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播观念的历史考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159990
  • 作      者:
    张昆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昆,1962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2006年7月起任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展开
内容介绍

  《传播观念的历史考察(第二版)》是一本专注于新闻传播思想史探讨的专著。全书除导言外,共22章,其中有7章为第一版内容,并进行了更新,其余章节为作者的修订和补充。全书以人物为线索,涉及古今中外在新闻传播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报人、新闻从业人员等。包括:柏拉图、孟子、马基雅维利、约翰?弥尔顿、罗伯斯庇尔、杰斐逊与汉密尔顿、梁启超、晚清报人、小野秀雄、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戈尔巴乔夫、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另又列专章论述了列宁新闻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新闻传播观念的变迁。本书是作者30年新闻学习及从业生涯中对新闻史的感悟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系统的梳理,理论水平较高。

展开
精彩书摘
  《传播观念的历史考察(第二版)》:
  第五,利用历史进行道德训诫,报喜不报忧。如前所述,马基雅维利还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他深信历史著作应该向人民灌输道德精神,用最详明的方式传达最有益的道德训诫。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史料进行精心的挑选和组织,选择组织那些看起来“值得记录的部分”,以便显示出强有力的道德教询力量。他认为,那些值得记录的东西,应该是我们祖先的最好的成就和伟大的事迹。通过它们不但能帮助人们回顾美好的时代,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还能鼓舞人民模仿这些光荣的事迹。对于这些能激起人们雄心壮志的历史事迹,政治家应该而且必须加以充分利用。不仅如此,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也应该成为道德训诫的教材。特别是统治者的某些善行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加大宣传。如果这些美德善举不能见知于人,统治者就难以避免与此相反的恶名。至于统治者的贪婪虚伪、兽性发作、背信弃义,则应该尽力掩饰,不让人民知道。这种隐恶扬善的策略与古代东西方各国专制君主之所为实出一辙。 
  第六,旗帜鲜明,不含糊其辞。在意见必然分歧的现实环境,在对立双方尖锐冲突中,政治家是应该观望中立,还是公开表态,直接地参与其中,历来是人们争论的重要话题。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家应该公开表态并且支持其中的一方,成为其真正的朋友,这样有利于他获得别人的尊重。反之,如果采取滑头骑墙的态度,置身事外,则不仅不能赢得真正的朋友,而且还会增加更多的敌人。
  ……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整体的新闻传播史体系
二、新闻传播史体系的三维空间
三、历史进程中三大空间的交织和互动
四、解读传播观念历史的路径

第一章 柏拉图的传播思想
一、理念与人性
二、国家与个人
三、政治技艺与说服的技艺
四、自由与控制
五、结论

第二章 孟子的传播思想与实践
一、传播功能观
二、传播者及其修养
三、传播的艺术
四、结论

第三章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传播观念
一、人性与政治
二、政治过程中的传播控制
三、政治形象的设计
四、政治传播的谋略
五、结论

第四章 约翰·弥尔顿的出版自由观念
一、弥尔顿生平及著作
二、人性与自由
三、真理观
四、控诉出版检查的罪恶
五、呼唤出版自由
六、结论

第五章 罗伯斯庇尔的新闻思想
一、罗伯斯庇尔生平及思想来源
二、罗伯斯庇尔的新闻观念
三、雅各宾政权的新闻政策
四、罗伯斯庇尔与杰斐逊新闻思想之比较
五、结论

第六章 杰斐逊与汉密尔顿关于出版自由的论战
一、杰斐逊与汉密尔顿在出版自由上的对立
二、对立的思想基础与现实原因
三、对立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四、结论

第七章 梁启超新闻思想体系
一、报刊使命
二、新闻功能
三、出版自由
四、舆论监督
五、宣传策略
六、党报理论
七、新闻史观
八、结论

第八章 晚清报人平等意识的生成与报业平等的愿景
一、郭士立首度引入西方的平等思想
二、《万国公报》的平等观引介
三、维新派报人的平等观与报业平等的愿景
四、晚清政府的立法回应及其局限
五、结论

第九章 小野秀雄的新闻思想
一、小野秀雄生平及思想来源
二、小野秀雄的新闻思想
三、结论

第十章 空想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思想
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新闻传播思想
二、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新闻传播思想
三、顶峰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新闻传播思想
四、19世纪三四十年代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新闻传播思想
五、结论

第十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传播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实践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报刊思想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出版自由观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理论
五、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专业理想
六、结论

第十二章 列宁新闻思想体系
一、报刊职能观
二、新闻业务观
三、新闻事业观
四、办报方针
五、党性原则
六、出版自由观
七、宣传策略
八、结j}仑:

第十三章 列宁党报学说对中国当代新闻理论的影响
一、报刊使命
二、办报方针
三、党性原则
四、结论

第十四章 戈尔巴乔夫的新闻观念与苏联的新闻改革
一、改革前苏联的新闻体制
二、戈尔巴乔夫的新闻观念
三、新闻改革与苏联的解体
四、结论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外宣传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外宣传理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二、世界交往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理论的思想前提
三、对外宣传功能观
四、对外宣传工作原则
五、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策略
六、结论

第十六章 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
一、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的历史
二、毛泽东党报理论
三、毛泽东宣传谋略
四、毛泽东新闻业务观念
五、结论

第十七章 邓小平新闻宣传思想研究
一、新闻宣传工作的性质和使命
二、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新闻舆论监督
四、新闻宣传策略
五、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
六、结论

第十八章 江泽民新闻宣传思想
一、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作用
二、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任务
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党的领导
四、新闻宣传的策略原则
五、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
六、结论

第十九章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新发展
一、党性原则与以人为本的有机统一
二、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协调发展
三、尊重传播规律,讲究宣传艺术
四、结论

第二十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新闻传播观念的变迁
一、拨乱反正与新闻传播观念的回归(1978-1982)
二、传播学的引入和新闻传播观念的发展(1983-1988)
三、全面反思时期的新闻传播观念(1989一1991)
四、市场经济年代的新闻传播观念(1992-2000)
五、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观念(2001年以来)
六、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