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之洞 一本书了解张之洞为谋求中国的富强而探索、挣扎的一生
0.00     定价 ¥ 2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2816006
  • 作      者:
    果麦文化,出品,唐浩明
  • 出 版 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马斯克崇拜的中国人,一本书了解张之洞为谋求中国的富强而探索、挣扎的一生。

2. 唐浩明“晚清三部曲”(《曾国藩》《杨度》《张之洞》)收官之作。

3. 唐浩明用大气磅礴的史家笔法,向读者呈现了一幅晚清时期风云变幻、民族存亡的历史长卷。

4. 少年解元,青年探花,中年督抚,晚年宰辅,张之洞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游刃有余,在传统与变革之间悠游有度,是展现中国式处世智慧的教科书级作品,让你在成功与失意间,看透复杂的人性。

5. 荣获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

展开
作者简介

唐浩明,1946年生,湖南衡阳人,岳麓书社顾问,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长期致力于近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读史随笔集《冷月孤灯》及“评点曾国藩”系列,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全31册)。所著图书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等多种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晚清三部曲”收官之作,塑造了中西文明冲突下,固守儒家传统文化同时力求补天救国的中国知识分子中的最高典型张之洞的鲜活形象。为谋求中国的富强,张之洞呕心沥血大刀阔斧地干了大半生,但直到瞑目的一天,他也没有看到国家富强的影子。作品曾获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入选作品奖。长销二十余年,广受喜爱。

展开
精彩书摘

卷首辞

 

这是一个成功的人生:少年解元,青年探花,中年督抚,晚年宰辅。这也是一个备受奚落的人物:起居无时,号令无节,行为乖张,巧于仕宦。

这是一系列耀眼的业绩:打败法人的入侵,策划并督建京汉大铁路,创办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也是百年来屡招责骂——好大喜功,糜费挥霍,崇洋媚外,沽名钓誉——的把柄。

为谋求中国的富强,此人呕心沥血大刀阔斧地干了大半生,但直到瞑目的一天,他也没有看到国家富强的影子。

为调和东西方文化的严重冲突,并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的文化架构,作为官方大员,此人第一个大力倡导“中体西用”。但他的这个设想,无论其生前还是其身后,都遭到人们的批判和嘲讽。

此人是谁?他就是毛泽东所说过的中国人不应忘记的近代人物张之洞。

张之洞的人生是成功还是失败?

张之洞的事业是辉煌还是虚幻?

“中体西用”是导中国于现代化的正路,还是引中国于陷阱的歧途?

张之洞的强国之梦为何不能圆,时代的限制和他本人的失误又在何处?

这些,或许是正在努力与世界接轨的当代中国人有兴趣的历史话题。

翻开这一页离我们并不太远的史册吧,说不定它能给我们某些启迪。

展开
目录

上册:《清流》

第一章 清流砥柱

第二章 燕山聘贤

第三章 投石问路

第四章 晋祠知音

第五章 清查库款

第六章 观摩洋技

第七章 和耶战耶

第八章 谅山大捷

 

中册:《天柱》

第一章 试办洋务

第二章 筹议干线

第三章 督建铁厂

第四章 参劾风波

第五章 外宾访鄂

第六章 署理两江

下册:《长恨》

第一章 与时维新

第二章 中体西用

第三章 血溅变法

第四章 互保东南

第五章 爆炸惨案

第六章 后院起火

第七章 翊赞中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