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到本科招生办公室在二校门西边,不知道是哪一座房子。此时,习B里的电话铃声大概已经平静,人去屋空了吧。当“高考状元”、“提档线”等每年万众瞩目的谜底被解开之后,校园的读书日历即将掀开新的一页,甜蜜晨曦里又将白衣飘飘。
学习的风景永远是美丽的。一座座现代风格的教学楼、宿舍楼、实验室、办公楼和实习工厂,被莘莘学子的足迹重重编织,结成“清华制造”四个立体大字,屹立蓝天之下;它们又化作巨大船坞,送一艘艘“清华”号航船下水,启动时空罗盘,冲破惊涛骇浪,开始万里远航;更有几座墙面斑驳的老楼,藤蔓攀缘的窗口,闪着先贤的目光,越过四季远眺,注视着一队队清华儿女出发归来、重又出发。
我们继续在校园里走着、拍着照片。其实,选择7月19日这一天到这里来,完全是随意的,只是因为这一天雨后晴朗吧。当时我并不知道:7月17日,这里举行了清华本科生毕业典礼,7月18日又举行了研究生毕业典礼。
而我恰好选在19日来到这里,极可能无意中成为毕业年级走后,新旧衔接之际第一时间到校的“新生”。后来,这三天奇妙的连贯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薪火相传。
综合体育馆前,弥漫着2007届毕业典礼热烈场面散后的寂静,又一群清华学子告别母校,正走向四面八方。色彩鲜艳的“2007届毕业典礼”背景板尚未搬走,我这个2007级新生站在旁边,留下了一张特殊纪念照。此刻,我正为自己举行着一个人的出征仪式。如果来往的人群里,恰好也有别的新生,那么今后,这些和我擦肩而过的“同学’’们,自然不会认识我。但能在同一条路上相望几眼,心怀同样的愉悦,共享明丽的校园风景,那也是缘分。也许不久后紫荆公寓的某问宿舍,有一张空荡荡的本属于自己的床位,它会想,别的床位主人都来了,为什么自己的主人总是盼不来?但这座宽宏的校园,会记住我今天深情的注目礼,记住一个少年朝圣者、一个同样怀有中国式清华梦的女孩。
又走到离外语系文南楼不远的地方,是我参加过托福考试的第三教室楼,那里确实可以称为我的福地,是一个所有努力开花结果的地方。正是从那个阳光透过晨雾照耀校园的早晨开始,我感到这座学校对我的关爱和庇佑,更记住了清华园湿润清新的花园般景象——从那一刻,我们的友谊开始了。
和许多国际名校一样,清华的外围是不设防的,作为城市拼图板上的一个独特街区,它宽容地让行人与车辆自由出入,并成为中国校园旅游首选的开放式景点。但也如同其他的国际名校,清华校内的楼宇门禁管理严格。
(有些学校,包括一些与清华齐名的学校,在对待访客方面采取了“友好指数”不同的办法,如限制人数和汽车收费。)就是这个下午,在我当年进行托福考试的考场,第三教室楼那扇朝东开的楼门,不知为什么没有锁——难道它在等我?踏着楼梯,我走到三层2302阶梯教室门口,没想到门竟然也是开着的。推门进去的一刹那,我想到了另一扇门:我未来的留学之门不也是从此打开的吗?沿着斜坡台阶,走到标着“清华”字样的讲台前,让自己振作精神,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凝望着一年前的“战场”。回到我考试时坐过的椅子上,虽然不敢说是“凯旋”,但的确是“考生归来”,是来“还愿的”。悄然中,我有了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秩序井然的考场,又听到了刷刷的奋笔疾书声。我静静地伏在桌面,忘不了的是第一次参加留学考试的紧张不安,当然也忘不了看着周围那些参加考试的大学生而莫名生出的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虽然当年参加托福考试纯粹是为了自娱自乐,几乎还没有任何出国的念头,但回头看来,清华园里的这间教室,的确是我留学之路的第一站,在这里收获的那种激情与信念,一直陪伴我到如今。
在清华园里散步,总有可爱吉祥的喜鹊陪着,它们唱着歌吸引你仰望,正好看见高处:老屋、新楼一组组建筑群,还有树冠的轮廓,切出悠长的天际线,既刻画岁月,也描绘地理,更承载心情。沿着脚下林中道路,你可以随意朝哪个方向走,总有或大或小的一片风景在前面。年轮记录着光阴,方向延伸着故事。不知是谁,在路上画出连续的白色箭头,可能是为跑步的人指明目的地。其实这箭头更刻在人们的记忆里,引导着一个人的行进和几代人的跨越,从一天奔向百年。屏气凝神,听得见路为你边走边唱,像一位行吟歌手,一直唱到那“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大字下面。路从四方汇集成方阵,开始它们多声部大合唱:唱青春万岁,唱岁月无悔;唱同学少年,唱天地不老;唱“自强不息”,唱“厚德载物”;唱“水木清华”,唱“行胜于言”;唱紫荆芳菲,唱花季多情……余音缭绕天地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