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大海洋战略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92348
  • 作      者:
    胡思远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海洋战略是国家和平及繁荣的基础,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必然之选择。当前中国的国家大战略有三种基本需求,即发展需求、主权需求和责任需求。该书精选了一些国内较为权威的专家的有关海洋战略的论文,以全新的视野和角度全方位地阐述了中国海洋战略的方方面面,给国人一个新全的理论根据,对专业或非专业读者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胡思远,男,1952年生,山东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兵种教研室教授,北京国际友联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我国著名军事专家,国际友联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北京创新研究所研究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特约军事评论员,解放军报特约撰稿人。有着“蓝军司令”、“数字化教员”之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大海洋战略论》约请了我国海洋研究问题方面的著名专家,从中国海洋中长期发展远景及政策,中国海洋与能源安全,海洋利益界定与海洋经济发展特点,维护中国海洋主权、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海洋研究与海洋立法等五个方面对中国海洋战略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大海洋战略是国家运用总体战略资源实现海洋战略目标的最高层次的国家战略。其目标应该涉及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从国际方面看,应以捍卫和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领土统一,解决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维护和捍卫中国海洋权益,创造服务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全面参与国际海洋制度和海洋秩序的建设为根本目标。从国内方面看,应以全面提升全民族海洋战略意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使海洋事业的发展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根本目标。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编中国海洋中长期发展远景及政策
  海洋战略是国家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基石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博士马孆
  一、世界海洋发展趋势:错综复杂
  地球表面近3/4是海洋,世界上4/5的国家是沿海国,2/3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临近海洋的地区。当今世界海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呈现出以下的主要趋势:
  (一)激烈争夺海洋资源导致对海洋权益的强化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地球上的陆地总面积约为14亿平方公里,海洋总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公里,后者是前者的24倍。海水覆盖了70%以上的地球表面,形成了巨大的海上区域,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海洋连接着世界各国,包括内陆国家,因为海域——大洋、海、海湾、入海口、岛屿、海岸、沿海地带,以及其上的天空维系着90%以上的世界贸易,是联系各国的生命线。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使海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它让所有的国家都能参与全球大市场,超过80%的世界贸易通过海上进行,并形成了全球性的海上连接。同时,海洋还向人类提供食物、矿产及其他资源,其蕴藏的资源比陆地丰富。其中海洋生物目前已知并被命名的就有大约23万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总可捕量约2亿~3亿吨,目前实际捕捞量不足1亿吨。世界海洋石油蕴藏量约1 100多亿吨,目前探明储量约200亿吨;海洋天然气储量约140万亿立方米,目前探明储量约80万亿立方米。海洋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供开发利用的总量约在1 500亿千瓦以上。随着陆地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人口的增加,尚未得到完全开发的海洋资源就成了各方竞相争夺的对象。
  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海洋资源的应用,人类开发海域和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转向海洋,寻求人类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资源,因此各国当前都在寻找各种途径强化自身的海洋权益,许多国家还力图扩大自己所管辖的海域,并强调将与海洋有关的调查和科技力量、资源开发力量、保护环境的管理能力等都增加为海洋权益的构成要素,以求获取更多的海洋资源。这些内容特别是强化本国的海洋权益都已体现在多数国家制定的海洋战略和海洋法制之中。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某些条款内容的模糊性造成诸多问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标志着对海洋的利用和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也标志着新的海洋法律制度和国际海洋新秩序的确立。特别是《公约》在很大程度改变了有关大陆架界限和通过国际海峡及多岛海的国际法规则,建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及形成了有关科学研究及海洋环境保护的新原则。无论国家是否批准该公约,它的很多规定都已成为国际上的习惯法。总之,《公约》对世界产生了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空间利用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影响,对各国的海洋实践也具有深远影响。
  另一方面,毋庸讳言,由于《公约》中某些条款内容模糊,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1国家间的海上矛盾加剧,特别是海域狭窄的闭海和半闭海地区,由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引起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被写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后,世界上将近1/3的海洋被置于国家管辖之下。设立200海里经济区主要与石油和鱼类有关。它包括了世界4/5的渔场和几乎所有可开采的浅海石油。2关于海上岛屿和岛礁的主权争端剧增。3对海洋空间的占有和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4海洋权益纠纷和各种涉海案件频繁。5海上管辖范围的扩大,使沿海国的管辖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6《公约》对专属经济区剩余权利的归属欠缺明示,由军事海洋学调查、沉船打捞和高技术海洋学观测等活动引发的专属经济区管辖权问题已经成为有关国家争论的新焦点。这些问题产生了很多不确定性,引发了国家间的诸多矛盾。
  (三)海上安全威胁催生海洋治理
  以《公约》的生效为起点,一直以来对海洋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及保护,已由依靠军事力量为主的武力控制和自由使用,转向综合管理海洋与合作解决海洋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国家之间对海域的管辖权及海洋资源的取得权的对立明显化,致使海洋安全保障环境很不安定。另一方面,无序开发及污染加快了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的破坏,加剧了气候变化问题。世界范围内若出现资源和能源不足问题时,国家之间针对海洋权益的争端和冲突有可能无法避免。因此在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发展等方面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比以往更为重要和紧迫。
  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的结构在进入21世纪以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争夺资源和战略通道而导致的冲突越来越转向海洋。许多安全关注,如海盗、石油溢出造成的污染、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非法捕鱼等,都属于海上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化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大量的贸易往来尤其是能源运输靠海上运输通道实现,海上运输通道已成为很多国家的生命线,其安全越发重要,但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充分的能力来独自保护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上述种种都说明了海洋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海洋治理(Oceans governance)于是被提上议事日程,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和海上安全密不可分,除了传统安全外,更涉及非传统安全。
  (四)美国将海洋作为战略调整的重点加剧世界海洋不平衡格局
  美国认为海洋属于当代国际政治的一部分,二战中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为其在二战结束后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其时美国的水面主力舰数量是位居第二的英国和位居第三的苏联之和的两倍。“概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美国的海军力量强于其他国家之和。从这方面讲,其地位堪与1914年的英国相媲美。”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海洋进入美国独霸时期。奥巴马就任总统后,美国将保持在太平洋的主导地位置于战略调整的重点,使世界海洋格局更不平衡。其实很久以来太平洋地区就是美国的主要关注点,国务卿海约翰早在20世纪初就曾预言:“地中海是过去之洋,大西洋是现在之洋,太平洋是未来之洋。”从那时至今的100多年时间里,太平洋一直被美国看作是重要的机遇地区,在克林顿总统第二任期内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斯坦利·罗斯指出:“如果历史是指南的话,(美国)亚洲政策演变的特点更多的是连续而不是变化。”另一方面,美国的亚太政策始终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将太平洋视为美国天然的势力范围,美国早在19世纪末就声称太平洋是“我们的湖”。二是认为美国之所以在亚太拥有主导地位,是因其具有在太平洋的海上优势。美国并且认为这种优势现在比二战后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该地区潜在的军事行动在性质上基本都将是海上的,除了朝鲜半岛,美国的军事力量不太可能卷入大规模的地面行动。另一方面,新的安全环境引起的主要地缘政治变化,已使亚洲的大国之争更多地聚焦于海上而不是陆地。
  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一直以来都支配着海洋。美国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牢牢掌握太平洋地区的海上强权,这既是其海上交通和经济繁荣的前提,也是防止其他国家对其挑战的条件。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担心其迄今在海上无与伦比的支配地位会受到挑战。
  二、对中国影响:挑战严峻
  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安全同海洋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中国的发展,有更多的经济增长将来自海洋,有更多的利益将来自海外,有更多的企业将向海外发展,有更多的安全诉求将与海洋有关。当今世界海洋的发展趋势因而必然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海洋权益受到侵犯
  1974年,出席联合国海洋法大会的荷兰代表团在统计了146个参会国的海洋地理状况后,将其分为4类:地理有利国家34个,地理既有利又不利国家15个,地理不利国家68个,内陆国29个。中国在地理不利国家之列,人均海区面积只有美国的1/15、日本的1/10、韩国的1/5;人均占有近海渔业资源和大陆架沉积盆地面积,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数的1/30和1/42。因此维护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根据《公约》的规定,中国属于半闭海沿海国,在行使和履行《公约》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方面应与邻国互相合作。与中国隔海相邻的国家有8个,并且均宣布建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由于海域狭窄,情况复杂,中国维护海洋权益有很大难度。按照《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也建立了领海、毗连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所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但其中有近一半的海域与海上邻国主张存在重叠和争议。中国海洋资源(主要是油气和渔业资源)被掠夺的情况也相当严重,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是受到直接威胁。
  (二)海上争端复杂难解
  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三个海区,中国与邻国都存在海上争端,既有涉及岛屿主权的国家海洋主权问题,也有涉及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海域划界矛盾(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另一方面,当今任何国家即使是弱小国家都不会在领土争议问题上放弃要求。全球1/3的国家都存在海洋争端,但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自动放弃自己的主权。同时,强国也不可能像二战前那样依靠武力强行夺回有争议的地方,单方面重新划界。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使用武力越来越不合时宜,更多的是诉诸外交和谈判、国际法等来解决问题。对中国来说,中国不能在有主权争议的地方丧失权利。与此同时,面对诸多的海上争端,中国不能简单依靠武力解决,必须通过谈判和协商来解决,这是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
  (三)海上通道安全脆弱
  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80%,而对外贸易90%以上通过海运实现,中国的贸易伙伴也绝大多数是濒海国家。海上通道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对于原油的需求在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翻了一番,2009年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6%。在接下来的15年中,这个数字预计将再翻一番,到2020年,中国每天将进口约730万桶原油。中国进口的原油绝大部分通过油轮经由西行航线运输。从地理上来看,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等航道狭窄,容易被武装力量控制;东南亚的海盗、恐怖活动和小武器扩散也十分活跃。海盗和恐怖分子可以利用复杂的地形轻易威胁航道上的船只,而且易于逃逸。这条航线集中了世界五大海盗多发带,一旦海盗或恐怖分子发动攻击,有可能造成整条航线受阻,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
  (四)中美海上事务存在歧异
  全球化的发展及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相隔万里的中美两国在海上的联系越来越多,互动越来越频繁,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海上摩擦和矛盾,主要是因为双方存在分歧和差异:第一是认知差异。由于中国的崛起和对海外利益的拓展,美国认为中国将是对其包括海上在内的霸权地位的主要及潜在的挑战者,担心中国日益增长的海上实力会削弱美国的影响力。中国认为美国抱持冷战思维,把中国视为战略对手,试图控制中国周边海域,限制中国的海上利益。第二是国际法解读不同。《公约》代表了现代海洋法律制度,反映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但美国借口《公约》第十一部分不能满足其要求,至今拒绝签署,更谈不上实施。中国是《公约》的缔约国,按照其规定处理海上相关事宜。第三是实力失衡。美国海上实力超群,远洋海军在全球首屈一指。中国的军队处于现代化进程之中,海军的装备和技术仍很薄弱。第四是目标相异。美国是要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全球海洋体系,中国提出构建“和谐海洋”,以共同维护海洋的持久和平与安全。
  三、中国的应对:维护世界海洋的安宁与安全
  面对当前世界海洋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有必要也必须采取措施以应对。
  (一)“和谐海洋”是中国海洋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近年来,中国除提出“和谐世界”与“和谐地区”的理念外,还提出了构建“和谐海洋”的倡议,它们一起构成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核心外交理念,彼此呼应又相互贯通。“和谐海洋”的提出,是中国“和谐世界”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具体化,体现了中国对海洋问题的新认识和新要求,标志着中国对《公约》的新贡献和新成就。
  “和谐海洋”要求维护合理的海洋权益。和谐的海洋秩序则是确保世界各国正当海洋权益的有效途径。海洋秩序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发展的观念,不仅体现在主要海上强国力量分布的变化和海上贸易的发展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现代海洋利益的争夺已从历史上通过海洋争夺陆地变为争夺海洋本身,各国海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海洋权益也更加重视,人类开始进入全面和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海洋的新阶段。在确认各国对领海拥有绝对主权的同时,国际海洋法还就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区域等做了区分和界定。随着海洋意识和海洋开发探索的进一步发展,海洋秩序还会根据有关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做出更完善、更合理的调整。中国为此反复强调指出,中国在维护和拓展合法的海洋权益的同时,并不排斥其他国家合理地追求各自的国家海洋利益。
  同时,“和谐海洋”的建设需要所有海洋国家的支持和参与,否则将难以实现。自2008年年底以来,中国政府应索马里政府和联合国邀请派出舰队到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就是维护“和谐海洋”秩序的有力证明。而“和谐海洋”的实现,还要求国际社会切实履行并不断完善《公约》和其他相关的海洋制度。
  (二)“合作共赢”是中国海洋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
  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广袤性,以及海上通道的重要性等,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所有国家合理正确地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及其资源,为全人类造福。海洋作为人类共同利益之所在,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舞台之一。因此中国在发展自己的海洋事业的同时,还应强调国际合作的必要性,致力于与海洋沿岸国家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后者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的既定方针,也是中国海洋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为此应积极参加海洋治理,参与各种海洋管理的合作机制。除了追求本国的海洋利益,还应兼顾包括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环境保护等在内的其他更广泛的人类共同利益。在海上安全方面,中国应倡导将“新安全观”作为指导海洋安全合作的理念,强调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信任,通过合作促进海上安全。同时中国应加强与有关国家的海上安全磋商与对话,进一步制定或完善有关海上安全的具体规则和操作程序。加强与海上通道所经海域国家的战略合作,努力促成海洋国家就保护海上通道达成总体框架。
  (三)通过谈判解决海上争端是中国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中国一贯主张以公认的国际准则、国际法,包括《公约》确定的基本原则为基础,坚持“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处理各项海上争端,制止对中国岛礁和海疆的侵占与蚕食,本着尊重历史的务实态度,公平合理地划定海洋管辖权界限。同时中国还主张通过谈判解决边界和海域划界问题,按照公平原则划定与海岸相向相邻国家的海域界限,反对使用武力或采取激化事态的行动。中国和越南于2000年12月签订的《北部湾划界协定》,就是中国与邻国达成的第一个海上边界协议,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充分表明中国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和平解决海上争端。
  (四)加强中美海上合作是维护世界海洋秩序的一个可行路径
  中美关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海洋的发展,因此尽管两国存在海上分歧和差异,仍应加强海上合作。
  首先,中美海上利益和关切的交集决定了双方可以在海上开展合作:
  第一,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及自由通航。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经贸总量的增加,以及对海外能源和资源需求的扩大,中国日益需要安全通畅的海上通道。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同样也需要维护海上通道的安全。确保航行自由、保护海上通道特别是能源供应线的安全,符合中美双方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第二,维护贸易自由。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贸易大国,贸易自由是共同的期望与诉求。尤其亚太地区是美国重要的出口市场和投资地,通过海上密切保持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对美国的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第三,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打击包括武器扩散、海盗、走私等在内的海上犯罪等。
  其次,海洋是双方合作的平台及发挥和体现中美两个大国作用的舞台:
  第一,保护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具备足够的资源独自确保整个海域的安全,中美合作不仅可以实现双赢,还能使世界其他国家也受益。合作的范围包括海上联合搜救、海上维和行动等,共同打击来自海上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第二,建立海上安全合作机制,中美就海上安全问题协商和协调,共同应对和处理有关海洋的事务。第三,设立中美海上安全论坛,以二轨方式就海上安全展开讨论,以求达到共识。第四,中美在地区和全球共同倡议海洋治理,将海洋问题列入现有多边合作机制的议事日程,如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
  总之,加强中美海上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也有助于世界海洋的和平与稳定。
  (五)当务之急是制定中国的海洋战略
  海洋战略是当今世界直接或间接依赖海洋的每个国家和平与繁荣的基石之一。环顾全球,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海洋战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完全有必要提出自己的海洋战略,以便统筹规划,把自己从海洋大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中国的海洋战略服从于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和谐海洋”为理论指导,全面、均衡并符合中国国情,在内容上应包括海权、海洋权益、海洋合作和海洋治理等方面,以促进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
  早在100多年前,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指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已充分说明海洋对中国的重要性,当代中国这艘大船正扬帆出海,乘风破浪,驶向海洋强国的既定目标。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中国海洋中长期发展远景及政策
海洋战略是国家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基石马孆 /3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五大对策胡思远 /13
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金永明 /34


第二编 海洋与能源战略安全
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启示余国合 /47
能源安全是多层次的战略性问题陈柳钦 /55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思路王海运 /58
打造能源支点,维护中国能源安全赵景芳 /68
实施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陈明义 /71


第三编 海洋利益界定与海洋经济发展特点
科学规划推动海洋经济迈上新台阶王宏 /83
重振历史雄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李闽榕 /91
中国海洋经济开发的战略性及新兴产业成长导向李靖宇陈医 /116


第四编 维护中国海洋主权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周永生 /137
捍卫中国海权建设海洋强国张银平 /173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现状及发展趋势楚国良 /184


第五编 中国海洋研究与海洋立法
蓝色经济建设下我国海洋立法的现状及其完善高民蒙彦利 /213
中国海洋经济历史的回顾与评价姜旭朝张继华 /22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