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祁连山地质科学考察报告
0.00     定价 ¥ 2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86555
  • 作      者:
    张进江,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祁连山地质科学考察报告》以“高原生长”为研究核心,以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带、喜马拉雅造山带及包括中南半岛在内的东南缘为研究对象,重点聚焦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带。在对阿尔金断裂和祁连山构造带进行构造解剖与演化过程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对其新生代构造变形过程及盆地沉积响应等进行考察与研究,确定青藏高原东北缘边界断层的空间格局和时空演化过程,查明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北向的扩展过程,并揭示晚新生代以来各构造带隆升、高原扩展及其与气候的耦合关系,探讨高原生长与荒漠化的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阿尔金-祁连山构造体系格架
  1.1 概述
  祁连山–阿尔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北接塔里木盆地,北东为河西走廊和阿拉善地块,南临柴达木盆地和东昆仑山,西接西昆仑山,向东延伸与西秦岭相连(图1-1),大地构造上属于秦–祁–昆造山带(或中央造山带)。
  图1-1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形地貌、主要构造单元、深部结构与构造边界简图
  (a)高原及邻区地形地貌及主要构造边界简图(主构造边界参考 Peltzer et al.,1989;Yin and Harrison,2000;tapponnier et al.,2001;Yin,2002;许志琴等, 2006a;taylor and Yin,2009);( b)宽频带地震剖面揭示的高原深部结构;(c)青藏高原区域构造剖面(Yin and Harrison,2000)
  祁连山总体呈现一系列NWW-See走向的平行“谷–岭”(低地和山岭相间)地貌特征,自北向南分别为青海南山、疏勒南山、托来南山、托来山和走廊南山[图1-1(a)];地势呈现西南高北东低的趋势[图1-1(a)]。祁连山在西端经当金山口即转入阿尔金山,阿尔金山呈现为Nee走向的狭长山系。阿尔金山北坡与塔里木盆地连接,山系东段南坡与柴达木盆地连接,山系西段与东昆仑山相隔[图1-1(a)]。
  阿尔金–祁连山构造体系主要沿阿尔金–祁连山地区及其山系展布,该构造体系出露典型的新元古代岩浆、古生代以来的蛇绿岩套、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块、沟–弧–盆体系及多期构造行迹与变形,记录了我国西部多块体裂解、增生、碰撞与拼合过程[图1-1(b)~(c)],是研究亚洲古板块构造演化与成矿体系的重要构造区域。
  阿尔金–祁连山构造体系不仅经历和记录了新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长期构造变形历史,而且也经历和记录了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诱发的青藏高原隆升与北向生长(北向扩展和隆升)这一地球上*壮观的地质事件[图1-1(a)~(c)]。
  在阿尔金–祁连山构造体系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新生代以来陆内构造变形改造*为显著,使古老的缝合带和古老地体边界活化或重新活动[图1-1(c)],造成阿尔金–祁连山地区及邻区新生代以来的强烈隆升[图1-1(a),图1-2]、地壳缩短(逆冲–褶皱体系)及走滑变形(走滑断裂),这些变形作用塑造了阿尔金和祁连山及其邻区盆–山现今构造格局和高耸陡峭山岭–低缓谷地相间地貌景观,同时也强烈控制阿尔金–祁连山构造体系西侧和北侧河西走廊地区晚新生代以来的环境与生态演化。
  图1-2 阿尔金 –祁连山造山带及邻区数字高程图及横穿祁连山的“谷 –岭”地形特征
  在阿尔金–祁连山构造带及邻区布设的一系列宽频带地震剖面(Kind et al.,2002; Zhao et al.,2013;Shen et al.,2015;Ye et al.,2015)揭示现今的亚洲大陆岩石圈地幔俯冲于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之下[图1-3(a)~(b)]。在本区横跨祁连山中段和东段的宽频带剖面中,阿拉善地块的岩石圈地幔俯冲于青藏高原北缘构造转换区之下,阿拉善地块的岩石圈地幔俯冲前缘已经到了西秦岭断裂带下方( Feng et al.,2014;Ye et al.,2015)[图1-3(a)~(b)];同时在中地壳20~30km范围,还存在一个低速层(LVL;Ye et al.,2015)。
  图1-3 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及邻区岩石圈地幔结构解释模型
  (a)解释模型根据接收函数数据(Ye et al.,2015);( b)构造解释模式(Zhao et al.,2011;Feng et al.,2014;Ye et al., 2015)。红色粗实线表示青藏高原岩石圈底界,黄色粗实线表示柴达木岩石圈底界,绿色粗实线表示亚洲岩石圈底界
  1.2 阿尔金-祁连山构造体系基本构造格架
  造山带研究是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造山带演化过程包括大洋俯冲、闭合、增生、大陆俯冲碰撞,折返、隆升和垮塌等动力学过程。中央造山带(Central Orogenic Belt)横亘中国大陆,西起西昆仑,经阿尔金山、祁连山和东昆仑山,向东延伸至秦岭–大别和苏鲁地区,东西长约4000km(图1-4)(杨经绥等,2000)。自新元古代以来,中央造山带经历了两个重要的构造事件,包括早古生代—泥盆纪碰撞造山作用(西昆仑、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北秦岭)和晚古生代末—三叠纪的俯冲碰撞(包括东昆仑南部、南秦岭、大别山和苏鲁),是由两个时期的造山作用复合而成(许志琴等,1994;刘良等,1999,2006;戚学祥,2003;戚学祥等,2005;Zhang J X et al.,2008,2009a,2017;张建新等,2009,2011;杨经绥等,2010;吴才来等,2014,2016;Wu et al.,2017)。
  图1-4 中央造山带区域展布与大地构造分区简图(杨经绥等,2000,2010)
  阿尔金 –祁连构造体系[又被称为阿尔金 –祁连山造山带(加里东期)]位于中央造山带西段(图 1-4)(杨经绥等, 2003b,2004,2010),从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的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分析,发现阿尔金山的高重力异常带向北东延伸,并连续进入近e-W走向的祁连山高重力异常带(图1-5),与目前研究普遍认为的阿尔金 –祁连山构造体系地表展布基本一致。
  该造山带的演化可追溯到约 1.0~0.9Ga前,祁连山及相邻地区经历了区域性岩浆及变质作用,导致变质基底固结(杨经绥等, 2000,2003b)。这可能与罗迪尼亚超大陆(Rodinia)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即1.0~0.9Ga年前祁连山及邻区经历过与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有关的拼合和碰撞事件,在此构造背景上,发生了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洋盆打开、闭合及碰撞造山(车自成等, 1995;杨经绥等, 2003a;Zhang et al.,2009b,2017;Zhao et al.,2018;Wu and Zhao,2011)。早古生代俯冲及碰撞作用有关的物质记录,包含有早古生代蛇绿岩带、与俯冲及碰撞作用相关的花岗岩、弧火山岩、弧后盆地、前陆盆地及古大陆边缘建造等典型造山带物质(郭召杰等,1998;杨经绥等,2003b;张建新等,2010;刘良等,2015),其中在祁连和阿尔金造山带中发育典型的高压/低温(HP/Lt)变质带和超高压(UHP)变质带,记录了从大洋开启→洋壳俯冲→大洋闭合→陆陆(弧陆)碰撞完整的演化历史,是中国保存*为完整的古板块体制的造山带之一(图1-4,图1-6)(许志琴等,1994,2003,2006a;杨经绥等,2000,2003b;张建新等,2007,2009),沿阿尔金走滑断裂西侧出露有加里东期造山带根部物质(阿尔金地块)(杨经绥等,2003a),其构造单元及重要的地体界限均可与祁连山对比(图1-6)(许志琴等,1999;葛肖虹和刘俊来,2000;杨经绥等,2003b),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在加里东期,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为同一造山体系,在中生代或/和新生代遭受阿尔金走滑断裂和祁连山逆冲体系的错断和改造(许志琴等,1999,2006a;李海兵,2001;Yin,2002,2010;杨经绥等,2003b;Zheng et al.,2013a;郑文俊等,2016;Wang et al.,2020)。
  图1-5 阿尔金 –祁连构造带及邻区重力异常,分析参数设置:模型 eIGeN-6S4(V2)/使用 GOCe卫星数据和 Laser Geodynamics Satellite(LAGeOS)卫星数据,地面重力异常数据由eGM2008模型计算;参考系统WGS84(计算平台:http:// icgem.gfz-potsdam.de/calcpoints [2022-04-10])
  图1-6 阿尔金地区与祁连山地区各构造单元对比简图
  (据许志琴等,1999;杨经绥等,2003b;张建新等,2010;Zhang et al.,2017)
  在阿尔金–祁连山地区保存的加里东期“弧–沟–盆”体系,及加里东造山带根部物质组成,以及柴北缘加里东期含柯石英的超高压变质带(杨经绥等,2001),证实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阿尔金–祁连山构造体系格架1
1.1 概述2
1.2 阿尔金–祁连山构造体系基本构造格架4
1.3 阿尔金–祁连山构造体系各构造单元及其特征9
1.3.1 敦煌–阿拉善地体9
1.3.2 北阿尔金–北祁连加里东俯冲碰撞杂岩带9
1.3.3 阿尔金–祁连微地体11
1.3.4 南阿尔金俯冲碰撞杂岩带–柴北缘俯冲碰撞杂岩带13
1.4 阿尔金–祁连山构造体系主要边界断裂和韧性剪切带16
1.4.1 阿尔金山北缘断裂18
1.4.2 阿尔金大型韧性左行走滑剪切带及左行走滑断裂18
1.4.3 北祁连北缘新生代逆冲断裂系24
1.4.4 北祁连南缘晚加里东期大型韧性右行走滑剪切带25
1.5 阿尔金–祁连山构造体系前新生代构造演化27
1.5.1 罗迪尼亚大陆演化阶段27
1.5.2 阿尔金–祁连山加里东造山过程29
1.5.3 阿尔金–祁连山构造带印支期以来的板内变形29
参考文献30
第2章 阿尔金构造带的构造演化43
2.1 概述44
2.2 前新生代构造演化45
2.2.1 构造单元及其特征45
2.2.2 火成岩及变质岩年龄统计分析49
2.2.3 阿尔金地区中生代冷却事件和侏罗纪地层特征58
2.3 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70
2.3.1 阿尔金断裂带附近盆地概述70
2.3.2 吐拉盆地71
2.3.3 肃北盆地沉积充填特征、沉积环境演化72
2.3.4 肃北盆地构造变形特征与变形分解80
2.3.5 石包城盆地87
2.4 阿尔金断裂带中新生代隆升历史分析110
2.4.1 阿尔金山脉冷却隆升作用110
2.4.2 肃北地区山脉冷却隆升历史117
2.4.3 青藏高原东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126
参考文献140
第3章 祁连山前新生代构造演化155
3.1 概述156
3.2 区域地质背景157
3.2.1 阿拉善地块157
3.2.2 北祁连增生杂岩带158
3.2.3 中祁连地块159
3.2.4 南祁连增生杂岩带160
3.2.5 全吉微陆块160
3.2.6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161
3.2.7 柴达木地块161
3.2.8 祁连山原特提斯洋的形成和演化161
3.2.9 岛弧火山岩168
3.2.10 高压变质带169
3.2.11 柴北缘大陆俯冲碰撞及造山垮塌172
3.2.12 祁连山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174
3.3 祁连山新生代隆升和扩展179
3.3.1 概述179
3.3.2 祁连山北部新生代隆升及扩展过程180
3.3.3 祁连山内部祁连盆地南侧托来山约15Ma隆升198
3.3.4 南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活动201
3.3.5 祁连山晚新生代构造扩展模式221
3.4 北祁连北缘山前构造及其资源效应228
3.4.1 祁连山北缘山前主要断裂232
3.4.2 祁连山北缘逆冲体系构造变形样式238
3.4.3 祁连山北缘山前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油气资源效应254
参考文献265
第4章 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287
4.1 概述288
4.2 祁连山地区主要活动断裂290
4.2.1 阿尔金断裂带290
4.2.2 祁连–海原断裂带296
4.2.3 香山–天景山断裂带302
4.2.4 祁连山北缘断裂带303
4.2.5 祁连山南缘断裂系(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系).307
4.2.6 鄂拉山断裂–日月山断裂308
4.2.7 其他断裂309
4.3 阿拉善地块主要活动断裂309
4.3.1 阿拉善地块南缘断裂系309
4.3.2 雅布赖断裂313
4.3.3 贺兰山西麓断裂318
4.4 青藏高原北缘构造地貌特征321
4.5 青藏高原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样式323
参考文献32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