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奥岱翁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153688
  • 作      者:
    (法)阿德里安娜·莫尼耶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阿德里安娜·莫尼耶(Adrienne Monnier,1892-1955),法国著名书店女主人和文学出版人,同时也是作家和诗人。一九一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她在奥岱翁街七号开了“书友之家”书店,不仅出售书籍而且提供借阅,举办多种公开的文学活动并出版定期文学刊物,吸引了巴黎众多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瓦雷里、纪德、克洛岱尔、布勒东、里尔克、乔伊斯、本雅明……都是她的座上客。受她影响的美国女子西尔维娅·毕奇于一九一九年开了英文书店“莎士比亚书店”,并于一九二一年将书店搬到奥岱翁街十二号,两家书店使这条小街成为左岸最有人文气息的街道;次年毕奇出版了乔伊斯《尤利西斯》,七年之后,莫尼耶出版了法文版。
展开
内容介绍
     《奥岱翁街》这本集子初版于一九六〇年,收录了阿德里安娜·莫尼耶生前发表在报刊上的回忆文章。莫尼耶小姐在书中谈到自己最初的文学启蒙、巴黎著名的出版人和书店里的作家常客及其轶事,也谈到那时的文学青年和文学实验,书店主人的独特视角让这些文字就如同那个时代的文学圈备忘录。她还结合自己三十余年的书店生涯,对如何开一家成功的书店侃侃而言,为有志于开书店的书友们提供自己的专业经验;此外,她还饶有趣味地谈到伦敦之旅和对意大利男人的印象。这本书在一九八九年和二〇〇九年两次再版,增加了克洛岱尔、普雷韦尔、佩斯、博纳富瓦等人回忆莫尼耶小姐和“书友之家”的文章,使读者多个角度认识这个辉煌一时的书店传奇。
展开
精彩书摘
     这期间,我也结识了路易·阿拉贡和菲利普-苏波。阿拉贡比布勒东稍晚一点来到我的书店。
     路易·阿拉贡那时正为自己的名字和八字胡的问题而苦恼。他绝对是我见过的最和气、最敏感的一个男孩。也是最聪明的。和他相处非常容易。他热爱诗歌,但不追求过多的不羁。初认他的时候,他还在读医科一年级,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本魏尔伦或拉弗格的诗集,非常不习惯他的同志们的那些粗俗言行。还记得我们最早的几次交谈,他跟我说心里话,那些他在阶梯教室里听到的荒唐的诲淫话,差点让他流眼泪。
     他已是一个绝顶健谈的人。能滔滔不绝地讲上两、三个小时,带着那种轻微的鼻音——在我看来,这正体现了他的那种讥讽的方式:布袋木偶的挑战,戏谑式的疯狂。有时候苏珊娜·博尼耶下午三点左右离开书店去买东西,六点钟回来的时候,发现他还站在原来的位置,玻璃橱窗的门洞里,沉浸在毫无停顿倦意、意兴飞扬的谈话中。
     有一天,他跨进门,手里拿着浅色的手套,应该是在附近有一次较为正式的拜访。可在时而电光火石、时而细流涓涓的谈话开始后,他把这次约会忘得一干二净。下午很晚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人怒气冲冲地过来(他随后介绍说,那是他的大姐),很粗暴地打开门:“嗨,路易,我可等了你两个小时了!你是不是疯了?” 我们都很喜欢阿拉贡,也很自然,一直确信他将成为一位出色的文学家。
     我似乎是一九一七年认识菲利普·苏波,但已记不清初识他时的情形。在我的记忆里,一直将他与布勒东、阿拉贡联系在一起;他们三人不知在哪里相识的。但有段时间,我看到他们三人总在一起,为某项共同的事业非常团结。
     苏波是三个人里,最优雅,也最有锋芒的一个。
    他的攻击性显得不那么自然;细想下,那也是自然的,只不过在他身上,更近似一种神经质——神经质磨砺出了锋利的瓜子。可他又是有情有义、很有教养的人,这两种品质又相辅相成。于是,他总是伤自己胜过伤他人,并导致他最后向社会开战。我暗地里想,最初的时候,可能他是最英勇无畏的一个。
     阿拉贡,似乎也并非生来就喜欢战斗,可他一旦进入状态,便很享受那种激烈,特别当有人懂得对他施加一种几近父亲式的权威领导,且不断给他鼓励与肯定的时候。他披着一副漂亮的文学铠甲,在战役中所向披靡。
     这是后话了。我在此要讲的,仅是达达主义,以及《文学》刚创刊的时期。
     这本杂志的第一期于一九一九年三月面世。同一个月里,奥岱翁街有一场音乐盛事:萨蒂的《苏格拉底》试演。这一出是埃德蒙·德·波利纳克公主模仿昔日的领主,独家定购的曲目,此前只在公主府上演出过。因此,在我们这里的演出也可以算是首演了。
     苏珊娜·巴尔格里克——歌声绝妙无比——一个人唱了全部曲目,着实厉害,那作品原是为三种女声写的。萨蒂本人弹钢琴。让·科克托主持。
     为了集中相对比较大的受众面,我们在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这天组织了两场演出,分别在上午和晚上。大家都知道晚上,弗朗西斯·耶麦正巧路过巴黎,他会来,而纪德和克洛岱尔也会来。
     上一个月,科克托在我们这边的一次小型集会上已初露锋芒,对于那次集会,我并不很满意。那是《好望角》的朗诵会,关于这一作品,我得好好来讲讲,以泄长久以来未充分表露过的真实感受。
     天晓得我对科克托是喜爱的,也很欣赏,甚至现在比以前更加欣赏他。那时候的他,可真是个被宠坏的孩子!无疑,他是个诗人,在我看来,其散文诗更甚于韵律诗。因为他的散文诗很有自己的风格,带着一种伪装的处子般的纯真,而他的韵律诗,由于每一句开头都有刻意压韵的字母,显得造作之极,令人生厌。说实话,他的韵律诗叫我头痛。很有可能,我这话讲得不公正,但当一个人头痛的时候,很难说话公正。
     他在写《好望角》的时候,刚刚发现当代诗歌以及那些先驱诗人,放弃了《轻浮王子》和《索福克勒斯之舞》(——事实上那两篇中有不少出彩之处)。
    他奋力投身于先锋运动,对此,得毫无保留地称赞:其天生的才能丝毫无损,同时,又赢得了新的徽章。
     科克托从来都不是第一个冲进突破口,但却总是由他去插上战旗,话说回来——这事儿,也总得有人去做。
     P108-111
展开
目录
阿德里安娜·莫尼耶与书友之家
保尔·克洛岱尔
雅克·普雷韦尔
圣-琼·佩斯
谢尔盖·爱森斯坦
帕斯卡尔·皮亚
伊夫·博纳富瓦
编者小语
第一部分  奥岱翁街
关于阿尔弗雷德·瓦莱特的一段回忆
另一场战争的记忆
蕾蒙德·利诺西耶
奥岱翁街备忘录
瓦雷里和奥岱翁街
法尔格
我的邻居莱奥托
里尔克之行
《尤利西斯》的翻译
贝克特:《安娜·丽维雅·普拉贝尔》首译者
海明威解放奥岱翁街
瓦尔特·本雅明
第二部分  另一些回忆
一个孩子眼中的《法兰西信使》
伦敦记忆
意大利男人
第三部分  书友们
书友之家
借阅书目前言
给爱德华·杜雅丹的信
阅读室
简装书赞歌
她最后的留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