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史论与应用研究》:
一、朝廷官报
1.唐代的官报雏形——邸报
邸报又称进奏院状、状报、报状,是一种经由进奏官传发给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邸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统称,而非某种具体报纸的名称。它的发行机构是进奏院,又称邸,即藩镇都护府在首都长安的办事处。其读者主要是当地节度使,内容包括皇帝的活动、皇帝的召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及其他军政信息。唐邸报的代表有《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今人所查看到的邸报的主要内容多来自孙樵在《经纬集》里面引用的内容。
唐代邸报有几个特点: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读者主要为藩镇和诸道长官;带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又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提供的信息比官文书要早;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是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同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无直接关系;它所提供的消息,有不少是由进奏官自行采集的,有的是他们从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是和他们主官利益相关的内容。
在唐代,“状”“报状”“状报”用来泛指官文书,有时用来泛指私人书信,只有进奏官们向地方传发的状、报状,才具有近似后来邸报的性质。唐代的状、状报是后来邸报的雏形,唐代并未出现“邸报”的称呼。唐代的状、状报不是由政府统一管理的,是一种游离于公文的半公文,相当于新闻信的性质。
关于邸报的起源,迄今为止一共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汉代说,以戈公振先生为代表;二是宋代说,以朱传誉先生为代表;三是唐代说,以方汉奇先生为代表。
1927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里,提出了邸报起源于汉代的观点,依据是《西汉会要》里的一段话,其中说到当时郡国在京师所设的办事处称为邸。邸的日常工作是“通奏报,待朝宿”,即所谓“下情上达”。1967年,台湾新闻学者朱传誉先生,出版了一部史料翔实、考辨精细的《宋代新闻史》。在这部书里,他对宋代的邸报,包括其内容、形式、发行机构、编辑程序等一系列事项做了充分论述,令人信服地确立宋代已有邸报的结论。1983年,方汉奇先生在影响广泛的一篇论文——《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里,通过研究唐代进奏院及其传发的进奏院状报,得出了邸报源于唐代的观点。80年代初,方汉奇先生在不列颠图书馆馆藏的敦煌文物里,发现一份编号为S.1165(s即斯坦因)的进奏院状报的实物,它是当时的归义军进奏院于887年发出的。经过对这份长约1米、宽约30厘米、共60行、2000余字的进奏院状报的一番考证与辨析,方先生认为,进奏院状报实际上就是中国最早的邸报,而敦煌文物里所保存的这份归义军进奏院状报,就是目前所见的中国最早的一份报纸。它实际上是确立了中国新闻事业史的起源年代,同时也等于确定了世界最早的报纸诞生在唐朝。然而,对于这一观点,也不断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这些看法大都认为,进奏院状报无论如何不能算作报纸,它只是一种公文而已,如南开大学的唐史学者张国刚先生。他还举出了一份同样是归义军进奏院状报的实物,即现藏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为P.3547(P即伯希和)的敦煌文书,它的发报时间是876年,也就是说比方先生发现的那一份还要早11年。在西方报业的发展进程中,有一条贯穿其中的线索:新闻信——新闻书——新闻纸。与此相似,我国的新闻事业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属于新闻信的性质,宋代以后才演化成为新闻书,即邸报,到了19世纪中后期,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我国报业才开始演变出现代的新闻纸,即报纸。综上所述,邸报来源的唐代说可以成立,但需进行适当的修正。结合唐代新闻传播方面的其他历史事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新闻事业源于唐代中后期,最初的主要形态不是也不可能是报纸,而是新闻信。这种新闻信,就是所谓“进奏院状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