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节 楔子
第二节 研究对象、目标、方法和材料
一 研究对象和目标
二 研究方法和材料
第一章 情态副词和确信副词研究综述
第一节 有关情态副词的研究
一 国外有关情态副词的研究
二 国内有关情态副词的研究
三 有关情态副词研究的评价
第二节 有关确信副词的研究
一 国外有关确信副词的研究
二 国内有关确信副词的研究
三 有关确信副词研究的评价
第二章 确信和确信表达
第一节 确信是语言中的什么成分
一 确信与主观性
二 确信与认识情态
三 确信与言据性
四 确信与预期性
五 确信与言语行为
第二节 现代汉语确信表达手段
一 音系层面的确信表达手段
二 句法层面的确信表达手段
三 词汇层面的确信表达手段
第三章 确信副词的综合描写模型
第一节 建立语义联系:从传统语义场到“语义地图”模型
一 特里尔的语义场
二 概念场的非离散性特征——原型范畴(Prototype Categries)
三 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
四 语义分解(Semantic Decomposition)与语义基元(Semantit Primitives)
五 词群一词位变体理论
六 “语义地图”模型(Semantic Map Model)
第二节 意义的分类和意义模型
一 意义的分类
二 共时层面的意义模型
三 历时层面的意义模型
第四章 现代汉语确信副词的总体概貌
第一节 现代汉语确信副词的范围
一 必然
二 显然
三 真的
四 无疑
第二节 现代汉语确信副词的分类
一 单音节 确信副词和双音节 确信副词
二 必然类确信副词和真实类确信副词
第三节 现代汉语确信副词的地位
第四节 现代汉语确信副词的语义功能
一 确信义
二 方式/状态义
三 言据义
四 预期义
五 强调功能
六 让步意义
七 补充意义
八 话语标记功能
第五章 真实类确信副词的总体概貌
第一节 从组合的角度考察真实类确信副词
一 在词组层面考察真实类确信副词
二 在小句层面考察真实类确信副词
三 在超出小句的层面考察真实类确信副词
第二节 真实类确信副词近义词辨析
一 “的确、确实、实在”辨析
二 “真、真的、真是、真正”辨析
第六章 真实类确信副词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个案分析“真”与“真的”
一 引言
二 有关“真”和“真的”性质的认定
三 副词“真”和“真的”共有语义语用功能
四 副词“真”和“真的”各自特有的语义语用功能
五 结论
第二节 个案分析“实在”
一 引言
二 肯定“实在”句的语义格局
三 否定“实在”句的语义格局
四 “实在”句的语义格局和意义层级
五 副词“实在”的对外教学探讨
第三节 个案分析“明明”
一 引言
二 “明明”的语义功能
三 “明明”的历时考察
四 “明明”的语义地图
五 副词“明明”的对外教学探讨
第七章 必然类确信副词的总体概貌
第一节 单音节必然类确信副词
一 从组合的角度考察单音节必然类确信副词
二 单音节必然类确信副词近义词辨析
第二节 双音节必然类确信副词
一 从组合的角度考察双音节必然类确信副词
二 双音节必然类确信副词近义词辨析
第八章 必然类确信副词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个案分析“一定”
一 引言
二描写框架
三 “一定”与情态
四 “一定”与句子语气
五 “一定”与言语行为
六 副词“一定”的语义地图
第二节 个案分析“当然”
一 引言
二 副词“当然”的编码意义
三 “当然”编码意义的凸显
四 “当然”编码意义的抑制
五 结语
第三节 个案分析“绝对”
一 引言
二 “绝对”作为形容词
三 “绝对”作为副词
四 “绝对”的语义地图
第九章 现代汉语确信副词的语用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典型语境
一 确信副词出现的大语境
二 确信副词出现的小语境
第三节 言语行为功能
一 确信副词涉及的直接言语行为
二 确信副词涉及的间接言语行为
第四节 话语标记功能
一 话语标记判定标准
二 确信副词的话语标记功能
第五节 态度标记功能
一 标记说话人立场:赞同或反对
二 标记说话人态度:权威、团结或礼貌
第六节 小结
第十章 现代汉语确信副词语义地图
第一节 个案分析与确定意义节点
第二节 绘制现代汉语确信副词语义地图
第三节 验证现代汉语确信副词语义地图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