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易水悲风:刺客荆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05812
  • 作      者:
    吴礼权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吴礼权,字中庸,安徽安庆人,1964年7月25日生。文学博士(中国修辞学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复旦大学全国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等。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专任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学者”讲座教授等,上海市语文学会秘书长、副会长。
  学术研究方面,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言情小说史》、《清末民初笔记小说史》、《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中国修辞哲学史》、《中国语言哲学史》、《中国现代修辞学通论》、《表达力》、《修辞心理学》、《现代汉语修辞学》、《委婉修辞研究》等16部。另有《阐释修辞论》、《中国修辞学通史》、《中国修辞史》、《20世纪的中国修辞学》、《中国历代语言学家评传》、《大学修辞学》等合著8种。学术论著曾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7项,专业类全国最高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三十多岁即成为复旦大学百年史上最年轻的文科教授之一,也是唯一最年轻的语言学教授与博导。曾多次赴日本等海外高校讲学或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并受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等许多国际知名学府作学术演讲。
  文学创作方面,著有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2011年11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与云南人民出版社以繁简体两种版本同步推出,在海峡两岸读书界与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均有大量报道,新浪、搜狐、雅虎、香港凤凰网等各大门户网站亦有报道。另有历史类著作《假如我是楚霸王:评点项羽》,2005年由台湾著名出版机构远流出版公司隆重推出,与日本“国民作家”司马辽太郎的《项羽对刘邦》、台湾作家陈文德的《刘邦大传》为系列套书,是当年风靡于台湾读书界的畅销读物。另两部长篇历史小说《镜花水月:游士孔子》、《易水悲风:刺客荆轲》,分别于2013年10月与2014年4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暨南大学出版社以繁体与简体两个版本在海峡两岸同步出版发行。
展开
内容介绍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都不是一个讲究法律的国度,而是一个人情大于法的国度。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自古以来法律制度就不健全,即使有些王朝制定了煌煌法典,但是,一遇到王侯将相,权贵达人,统统作废。在权力大于法,人情大于法的社会土壤中,必然缺失公平与正义。为了弥补公平、正义之不足,就必然要仰赖仗义的行侠者替呼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的弱者出头。于是,便有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他们“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行事风范,最是底层最弱势民众所推崇的。自从太史公在《史记》中为游侠立传以来,中国文学中侠客的形象在各体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尤其在小说中。武侠小说自古及今,都是中国民众的最爱,最能反映中国民众热爱侠客、推崇侠义的心理。
  荆轲是侠客,荆轲刺杀秦王是拚却一命酬知己,是义举。为义而行侠,岂能不深受中国人的推崇?所以,荆轲刺杀秦王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那种不畏强暴的英勇之举,那种为知己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侠义风骨,一直激励着中国古代无数的侠义之士为正义而前赴后继。
  荆轲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是远去的历史影像。再加上对于荆轲的历史记载,也仅止于《史记·游侠列传》中有关荆轲的一段文字,以及《战国策》中的相关记载。因此,荆轲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自然是见仁见智,在各人的心目中有所不同。古代小说《燕丹子》作为描写荆轲形象的唯一小说作品,只是提供了荆轲形象的一种模式。但因为篇幅的限制,《燕丹子》中所呈现的荆轲形象与《史记》、《战国策》所记载的荆轲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吴礼权教授的《易水悲风:刺客荆轲》则不然,它是以长篇历史小说的规模,在史料的基础上踵事增华,生动地呈现了一个血肉丰富的刺客荆轲形象,再现了战国末期诸侯争霸、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
展开
精彩书评
  ★太史公书立《刺客列传》,后史无有仿效者。非世无刺客也,史家为当权者忌之耳。于是刺客之传委于稗官之笔,唐有虬髯客、聂隐娘之传,事则奇矣,奈向壁虚构之说,虽一时能快读者之意,终非信史之列。吴礼权教授据《史记》、《通鉴》之信史,旁采《战国策》、《说苑》等相关资料,以当代通俗之语言,谱出荆轲可歌可泣之生涯,将《刺客列传》简要之短章,展为洋洋数十万字之长篇小说。记事确凿有据,描写会话则合情合理。使易水发立之凄景,图穷提囊之情状,皆历历在目。谓罗贯中《演义》之妙笔,复见于今世,当不为过也。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原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 金文京
  
  ★每次教授《史记·刺客列传》,常为荆轲刺秦王功亏一篑叹息不已。但现代学子对此了无兴趣,更遑论感动。虽说文学兴衰有其不得不变之势,然而古典文学中的精品,千载感人。如何让新世代年轻人乐读古典文学,改编或改写不失为上策。复旦大学教授吴礼权博士以其钻研中国古典小说与修辞学的专业,2011年曾出版《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两部长篇历史小说,海峡两岸以繁简二体同步推出。其妙笔生花,情景理交融,让人真切感受到学者兼文人的高超功力。那时我就猜测,吴教授会不会来写「刺客荆轲」呢?今年四月初应邀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演讲,碰面时犹未听闻,竟然在七月要发行《易水悲风:刺客荆轲》了!保密程度媲美于刺秦王行动。六月初抢先拜读,依然文笔简洁朗畅,行云流水,令人佩服不已。
  荆轲刺秦的事迹虽令人感叹感慨,但毕竟有关荆轲其人的史料不多,除了太史公所作《刺客列传》以及《战国策》中有简略的记述外,剩下的也只有古代一部无名氏所作的小说《燕丹子》了。《燕丹子》虽浸染了古人的想象,但也不过寥寥三千余言而已。吴教授潜心战国史研究十余年,又有丰富的历史小说创作经验,因此他以战国末期的历史风云为背景,“凝心天海之外,用思元气之前”,思接千古,奋飞想象的翅膀,展开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画卷,自然就有了与众不同的刺客荆轲形象呈现于我们眼前。小说以洋洋近二十万言的篇幅,将现代小说的“对话叙事”手法与传统中国小说技巧有机融合,既生动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战国历史,又逼真地塑造出一代刺客荆轲的鲜活形象,从而给现代读者以一种全新的阅读感受,读后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刺客也是人,荆轲成为刺客也有自己的心路历程。
  吴教授自言不会武功,只是小时候略学过一点拳脚,但却像香港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一样,在小说中创造出许多“盖世武功”。我曾在“全球征联”活动中,以“五月桐花花飞五月雪”征求对联,相当轰动。大家都知道台湾有一种景观,就是每年五月油桐花开,恰似“五月飞雪”。没想到,在吴教授的笔下,“五月飞雪”却成了大侠田光的盖世神功。大家嘴上经常说到的成语或俗语“蜻蜓点水”、“乌云压顶”、“就坡下驴”等,在吴教授笔下也成了各路侠客的独门绝招。因此,读这部小说,大家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荆轲,还有刺客们炫技的刀光剑影,煞是好看。
  我与吴教授交心多年,深知其人品、文品,故郑重推荐,读者诸君欲提升人文素养、语言水平,这部《易水悲风:刺客荆轲》一定是要读的。
  ——台湾东吴大学教授,原东吴大学中文系主任 许清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五章 山雨欲来
  1.樊将军来投
  秦王政十七年,燕王喜二十五年(公元230年)。九月初三,秋高气爽。一大早,太子丹就陪荆轲骑马出行。在燕都蓟城南郊,二人游猎到日中时分,已是大有收获。
  满载而归的路上,荆轲与太子丹骑在马上并排而行,一边走一边聊。聊着聊着,突然迎面一匹骏马飞奔而过,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
  “这人不知是何人?他骑的这匹马一定有来历,肯定是一匹千里良驹。”望着远去的那人那马,太子丹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道。
  “据说,千里马的肝非常美味。”
  荆轲似乎说得漫不经心,但太子丹却听得非常认真。
  第三天,也就是九月初五,一大早,太子丹与往常一样,前往荆轲的住所问候他。陪他用完早餐,告辞而出时,太子丹回头对荆轲说了一句:
  “大侠,今天不要走开,中午我请您过去喝酒,就咱们二人。”
  说完神秘地一笑,走了。
  荆轲觉得太子丹笑得诡秘,但也没多想什么。上午,荆轲没有出去,只在住所附近练了练功,看了一会儿花草。
  “大侠,太子殿子请您过去。”午饭时间快到时,太子丹差遣的一个小厮准时来请。
  平时三顿饭,都是太子丹亲自过来陪着吃,今天却郑重其事地请到太子那边吃,好像是有什么特别的安排。但是,荆轲是武人,没想那么多。于是,也没问小厮,就跟他来到了太子住所。
  太子丹早就等在门口了。二人相见互相施礼后,便携手入室。
  分宾主甫一坐定,酒菜就陆续摆了上来。太子丹首先给荆轲斟了一盏酒,然后自己再斟了一盏,举盏在手,说道:
  “平时一直怠慢大侠,都是粗食淡饭,也没什么美味佳肴招待。所幸大侠也不嫌怠慢,多所宽容。今日,设法得一美味,所以要请大侠过来尝尝。”
  说到此,太子丹对一旁侍立的小厮使了个眼色,小厮立即退出。太子丹见此,说道:
  “大侠,丹先敬您一盏。”
  荆轲见太子丹先喝了,遂也爽快地一仰脖子,一盏酒也进了肚里。
  接着,太子丹又开始给荆轲斟第二盏酒。刚斟好,小厮领着一位厨子进来了。只见那厨子手里捧着一个木盘,上面遮盖了一层布,还热气腾腾地冒着烟。荆轲看太子丹与厨子都显得神秘兮兮的,不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心里虽有疑问,但却冷眼旁观,并不追问。
  厨子轻手轻脚地弯腰走到太子丹与荆轲共食的食案前,先慢慢地跪下,然后把盘子小心翼翼地摆放在荆轲的面前,最后才慢慢地揭去上面遮盖的一层布。这一下,荆轲终于看清楚了,不禁莞尔一笑道:
  “殿下,荆轲以为这是什么神秘的食物呢,原来不就是一盘牛肝吗?难道这牛肝与一般的牛肝有什么不同吗?”
  “大侠,您再仔细看看。”太子丹微笑地望着荆轲说道。
  荆轲遂又低头仔细地向盘中看了看,然后以不容置疑地口气说道:
  “殿下,这确实是牛肝啊!荆轲以前也吃过,并不怎么可口。”
  厨子这时憋不住了,脱口而出道:
  “这是千里马的活肝。是太子殿下花尽府中所有黄金搜求来的。”
  荆轲一听,顿时吃惊地睁大了眼睛,望着太子丹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太子丹对厨子挥了挥手,厨子便起身退了出去。
  看着厨子远去的背影,荆轲这才从吃惊中慢慢清醒过来。良久,望着太子丹认真地问道:
  “殿下,这果真是千里马的肝吗?”
  “当然是。大侠不记得了吗,那天我们出郊游猎,看到一人骑了一匹骏马飞驰而过,丹感叹其马有千里之能,大侠说千里马的肝是天下美味。所以,丹回来后就派人出去搜求千里马,侥幸重金购回。今日早上送到,上午活杀后取肝,蒸熟奉上。”
  荆轲一听,立即感动得热泪盈眶。良久,起身绕席,伏地向太子丹称谢道:
  “殿下待轲恩义如此,轲纵然粉身碎骨,也难报得殿下之恩于万一。”
  太子丹一见,连忙起身扶起荆轲。二人礼让了好一会,这才重新坐回席上。
  “大侠,快趁热吃!”太子丹热情地劝着。
  荆轲望了望太子丹,小心翼翼地从盘中掰了一块送到嘴里,还没来得及细嚼,品出什么味道就吞了下去。然后,一个劲地夸说:
  “美味,美味,天下美味!”
  太子丹看了,不禁莞尔一笑,道:
  “大侠,要醮着酱吃,才是美味。”
  于是,宾主相视一笑,举起酒盏一饮而尽。
  喝了大约有一个时辰,马肝已吃尽,一坛酒也快喝空。就在这时,太傅鞫武急急进来。
  太子丹见他匆匆忙忙,似乎有什么急事的样子,便急切地问道:
  “太傅有什么急事吗?”
  鞫武见荆轲居上席巍然端坐,犹豫了一下。太子丹心知其意,立即说道:
  “丹与大侠每日同案而食,同席而眠,情同手足,彼此没有什么秘密。太傅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鞫武见太子丹这样说,遂开口说道:
  “刚才府前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想求见太子殿下。门者问他是什么人,他执意不肯说。武到府前相探,开始他也不肯说,后来知武乃太子太傅,这才肯透露了点消息,说他是秦国大将,名叫樊于期,因为得罪了秦王,所以潜逃在外多年。今听说太子礼贤下士,招求天下侠士,故相投。”
  “樊于期?丹在秦国多年,未曾听说有一个叫樊于期的大将啊!”太子丹颇感困惑。
  “秦国的将军成百上千,武不可能都知道,但秦国有名的大将,还是能数得出来的。所以,武进一步试探。最后,他附耳对武说,他其实是叫桓齮。”
  “桓齮?”太子丹一听,差点从席上跳了起来。
  “太子殿下知道他吗?”鞫武看太子丹的反应如此强烈,遂好奇地问道。
  “何止是知道,丹还与他一起喝过酒呢?”
  “那殿下对他的情况很了解喽?”鞫武进一步追问道。
  太子丹看了看太傅鞫武,又看了看荆轲,然后从容说道:
  “秦王嬴政六年,韩、赵、魏、卫、楚五国联合进攻秦国,攻占了寿陵邑。秦国出兵后,五国停止了进攻。但是,秦国却乘机攻下了卫国,逼近东郡。卫君角率宗族迁居到野王,凭借山势险阻,保住了魏国河内。嬴政七年,秦相吕不韦认为五国伐秦,主谋是赵。遂派大将蒙骜与张唐督兵五万伐赵。兵出三日后,吕不韦又令长安君成蟜与桓齮率兵五万为后援。蒙骜兵出函谷关后,前军取道上党,径直进攻庆都。而长安君所率五万之师,则驻扎于屯留。”
  荆轲那时因为以剑术而说卫君不听,负气离开了卫国,所以不知后来发生的事情。听太子丹说到五国伐秦后的事情,产生了兴趣,遂连忙追问道:
  “那赵国怎么应付?”
  太子丹见荆轲对这段历史也有兴趣,遂连忙接着往下说道:
  “赵王闻听秦国大兵来犯,立即遣庞媛为大将,扈辄为副将,率兵十万迎击秦兵。由于秦兵人少,尧山一仗,秦师未能取胜。蒙骜遂派张唐督兵到屯留催取长安君成蟜与桓齮率领的五万后援。当时,成蟜年方十七岁,对军旅之事并不熟悉,遂召桓齮密议。桓齮对蒙骜与张唐等人对长安君颐指气使而心有不平,加之他早就听闻吕不韦纳妾盗国之事,更是义愤填膺。于是,便乘机向长安君进言道:‘今秦王非先王之骨肉,惟君乃嫡子。’又说吕不韦此次出兵,目标不是赵国,而是想借机除掉长安君,以绝后患。长安君问他,当前情势如何处置。”
  “桓齮怎么说?”荆轲又急切地问道。
  “桓齮献计说:‘今蒙骜兵困于赵,急未能归,而君手握重兵,若传檄以宣淫人之罪,明宫闱之诈,臣民谁不愿奉嫡嗣者。’长安君一听,觉得有理。心想,此乃天赐良机,何不放手一搏?如果成功,秦国便是自己的了。于是,长安君成蟜就采纳了桓齮的计谋,让桓齮对前来催兵的张唐使者说,大军不日就将移营驰援。”
  “结果怎么样?”鞫武对这一段的内幕不甚清楚,只有当时身在秦都咸阳的太子丹最清楚了,所以当太子丹说到长安君谋反的事,他也来了兴趣,急忙追问道。
  “桓齮不仅在张唐使者走后没立即率兵往庆都驰援蒙骜,反而替长安君草拟了一篇讨伐吕不韦的檄文。结果,蒙骜所率之师孤立无援,最后蒙骜自己也战死于庆都。”
  “那后来呢?”荆轲也追问道。
  太子丹看了看荆轲,又望了望鞫武,继续说道:
  “有关吕不韦进妾之事,秦国很多人早就有所耳闻。等到长安君的檄文四下传布,大家见到檄文中有怀妊奸生等语时,就更加确信实有其事。虽然很多秦国将领因为畏惧吕不韦的权势而不敢立即起兵响应长安君,但对朝廷未来的走势都持观望态度。张唐见长安君谋反已成事实,遂策马飞奔,星夜赶往咸阳告变。秦王闻报大怒,乃与吕不韦计议,派大将王翦率十万大兵往屯留征讨长安君成蟜。最终,长安君投降了赵国,手下的军官大多被秦王诛杀。”
  “那主谋桓齮怎么逃过呢?”荆轲不解地问道。
  “桓齮为谋反的主谋,当时我在咸阳时都没听说过。只是前年听说他战败潜逃了,才陆续有人揭出他的老底。”
  “那桓齮真算是幸运。”鞫武感叹道。
  太子丹看了看鞫武,说道:
  “何止是幸运!秦王嬴政十年,吕不韦和嫪毐失势后,桓齮还被秦王提拔为大将军,齐国与赵国派来使臣摆酒祝贺。嬴政十一年,秦王令王翦为主将、桓齮为副将、杨端为末将,三军并为一军,攻打赵国邺邑。虽然夺取九座城邑,但未攻下邺邑。后来,还是桓齮攻下了邺城。王翦又派他攻打栎阳,也攻下了。从此,桓齮便成了常胜将军,声势如日中天。嬴政十三年,秦王又派桓齮率兵伐赵,攻打赵之平阳邑。结果,杀赵将扈辄,斩赵师之首十万。但是,嬴政十四年,他再次伐赵时,却被赵将李牧打败。”
  “殿下刚才说桓齮是秦国的常胜将军,怎么会被赵将李牧打败呢?”荆轲不解地问道。
  太子丹看了看荆轲,顿了顿,又接着说道:
  “桓齮杀扈辄,斩赵师十万之后,自以为天下无敌,遂萌生了骄傲情绪。平阳战役结束不久,也就是秦王嬴政十四年初,桓齮未请示秦王,就擅自率兵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然后兵指赵都邯郸。赵王见情势危急,星夜遣将奔赴代地雁门郡,调回老将李牧,并加封其为大将军,令其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师。”
  对于这次战争,鞫武与荆轲虽然都听说过,但不清楚具体细节。唯有太子丹掌握密报,知道详情。于是,二人便不约而同地问道:
  “结果怎么样?”
  “李牧率雁门边关守军主力与赵王从邯郸派出的军队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桓齮所率十万秦师相遇,双方形成对峙态势。李牧是赵国名将,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他认为,秦师在连续获胜的情况下,士气可用,在心理上占有优势。如果赵师现在仓促迎战,胜算不大。于是,就采取了坚垒固守的战略,让士兵挖沟筑垒,拒不应战,以避敌锐气,俟其斗志消磨殆尽时,再伺机反攻。”
  “桓齮是常胜将军,难道就不能识破李牧的计谋吗?”荆轲问道。
  “当然识得破。桓齮一看李牧的阵势,就知道他这是在学昔日赵国老将廉颇以坚垒而拒秦将王龁的老招。于是,就率主力佯攻肥下,诱使赵师出兵救援,然后在赵师移动中歼灭之。李牧知其用意,所以当秦师抵肥下,赵将赵葱请求李牧发兵驰援时,李牧不为所动。相反,李牧却趁秦师主力外移,大营空虚之机,一举袭占了其后方阵地,不仅歼灭了其留守兵力,而且缴获了其全部辎重。”
  “那桓齮怎么办?”荆轲紧张地问道。
  “桓齮闻讯,立即回师。但是,李牧早就预料到,并布好了局。他将赵师主力隐藏于两翼,小股军队置于正面。当秦军主力与这小股赵军相遇时,赵国两翼主力立即形成合围之势。结果,赵师以逸待劳,一举歼灭了十万秦师。桓齮只率少数亲随突围而出。此次战役不仅使赵国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也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秦国将领心里投下了阴影。正因为如此,桓齮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徘徊彷徨而不敢回到秦国。最终只得选择潜逃,而不知所终。”
  “那今天他怎么会出现在燕国太子府了呢?”荆轲不解地问道。
  “这个,丹就不清楚了。”太子丹摇了摇头,一脸茫然地说道。
  “武可以回答。”
  “那太傅赶快说说看。”太子丹与荆轲几乎异口同声地催促道。
  “刚才在府前,樊将军已经略有透露,说秦王听说他战败,非常震怒。战败后,他虽犹豫过是否回到秦国,但一听说秦王震怒,只能选择潜逃不归了。可是,秦王知道后,却将他的父母并全宗族的人统统杀害,并且悬赏捉拿他。于是,他只得化名樊于期,在山东五国间流浪。他之所以不敢公开投靠山东五国之君,就是考虑大家不敢得罪秦王。所以,这才犹豫着选择投靠太子殿下。”
  “既然是这样有名的秦国大将,而且是自己投到太子门下,何不网罗?”荆轲脱口而出。
  鞫武听荆轲这样说,几乎也是脱口而出道:
  “太子殿下,这个千万使不得。”
  “为什么?”太子丹问道。
  “樊于期,不是别人,他就是秦王恨得牙痒的败将、叛将桓齮啊!殿下若是收留他,岂不是得罪秦王,惹火烧身吗?”
  “太傅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桓齮是丹的故人,有难相投,丹岂能拒人于门外呢?再说,即使与桓齮素昧平生,他信任丹,丹也不能不讲义气而伸手拉他一把啊!”
  见太子丹说得振振有词,慷慨激昂,鞫武急了。可是,一急,反而说不出话了。
  太子丹见此,连忙起身,要到府前迎接樊将军。
  鞫武看太子丹已经被“义气”二字糊了心窍,失去了理智。遂情急之下,双膝跪地,向前一把拉住太子丹的衣裾,说道:
  “殿下,请让鞫武把话说完。”
  太子丹见自己的老师如此,只得停下来,扶起鞫武,说道:
  “太傅,您有话就说吧。不能让樊将军在府前等候太久,那样不合待贤之道。”
  “武以为,殿下往府前迎接樊将军没有问题,招待他喝盏酒也没问题。只要谨慎而不露出风声,相信秦王也不会知道。但是,与他见过之后,希望殿下急遣其往匈奴以灭口。然后,西约三晋,南联齐、楚,北讲和于单于,则燕无忧矣。若殿下必以义气为重,结一人之交,而不顾国家之大害,则是行危而求安,造祸而求福,此所谓‘资怨而助祸’也。望殿下三思!”
  太子丹听了鞫武一番陈说,犹豫了一下。但是,当他抬眼望了一眼荆轲后,仿佛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什么,遂径直到府前迎接樊于期,并将之待为上宾。
  2.华阳台之宴
  太子丹拒绝了太傅鞫武的谏议,执意收留了秦国叛将樊于期(桓齮)之后,鞫武对燕国的前途更加悲观了。不过,尽管太子丹一意孤行,重用荆轲等武士,不听劝谏,但是鞫武仍没有抛弃太子丹,抛弃燕国的想法,而是每日通过各种管道搜集情报,了解秦国的一举一动。可惜,太子丹不能体会到他这片老臣爱国的苦心。
  就在鞫武日夜为燕国的前途忧心忡忡之时,太子丹却天天侍候着荆轲以及夏扶、宋意、秦舞阳等人吃喝游乐。对于樊于期,也是厚赏厚遇有余。
  秦王嬴政十八年,燕王喜二十六年(公元229年)八月初八,太子丹在华阳之台宴请宾客,除了樊于期和荆轲两位首席嘉宾外,还有所养的死士夏扶、宋意、秦舞阳,以及荆轲的朋友、击筑高手高渐离。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归计
1.风雪午后
2.咸阳惊变
3.鞫武之计

第二章 聚客
1.鞫武荐贤
2.双雄会
3.兄弟同心

第三章 召田光
1.客栈奇遇
2.太子待客
3.田光荐贤

第四章 荆轲受命
1.召荆轲
2.田光殉义
3.荆轲来见

第五章 山雨欲来
1.樊将军来投
2.华阳台之宴
3.李牧之死

第六章 易水送别
1.置酒交心
2.樊将军授首
3.风雪壮行

第七章 刺秦王
1.阳翟争肉
2.咸阳求托
3.行刺秦王
尾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