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黄土滑坡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464219
  • 作      者:
    陈新建[等]著
  • 出 版 社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黄土滑坡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以吴起县为例,具体阐述了吴起县的自然地理概况,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类型,黄土滑坡特征和形成机理,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价以及防治对策等内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吴起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对地质灾害进行危害程度评价,提出了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原则和措施,为防灾减灾和制定区域防灾规划提供了基础依据。
  《黄土滑坡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可供从事地质灾害研究和黄土地区工程建设科研、勘查、设计、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5.1.3.3 幼年期沟谷
  幼年期沟谷是河谷发育的初期,多见发育在梁峁坡地和陡峻谷坡上。幼年期沟谷发展演变过程依次是由细沟、浅沟、悬沟、冲沟和干沟,最后发展到河沟。细沟主要分布在裸露粱峁坡面的上部,深度和宽度一般在几厘米至十几厘米,是沟谷发育的最初阶段,是降雨汇集由片流转变为线流侵蚀而形成的;细沟进一步侵蚀发展便形成了浅沟,浅沟分布在粱峁坡面的中部,宽度一般在0.5~Im,宽度远远大于深度;单一浅沟呈V字形,沟缘不明显,在剖面上呈波浪状;悬沟是指悬挂在陡坡上的半圆筒状小沟,一般深2~3m,受黄土垂直节理的影响,沟底常分布有漏斗状深穴,在结核层之上常形成跌水。因沟底坡度特别大,沟内流水由上直流而下,侧蚀和下切作用都不强,发展比较缓慢;冲沟规模较大,深度和顶部宽度由几十米到几百米,长度几百米至几千米不等,沟道较直,一般未切到基岩,已具有沟谷雏形,下切和侧蚀作用强烈,处于迅速的发展阶段;干沟规模比冲沟大,沟底稍宽,一般没有流水,仅暴雨时才有地表径流汇集,流量较大,侧蚀和下切作用都较明显。由于细沟、浅沟、悬沟发育的深度和宽度都很小,一般不具备发生滑坡、崩塌的条件。冲沟的沟底较窄,滑坡不发育,崩塌频发,于沟内则既有滑坡,也有崩塌,常以崩塌为主。
  总之,幼年期沟谷横断面多呈V字形,深度不一,垂直下切强烈,侧向侵蚀不十分突出,谷坡较陡或近于直立,一般大于600。在构造节理的基础上,风化、卸荷裂隙发育,谷坡变形、失稳的主要方式为黄土崩塌,而不是黄土滑坡。崩塌的发育特点是点密度大、规模较小。由于幼年期沟谷狭小,一般无人居住,也无重要工程设施,所以,幼年期沟谷内发生的崩塌不酿成地质灾害。
  本次调查统计的74处地质灾害点,均分布在河流两侧,且多发生在流水侵蚀作用活跃,谷坡地形变化快的地段。地质灾害点在河流的支沟(壮年期、幼年期沟谷)分布密度大于主沟(老年期、壮年期沟谷)。调查的地质灾害点中仅有14处分布在洛河及其源头头道川、一级支流二道川、三道川、白豹川、杨青川、宁赛川(含二级支流薛岔川)、乱石头川(含二级支流颗颗川)等较大河流(老年期、壮年期沟谷)两岸。其余60处灾点皆分布在这些河流的三级、四级支沟(青壮年期、幼年期沟谷)中,仅二级支流薛岔川两岸就发育了11处。
  综上所述,斜坡变形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条件控制。区内地形破碎、沟谷密布、黄土高陡斜坡地形广泛分布,这些特殊的地质环境给地质灾害的彤成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以至于滑坡、崩塌沿河谷两侧谷坡、梁峁坡和残塬坡等地带往往呈线状排列,密集发育。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黄土滑坡研究现状
1.2 黄土滑坡一般分类
1.2.1 基本分类
1.2.2 工程分类
1.2.3 其他分类
1.2.4 新类型
1.3 黄土滑坡机理

2 自然地理概况
2.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1 自然地理与交通
2.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2 环境地质现状与地质灾害概况
2.3 以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
2.4 投入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2.4.1 投入的工作量
2.4.2 取得的主要成果

3 地质环境条件
3.1 地形地貌
3.1.1 地形
3.1.2 地貌
3.2 气候水文
3.2.1 气候
3.2.2 水文特征
3.3 地层岩性
3.4 地质构造
3.4.1 构造格局与岩层节理
3.4.2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3.5 岩土体类型及特征
3.5.1 软硬相间层状碎屑岩
3.5.2 密实红黏土
3.5.3 风积黄土
3.5.4 冲洪积砂卵石土
3.6 水文地质
3.7 植被生态
3.8 人类工程活动
3.8.1 农林牧业活动
3.8.2 城镇与农村建设
3.8.3 公路与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3.8.4 矿产资源开发

4 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其特征
4.1 地质灾害类型
4.1.1 滑坡
4.1.2 崩塌
4.1.3 不稳定斜坡
4.1.4 泥石流
4.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4.2.1 滑坡发育特征
4.2.2 崩塌发育特征
4.2.3 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
4.2.4 泥石流发育特征
4.3 地质灾害稳定性与危害性
4.3.1 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
4.3.2 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
4.4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5 地质灾害形成机理
5.1 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
5.1.1 宏观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5.1.2 微观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
6 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价
7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8 结论与展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