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瞬变电磁法发展概述
瞬变电磁法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由原苏联科学家提出,当时采用的是远区工作模式。但是,利用电流脉冲激发供电偶极形成时域电磁场是由美国科学家L.w.Blau于1933年最先提出的,当时利用不同电导率地层界面电磁波的反射与地震反射波信号的相似性,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比较,但由于脉冲激发的瞬变响应频率较低,难以得到识别各个反射波所需要的分辨率,瞬变电磁法一直受到冷落。到了2。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科学家成功地完成了瞬变电磁法的一维正、反演,建立了瞬变电磁法的解释理论和野外工作方法之后,瞬变电磁法才开始进入实用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当意识到时间域电磁测深法可以利用远远小于期望探测深度的收发距时,该方法有了一个快速发展。在苏联,组建了数十个瞬变电磁法探测队伍,在油气勘探领域开展工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勘查效果。随之,“短偏移”、“晚期”、“近区”等技术研究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短偏移法一直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未被广泛运用,而长偏移法已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地热调查和地壳结构的调查中。随后一些专家对瞬变电磁法的一维正、反演方法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欧美学者在二、三维正演模拟技术方面,发表了大量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积分方程法等进行电磁法数值模拟研究的论文。理论和认识的提高推动了瞬变电磁法探测应用的发展。电磁法理论方面的主要代表著作有考夫曼和凯勒(1987)的专著《频域和时域电磁测深》,米萨克N.纳比吉安(1992)主编的《勘查地球物理.电磁法》第一卷。与此同时,苏联学者别尔季切夫斯基和日丹诺夫(1985)提出电磁波拟地震波的偏移方法,他们吸取了“偏移成像”的广义概念,在电磁法中确定了正则偏移和解析法偏移两种方法。随后,一些成像技术研究的成果相继出现,Macrlac(1987)、Eaton和ftohmamn(1987,1989)等完善了电导率成像方法,Ghristenserl(2002)对瞬变电磁数据一维成像进行了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1ee和Xie(1993)推导了二维成像解释方法。dc Hoop(1996)认为瞬变电磁法与反射地震勘探具有相似性原理。Gershcllson(1993)提出用波的扩散传播特性解释时间域电磁测深资料。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