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坯房与父亲童年忆事
似乎故事应该从1968年的盛夏开始说起。
1968年,中国皖南偏远地区小镇子上的一个平凡家庭,喜添男丁——我的父亲出生了。对于世界各地的新生婴儿来说,一出生都将接受一个神圣的仪式——洗澡。父亲也不例外!木盆里温热的水,浸润着一方洁净的棉布,水中漂浮着松软的丝瓜瓤子,爷爷用那有力的手掌,粗大的指节,搅动着木盆里的温水,水在木盆中旋转,中心形成一个凹下去的漩涡。水温差不多了,爷爷小心翼翼地支起我父亲的双臂,把他缓缓地放下去,热水一触到父亲的脚尖,父亲就将双腿蜷起来。爷爷继续晃动着木盆里的水,轻柔地再次将小家伙放进木盆里,轻轻地用丝瓜瓤子将婴儿头上、脸上、躯干和四肢上属于母亲的血水和体液清除尽去,小心翼翼地用棉布擦拭着这全新的生命!窗外晃动着嬉笑的脑袋。洗好之后的父亲睡眼惺忪,全然不知自己的母亲是整40岁了生下自己的。女人的衰老是从乳房开始的,而乳房的衰老却是因为没有滋补的食品!六几年的时候,别说滋补的东西,一大家这么多人,就连饭吃不吃得饱都是一个问题!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父亲从小就没尝到过乳汁的芳香与甘美!奶奶干瘪下垂的乳房实在挤不出一丁点的奶水来哺乳自己的儿子!诚然,我的父亲也是幸运的。因为当下虽说粮食是稀缺之物,但还不至于闹饥荒饿肚子。奶奶用米汤一口口倾心喂养着幼小的生命。
江家嘴,位于皖河下游北岸,南与皖河农场隔河相望,往西则与老县城石牌接壤,皖河贯穿江家嘴,此地多数人靠捕鱼为生。江家嘴,地势平坦开阔,又有河流经过,相比较深山老林贫瘠缺水的土壤,这片土地更适合种植水稻,待到秋风,处处可见那一垄垄成熟的稻子似都有了生命,稻穗与稻穗之间传来细语。处处可见鹭鸶,洁白的羽毛,优雅的姿态,修长的双脚,踱步在皖河浅水处和农田间,是儿时父亲喜欢追逐的身影。虽说现在的江家嘴交通不便,地理位置也不佳,甚至与全省经济百强城镇和全省杰出贡献城镇没有任何联系,但实际上,这个地方却是藏富于民,乡间别墅林立,气派的立柱大门、挑高的大厅、透明的落地窗、圆形的拱窗、高耸的台阶和转角的石砌以及大门口两只威严凶猛的神兽石狮子,尽显雍容华贵和古典。五十多年前,这片地方除了镇上少有的几栋青砖瓦房(青砖是用天然的黏土精制而成,青黑色,密度强,抗冻性好,不变形,不变色,在当时这是一种很贵的建筑原材料,具有冬暖夏凉、养生环保的特点),在乡下,是没有一套完整的青砖房子的,就连土坯房,都少见得很。而爷爷奶奶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搬迁至江家嘴的时候,连落脚的地儿也没有,睡也就睡在破庙里,与乞丐无异。在此地居住几年之后,经过土地改革才分到田地,有了屋基,才有后来的茅草屋,勉强遮挡着风雨。乡下清一色的都是茅草屋。十月深秋之时,风高怒号,卷走了屋顶上几重茅草,飞得高的悬挂在树梢之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在池塘和洼地里。一会儿风停了,天空就像打翻了墨汁一样,乌云密布;雷声就像滚滚的车轮从远处碾压过来,轰隆隆的声音,震耳欲聋。不一会儿,雨水就从天上如黄豆洒下来,砸在茅草屋上,发出扑簌扑簌的声音。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屋里和屋外都是一个样,成了一片泽国。茅草屋门前的雨连成了水帘子,人仿佛置身在水帘洞之中,家里几乎没有一块地是干的,倒是像极了水漫金山,唯有床上还没有完全被雨水打湿。家里的锅碗瓢盆都在漏水的地方接着水,长夜漫漫,屋漏床湿,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到了下半夜之时,风小了,雨停了,爷爷奶奶和孩子就这样将就着凑合着一晚上。
1969年末1970年初,渐渐转凉的天气宣告着江家嘴短暂盛夏的结束,爷爷奶奶张罗着邻里和工匠们过来喝酒吃饭,爷爷一早便磨着让奶奶去镇子上称上半斤肉,整两三斤高粱烧酒。他吆喝着让工匠师傅们坐上一席二席,工匠师傅们说:“我哪个能坐一席二席哟,东家您自己先上座,我们再落座。”彼此推推搡搡、谦谦让让了十几分钟,终于上席坐定,爷爷招呼着奶奶快点上菜。等到灶房里油煎爆炒的声音止歇了后,奶奶托着两个托盘上来。一只托盘里面是一碗红烧肉,一盘炒鸡蛋,一盘拌皮蛋,一碟子花生米;另一只托盘上摆着麻婆豆腐、咸腌豇豆、清炒绿豆芽,还有八个白瓷酒盅。爷爷忙不迭地用手接住一个托盘,把酒盅摆定,喊自己的大儿子来做“酒司令①”。大伯捉住酒壶,就给上座的工匠师傅们斟酒。乡里乡亲和工匠师傅捉起竹筷子,毫不含糊,一筷夹住一片肥肉,嚼得那叫一个香啊,看得我大伯嘴里直流哈喇子。不过,爷爷在开席前叮嘱过了:“今天的肉一块也甭想吃,是给客人的。”爷爷帮着客人夹菜:“来,都尝尝嫩嫩的鸡蛋,又麻又辣的麻婆豆腐喀。”你敬酒来我挡酒,觥筹交错间,不消一会儿,一斤高粱酒便下肚。大家伙感觉不是很尽兴,换大碗接着干,奶奶则在厨房里拾掇着,不时帮着伺候工匠师傅和乡邻盛饭。饭席间爷爷说希望众人拾柴火焰高,意思呢大概是今年想盖间土坯房,请乡间邻里兄弟务必鼎力相助,中午白馍管饱。
那年我爷爷已是镇子里响当当的竹器手艺人,家里还有些个闲钱,加上搬家之前卖地的钱,东拼西凑,才琢磨着盖几间土坯房的事情。土坯房是用土砖垒的,土砖土砖,顾名思义也就是用土制成的砖块。这些土砖在皖河冲击的泥沙滩附近,也是有卖的,不过,价钱具体多少,已经无从知晓了!买来的土砖质量更加好,但家里为了省钱,合计着自己制。秋后稻谷收割完毕,先将田里的稻茬全部焚烧,接着就开始制土坯了。挑个好天气,牵着牛,拉着石磙在田里走圈,牛蹄慢条斯理地趟,一脚一脚凹陷在松软的田泥里。耕牛走过几圈,泥田就被结结实实地向下压实一层,乡邻帮忙将扁平的磨盘抬到田里,跟在牛后面开始夯。磨盘砸到湿润的土上,发出一声声沉重而又清脆的声音,伴随着乡邻铿锵有力的“嘿哟,嘿哟”声。大家都在阳光下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渐渐地,牛蹄印不多了,踩上去也不会凹陷,而是如浮雕一般印在了上面。打到最后,田泥打实了,便要去请内行的工匠师傅们来验收,合格后就可以制土砖了。三五个工匠师傅,使三四样不同的铁锹工具,有切的,有铲的,有画线的,有把土块挑起来的。一个师傅握着铲刀,沿着地面上早已经画好的整齐白线,在泥土里铲割,铲过土砖后的地面非常平整光滑。乡间邻里就负责将土砖一担一担从田里挑上去,码成一行行,堆成一个“品”字样的土墙。土砖在阳光和风中慢慢地变干爽,最后完全干透,这时候的土砖,方方正正,每块大小几乎是一模一样,在农人们的眼里,这绝不亚于艺术品。乡邻脸上尽是羡慕的表情。爷爷这间土坯房是江家嘴村里第一户土坯房,听着邻里的称赞,爷爷这内心比喝了蜜还要甜,仿佛正在享受着这样肥沃的泥田所制成冬暖夏凉的土坯房。大家都在忙忙碌碌的时候,我的父亲,却在地上四处爬着,一刻不停地在大人的腿脚间四处穿梭。他抱住爷爷的大腿,想和自己的父亲亲近亲近,结果被我的爷爷一脚甩出去,喊着:“去,去,忙着呢,别挡着大人做事情,上边上玩儿去!”父亲被踢得骨碌骨碌地滚着圈儿,扭着头看着爷爷,却没有哇哇大哭。为了少请几个工匠师傅省点钱,家里全部的劳动力,都在为盖房子付出自己辛勤的汗水,奶奶忙着给干活的人端茶倒水,爷爷自己也起早摸黑地担砖,伯伯们忙着砌墙,大人们根本无暇去关注父亲。父亲不哭也不闹,他跌跌撞撞,继续迈着小小的步伐,漫无目的摇摇晃晃地继续找寻着自己父亲的身影。工匠师傅挑着两担土砖走了过来,父亲卡在工匠师傅两腿之间,工匠用脚拨开他,父亲却顺势爬上工匠师傅的腿,然后被工匠使劲用脚甩向一旁。我的父亲,又滚了两个滚,摔到一边去了。一群鹅扑棱扑棱地从他身边经过,雪白的鹅抻长了脖颈高歌,摇摇摆摆地走到旁边低矮的洼地饮水,父亲觉得好生欢喜,一路匍匐过去。他的前胸贴着地面,用手肘支撑着身体,脚向后蹬着用力向前爬,看着大白鹅在洼地饮水,父亲也学着大白鹅在洼地吧唧吧唧地喝着水。他嬉戏于大白鹅之间,抱着大白鹅的脖子,趴在大白鹅的身上,拉扯着大白鹅身上的羽毛,引得鹅惊慌失措,四处奔逃,自己也跌倒在洼地里。爬起来的父亲试图继续追赶大白鹅,屁股却已经湿漉漉的,开裆裤上都是泥巴。此时,乡邻扯着嗓子叫道:“杨篾匠,你家小子在喝鸭水呢,裤子湿了,赶紧抱起来,别感冒着凉咯喀。”听到后,奶奶吼道:“孝岚啊,叫你看好扁儿(父亲小的时候后脑勺比较扁平,所以家里人给起了个小名叫小扁),莫让他乱跑,只晓得你自个儿玩,也不做事。”我大姑妈看见自己的弟弟在洼地里,屁股上全是水,于是把我父亲抱回家换开裆裤,一边埋怨道:“你看看你这两腿上的膝盖洞,晚上又要挨娘揍了。”父亲乐呵呵地傻傻地看着自己的姐姐。其实所谓开裆裤都是以前哥哥姐姐们穿剩下的,打满补丁。拿新扯的布给小孩做开裆裤,在那样的年代,无疑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要是穿着新裤子把膝盖爬出两个洞,那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