嵌入”精神世界的少数民族文化

第三章 传统与现代纠葛下的文化选择与适应
第一节 文化并置与主体选择
第二节 传统的现代化迷思:“移步而不换形”与“移步必然换形”
第三节 我中有你:本土文化事项的合法性策略

第四章 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在当下的最优选择
第一节 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何者能够发展:文化发展的限度问题
第三节 无可奈何花落去:博物馆保护的意义

第五章 精品化发展——当代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 何为文化精品
第二节 商品化与品牌化:手工艺类文化精品的发展之路
第三节 交往式展演:民俗节日类文化精品的发展之路
第四节 文化融合与创意人才培养:艺术类民族文化精品的发展之路
结语:打破围墙,走向胜利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