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工程地质(第2版)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346800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地质》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加强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力求理论概念清晰,简明扼要,以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依据,重点介绍各类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及工程地质分析评价方法,突出并充实与工程实践紧密相连的工程地质勘察等实用性内容,注意解决各类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使工程地质成为为实现某项工程目的服务而进行的必要的系统性工作之一,《工程地质》编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反映新技术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全书共九章,内容包括绪论;矿物与岩石;地貌、地质年代及第四纪地质;地质构造;地下水;地质作用:岩土的工程性质;工程地质勘察;室内地质分析应用技能训练等。
  《工程地质》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市政工程等相近专业的教材,同时可供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教学与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的组成及动力地质作用。
  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内外地质作用。
  难点:本章的难点是内外地质作用。 
  素质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生命意义的重要性,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1 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1.1.1 地质学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的固体表层——地壳,研究内容主要为以下方面:
  (1)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由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分支学科承担。
  (2)研究地壳及地球的构造特征,即研究岩石或岩石组合的空间分布。研究这方面的分支学科有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
  (3)研究地球的历史和栖居在地质时期的生物及其演变。研究这方面问题的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相古地理学等。
  (4)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如同位素地质学、数学地质及遥感地质学等。
  (5)研究应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资源探寻、环境地质分析和工程灾害防治等问题。
  从应用方面来说,地质学对人类社会担负重大使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以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寻找各种矿产资源,这是矿床学、煤矿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研究的主要内容;二是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工程地质环境,查明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分布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以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行,这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1.2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从事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来实现的。勘察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和数据,提供给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部门使用。具体地说,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如下:
  (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做出确切结论。
  (3)选择地质条件优秀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配置提出建议。
  (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提出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及措施。
  (5)根据所选定地点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施工和使用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6)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学是把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勘察和研究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物理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论证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必要防治措施加以防治。减灾防灾是工程地质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2 工程地质条件
  为了保证地基稳定可靠,必须全面地研究地基及其周围地质环境的有关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当建筑物建成后某些地质条件可能诱发的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1)地层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层岩石的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2)地质构造: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3)水文地质条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
  (4)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5)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及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建筑场地和线路的选择。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1
1.1.1 地质学 1
1.1.2 工程地质学 2
1.2 工程地质条件 2
1.3 工程地质问题 3
1.4 地球圈层 3
1.4.1 地球圈层的划分 3
1.4.2 地壳 5
1.5 地质作用 7
1.5.1 概述 7
1.5.2 外动力地质作用 7
1.5.3 内动力地质作用 8
1.6 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 9

第2章 矿物与岩石 10
2.1 矿物 10
2.1.1 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 10
2.1.2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别特征 14
2.2 岩浆岩 16
2.2.1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16
2.2.2 岩浆岩的地质特征 17
2.2.3 岩浆岩的分类及常见岩浆岩的鉴定特征 19
2.3 沉积岩 21
2.3.1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1
2.3.2 沉积岩的地质特征 23
2.3.3 沉积岩的分类及常见沉积岩的鉴定特征 26
2.4 变质岩 28
2.4.1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29
2.4.2 变质岩的地质特征 30
2.4.3 变质岩的分类及常见变质岩的鉴定特征 31
2.5 三大类岩石特征对比及相互转化" 33

第3章 地貌、地质年代及第四纪地质 34
3.1 地貌的分级和分类 34
3.1.1 地貌分级 34
3.1.2 地貌分类 35
3.2 常见地貌特征 36
3.2.1 山岭地貌 36
3.2.2 平原地貌 37
3.2.3 河谷地貌 37
3.2.4 黄土地貌 39
3.2.5 风成地貌 41
3.2.6 岩溶地貌 42
3.2.7 冰川地貌 46
3.3 地质年代 50
3.3.1 基本概念 50
3.3.2 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 50
3.3 地质年代单位与地层年代单位 52
3.3.4 地层年代表 53
3.4 第四纪地质 54
3.4.1 第四纪地质的特点 54
3.4.2 第四纪沉积物 55

第4章 地质构造 58
4.1 地壳运动 58
4.1.1 类型 58
4.1.2 基本特征 59
4.2 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 60
4.2.1 水平岩层 60
4.2.2 倾斜岩层 61
4.2.3 岩层产状 61
4.3 褶皱构造 63
4.3.1 褶皱要素 64
4.3.2 褶皱类型 64
4.3 褶皱的野外识别 66
4.3.4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67
4.4 节理 68
4.4.1 节理的类型及成因 68
4.4.2 节理的观测与统计 70
4.5 断层 70
4.5.1 断层的要素 71
4.5.2 断层的类型 71
4.5.3 断层野外识别 74
4.5.4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75
4.5.5 活断层 76
4.5.6 断裂带分布 77

第5章 地下水 78
5.1 地下水的相关概念 78
5.1.1 空隙 79
5.1.2 水在岩土中的存在状态 80
5.1.3 岩土的水理性质 80
5.1.4 含水层、隔水层 81
5.2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82
5.2.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82
5.2.2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83
5.3 地下水类型 83
5.3.1 按埋藏条件分类 83
5.3.2 按赋存介质分类 87
5.4 地下水运动规律 89
5.4.1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89
5.4.2 岩土渗透系数测定 91
5.5 地下水与工程建设 93
5.5.1 流砂与管涌 93
5.5.2 地面沉降 95
5.5.3 地下水的浮托作用 96
5.5.4 承压水的作用 96
5.6 地下水勘察 98
5.6.1 基本要求 98
5.6.2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99
5.6.3 地下水作用评价 101

第6章 地质作用 103

第7章 岩土的工程性质 143

第8章 工程地质勘察 202

第9章 室内地质分析应用技能训练 269

附录1 地质罗盘结构及岩层产状要素的野外量测 283

附录2 工程地质测绘剖面图的绘制 286

附录3 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 287

附录4 岩层倾角换算表 288

附录5 土的野外鉴别 289

附录6 地质图例 291

参考文献 29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