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悸(怔忡)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剧烈跳动,心慌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或脉见参伍不调的一种病证。常伴有气短、胸闷、眩晕、喘促等。心悸包括惊悸、怔忡。一般病程短、症状较轻者,称为惊悸;全身情况较差,病程长、病情较重者,常称为怔忡。
本病的形成因与内伤七情、痰饮、瘀血、过劳等有关。其病机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证多由气、血、阴、阳亏损,心失养所致,实证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心悸常见证型有心气不足、心虚胆怯、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不足、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血瘀阻、痰瘀阻络、痰火扰心等。
心悸的治疗,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以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互兼顾。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合安神镇心之法。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以及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表现以心悸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一、心阳不振
桂枝甘草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
【用法】上两味,以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顿服。
【功用】补心气,温心阳。
【主治】心阳不足之心悸、怔忡。可因发汗过多,心下悸欲得按,心阳亏虚,短气急迫,身为振振摇,脉数不静,或大或小。
【方解】此方由二味药组成,其中的桂枝,辛甘,温通经脉,人心助阳故以桂枝补心阳;甘草甘温,补心气、健脾气、益血脉,且二药相合,辛甘化合为阳,阳生阴化而奉心,心阳得复,心悸自愈。本方在伤寒论中的主治病机主要是心阳受损,无论是由于发汗太过,或者是由于病家延治而导致的发汗太过,其结果皆为心阳受损。由于心阳受损,故而才会出现“心动悸不安,欲得手按”等,故采用桂枝温通心阳。另外,因心阳不足,同时也一定会容易损伤脾胃之阳气,导致胸中之宗气受到严重的影响,故而采用炙甘草一味来顾护脾胃之阳气,补中气益脾胃,加之脾胃又是后天之本,治疗心脏的阳气不足则必要前提是脾胃功能正常。本方以复阳为主,阳生阴化是其宗旨,其助阳而不燥,滋阴而不寒,实为此方之特点。
【临床应用】
1.用方特点本方为心阳不足之心悸、怔忡的常用方剂。以心中悸动不安、胸闷、体疲乏力、面色淡白、形寒、舌淡苔白、脉弱或迟或结代为证治要点。
仲景治心阳虚弱,心悸、脉结代者,桂枝、甘草为必备之药,其治心阳虚为主时,皆用桂枝、甘草补益心阳。如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的苓桂术甘汤、“其人脐下悸者”的苓桂甘枣汤、“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的桂枝加桂汤、“厥而心下悸”的茯苓甘草汤、“脉结代,心动悸”的炙甘草汤。又如心阳虚且心悸烦汗出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属此类。
2·现代应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动过速、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慢性胃炎等属上述病机者。还有报道用本方合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衰;在治疗失眠、房室传导阻滞、青紫舌、阳虚感冒、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
3·名家用验当代名医刘渡舟治疗心阳虚心悸,症见患者两手交叉按其心上,伴有呕吐、体疲乏力、少气懒言、脉缓软无力,有时也呈结象,舌苔薄白,舌质淡嫩,治当甘温补虚,以补心胸阳气,方用桂枝甘草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