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1)非吞噬性细胞的标记途径</div><div> 与吞噬细胞不同,各类干细胞、祖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不具有吞噬性,即它们不能主动地识别和吞噬氧化铁微粒而使自身成为细胞探针。因此,标记这类细胞需要人为干预,也就是说需要对氧化铁微粒进行后修饰处理,以提高它们的靶向性、标记效率和检测灵敏度。</div><div> 早期一般采用磁脂质体胡或外源凝集素修饰氧化铁微粒的外表层以增加它们在非吞噬性细胞中的吸收。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它可以将粉末或溶液包裹在直径为纳米级的微粒中,这种微粒具有类细胞结构,进人人体内后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另一种能显著提高磁标记效率的方法是将氧化铁微粒与HIVtat蛋白相连,这种蛋白包含有一个膜转导机制,能够有效地将与之相连的纳米颗粒转运到细胞内,提高细胞对颗粒的摄取率,并使被标记细胞的功能不受影响。还可以将磁纳米颗粒与一些单克隆抗体结合以提高磁标记效率,例如,将MION46L与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后,通过受体介导吞噬作用可标记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将生物素CD-11抗体与亲和素葡聚糖磁纳米颗粒结合可用来标记树突胶质细胞。但是,这些单克隆抗体具有种族特异性(speciesspecmc),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物种,必须采用与之对应的单克隆抗体。针对这一缺点,人们又发展了其他一些不具有种族特异性的磁标记方法。由羧化的枝状分子包裹氧化铁微粒所形成的复合物,它不具有种族特异性,能够标记各种哺乳动物的各类不同细胞,且MD-100标记的细胞与未标记的细胞在功能上没有明显差异。此外,将氧化铁磁微粒与转染剂,如枝状聚合物(superfectTM)、多聚赖氨酸等结合也可提高磁标记效率。转染剂与氧化铁磁微粒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加入到细胞培养液后,转染剂能够将氧化铁磁微粒引至细胞内。其中,高分子质量的多聚赖氨酸由于价格低廉、容易获取等特点而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转染剂之一。</div><div> 目前,利用以超顺磁氧化铁微粒为探针的磁共振细胞影像技术研究非吞噬性细胞的最主要困难是,细胞的分化和迁移会逐渐降低标记细胞或子代细胞内的氧化铁微粒的含量,这将降低磁共振成像对这些细胞的检测灵敏度。为了更加持久地观测这些细胞的活动,必须提高细胞的标记效率与检测灵敏度。影响检测灵敏度的参数很多,包括主磁场强度的高低,成像时空间分辨率的大小,回波时间的选择以及氧化铁微粒的种类等,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就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stroh等阳]在对磁标记的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中发现,提高磁场强度(17.6T)可以降低可观测的标记细胞的最少量(20个细胞)。Shapiro等用离体和活体实验研究了不同尺寸的氧化铁微粒的检测极限。结果表明:①提高成像分辨率可以提高纳米颗粒的检出率;②在离体实验中,粒径在微米量级的氧化铁颗粒可用于单铁颗粒一单细胞磁共振成像。</div><div> ……</div>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