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邮局》通过一封寄往天堂的信和一个精神病人及其家庭和邮局及医院的一段不解之缘,诠释了现今社会对精神病人和精神亚健康人群的关爱和帮助。从一个侧面和人们分享,在现今社会中各种压力的胁迫之下,每个人都应该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各种健康,更好地享受精彩人生。
《天堂邮局》完全真实地呈现了抑郁症的病状和治疗的过程,以及生理、心理和家族、社会、文化的成因。 相信本书能给饱受抑郁症折磨的人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第一章 挽救的机会
这年的冬天好像特别冷。即便是已经过了春节,也没有一点儿暖和的感觉。就像是老天故意和人们作对,寒冷夹裹着风雪尽情地肆虐。吹在脸上,就像是一把把小刀,让人感觉到冰冻和生疼。如果不小心摔倒在地上,那一定是既有惨不忍睹的淤青,还有铭心刻骨的疼痛。季节只不过是自然的一种符号,没有这些节气的交替,人也许就早活不成了。
叶小海家,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使那些本来平静的日子,也变得有些波澜不惊了。
即便是这样,有些人还是在做着乐此不疲的事情。比如叶小海,他正忙着呢!
“喂!你又怎么了?”叶小淋听着手机,看着开过的处方有些不耐烦地问。
坐在叶小淋对面正在开药的病人,用困惑的眼神看着她。
“没怎么,你们连外人都不如,别人都比你们还关心我。”叶小海带着怨气在电话里说。
“怎么不关心你了?”
“我真的恨你们,你们想起我就来看看,不想就连电话也不接,我就你和叶小汀这两个亲人了,但是现在就像没有。”叶小海大声地发着牢骚。
“小海,不是你说的那样,你没事儿吧?”叶小淋耐心地问。
“没事儿?没事儿打什么电话?你告诉叶小汀,让她滚去吧!”
“小海,是你先打的电话,你忘了吗?她怎么你了?”叶小淋有些哭笑不得但还是很耐心地说,她下意识地看了看周围的病人和同事。
“我告诉你们,爸妈都不在了,我想他们。”
“我知道,我也想……”
“你们和我不一样,你们一点儿都不知道,他们对我意味着什么?”叶小海不等叶小淋说完就很自我地打断了她的话。
“这样,我中午下班去你那里,咱们见面再聊。”
“你就是来了也没用,你们都很混蛋。”叶小海生气地说。
“好吧,先这样,我正上班呢。”叶小淋咽了口气用平静的口气说。
叶小淋挂了电话。她心情有些郁闷。
叶小海并不知道,他现在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对还是错。他只是由着性子,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并且认为,自己做的都对。
很多事情做错了,还有挽救的机会;可是,也有很多事情,一旦错了,改正的机会都没有了,而且永远不能重新来。这些遗憾,也许就是活着的成本。如果把生病也当作人生一次错误的话。叶小海的现在,就是一次终生无法改正的错误。也许不仅是他自身造成的,更多的外因,也是它形成的条件。
叶小海一家,是世界上一个微缩到无法计量的渺小家庭。但是,这里却发生着一个不幸、独特的故事。叶小海的父母在“文革”中,受到很大的冲击。那时,由于他们是“走资派”,经常挨斗,接受群众监督不让回家。所以叶小海感觉很自由,在院子里时常和别的小孩儿打架,他并不明白爸爸妈妈那时的处境。父母自身难保,哪有什么精力管他。大姐由于当兵,早早去了部队。对叶小海的监管,就落在二姐叶小汀的身上。她那时记日记,和写作业一样,学校老师要定期检查日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日记当然就没什么隐私可言。每天记的都是:“今天,看弟弟。”就连老师都说,你的日记没什么新意,就像流水账一样。即便是这样,叶小汀的日记也没什么改观,她的确就是每天看着弟弟。更何况,能说什么真话?就算是叶小海每天由二姐看护,那也只是一种形式。他一出门,就飞快地跑得没影儿了,只有惹了祸,才能在现场看到他,并且还有各种道歉和麻烦。
叶小海上中学时,十分喜爱数学。工作后,更喜欢那些破案、反特、犯罪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后来,专门爱看北约成员们撰写的书,好像他们的书更具有某些专属性。他似乎在逻辑推理、心理分析等方面有更加偏爱的喜好。比如《死亡也是需要勇气的》和《心理学》这样的书籍都是他喜欢的。凡事他都有忧患意识,好像永远都在有备无患。也许是这些爱好,使他的性格清高,性情偏执、多疑,喜欢看透别人的心思,好像别人的看法比自己的做法更重要。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得很固执。那时,叶小海好像就带有某些强迫症的色彩。比如出门后总觉得没有锁门,就是锁上了,也要盯着锁看一会儿,好像这样才能真正确定已把锁搞定了。就是洗手,也要好几遍,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动作,以至于手都洗掉了皮。他喜欢我行我素,胆小,怕虫子。如果在家里某处看到某只虫子,他就要搞个大扫除,非见到那个虫子在他面前阵亡才罢了,并且撤换所有的床单被罩,这样好像才能摆脱那个虫子带来的恶果似的。他一方面谨小慎微地关注着害虫,但另一方面又有奇特的喜好。他在后院的阴暗墙根儿下,捉些个小型的癞蛤蟆,自称为青蛙,放在瓶子里养着。爸爸看见这些东西就倒在厕所里,用水冲下去。也可能是住在一楼,下水道短的原因,过了一会儿,就会在家里客厅的地毯上,看见个小癞蛤蟆蹦来蹦去,爪子还不断地勾住地毯上的细毛在那里来回扭着,想要挣脱束缚,可笑又恶心。因此,这些行为使他的性格形成很大的反差。在家里他一直是核心,没离开过父母。从小受爸妈宠爱,没吃过什么苦。所有人都惯着他,就是闹,也会闹出个名堂。高中毕业后,爸爸对他说,只要爸爸活着,就让他考大学。父爱的注视,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那么大的力量,大学还没考上时,父亲因病去世了。这样的遗憾和悲痛,对于叶小海来说,很难弥补和修复。情感转移似乎没有给他机会。姐姐们先后结婚,走出这个家门,尽管他和妈妈住在一起,但还是使他时常陷在那些悲痛、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开始工作。时常紧锁眉头,不爱说话,朋友很少。下班回家后,也只是看看数学书来消磨时间。家里的人好像也并没太更多地注意过他的行为,只是觉得他很安静和老实。这样的生活方式,使他性格更加孤僻,也许他的内心就像火山,在寻找一个爆发时机。
这也许是这个家庭的错误,以至于错得都无法挽回。
自此以后,叶小汀每次回家来看妈妈,都听到妈妈说夜里有人在后院儿大喊。这天,她来看妈妈,她把自己的那辆旧车停在路边上。说起这辆二手车,那还是叶小汀丈夫林建平专门给她买的,就是让她过来照顾妈妈时用着方便。尽管车旧,也被叶小汀收拾得比较新。在这件事上,叶小汀对林建平心存感激。
叶小汀一进门,看见妈妈坐在那里揉着自己的腿。她就把手里的东西放下,上前急切地问:“妈妈,腿还很疼吗?”
“疼呀,只是这样揉揉好像就舒服些,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些中药的作用?还是按摩的作用?”
叶小汀笑着说:“不管是不是,反正有病那些药就会管事,重要的是那些药物之间的配伍很复杂,一定有咱们不知道的用处。”
“你也是搞医的出身,我知道你们说得对,但是现在我吃的药太多、太杂了。”妈妈为难地看看身边桌上摆着的小药碗儿里的那些花花绿绿的药片儿说。
“没事儿,中西药分着吃,现在您的病很需要这样的治疗。我记得小时候爸爸常说,人老了就像个破车往八宝山开,吃药就是更换汽车零件,修修补补的还能凑合着走。”
“这都是什么理论?你爸什么时候说的?我怎么没听他说过?”妈妈笑着看看叶小汀顺手拿起那个小药杯说。
“您还别笑,就是我小时候听他说的。现在就是真的,医院里其实真正能治的病也没几个,都是在用药物控制病情。吃了药吧,就说有副作用。不吃药吧,就难受得不行。反正,我信!有病就得吃药。睡不着觉也要吃药,要不到死的时候,连个好觉都没睡过,亏死了。季羡林就吃了几十年的安眠药,不也好好的吗?”
“你净些个谬论,不知道你脑子里想什么?”妈妈把药吃了。
叶小汀不知道叶小海是否在他自己的房间里,就小声地问:“妈,最近夜里还听见有人喊吗?”
“有,声音时大时小,听不清楚。就像是在吵架。”
“什么时间?”
“好像就是夜里十一二点吧?也许更晚些。”妈妈好像也不确定。
“是每天都有声音吗?”
“是呀,不过也不太像是。”妈妈好像对这些事情的感觉也似是而非。
“噢,这样?”叶小汀沉思道。
“你说会不会是小偷呀?”妈妈有些忧虑地问。
叶小汀轻轻地拍拍妈妈的后背笑着说:“妈妈,您这是糊涂啦,怎么会是小偷?他不偷东西?竟在那叫,等着人逮他呢?”
妈妈也笑了:“那你说,这是谁家人不管好自己,在那里不睡觉乱喊,这不是扰民吗?”
“咳,妈,这也不关咱的事,他在外面喊,也没进咱家,咱管好自己就行了,别人的事还是少管吧。”叶小汀安慰着妈妈说。
“是呀,现在,什么都那么方便,什么都那么好,怎么还有这些闹事的?放着好日子,不好好过。”妈妈自己嘀咕着。
叶小汀看看妈妈,心中有些疑虑。她觉得,这件事情也许不会那么简单。叶小汀觉得自己也许有责任搞清楚这个事情。
“妈,你听得清那人喊什么吗?”
“只知道有人在嚷嚷,刚才不是说了,听不清内容。其实,那个声音挺大的。你知道,我的耳朵现在不好使了……”
叶小汀心里很难过:“妈妈,在治病的事情上,你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
妈妈笑笑:“知道啦,二丫头总有鬼点子。哎?你怎么把话拐到别处去了?刚才不是说那个叫喊的人吗?”
“妈,我知道。您可记住:不管外面发生什么,您都不要去管。本来就腿脚不方便,要小心自己,不要出去,知道吗?”
“知道啦,二丫头就知道管着我,我听你的”。妈妈笑着说。
“那当然了,您是我亲妈,我当然担心了。”
妈妈笑着说:“二丫头事儿多。现在我老了,什么也干不好。你们趁着年轻,想干什么就赶快干,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妈,知道啦。您都说了一百遍了,我都记下了,不用老说啦。”叶小汀撒娇似的说。
叶小汀是这家的老三。她细眉细眼虽然皮肤很白,但总觉得自己缺色素。找对象时定下的硬条件就是,男方要浓眉大眼、腿长。她认为这是对后代基因改造的先决条件。在部队戎装素裹的叶小汀也曾飒爽英姿,每回下班回家,楼下的一个男孩,就总跟在他后面低声自语地说:“娜达沙、娜达沙”。一直跟到她的家门口。她心想,就真是个外国人,又有什么好拽的?有的中国人喜欢崇洋媚外,我不吃这套。她喜欢穿制服,喜欢集约化管理模式下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那种统一的形式,给她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只有在这样的境界里,才是工作,才是人生。这也造就了她性格中的严谨性,对事情要做就做得最好,要不就不做。这样,其实有些偏执。她喜欢红色、蓝色,性格活跃、清高,具有进攻性。这些矛盾的状态,让她爱憎分明,心直口快,内心却细腻、敏感。鲜明的个性,让和她接触的人透不过气来,有点儿憋。她是那种拿得起放不下的人,什么都背着。她想做的事,不容改变。女儿上中学时,为了不迟到,她开着那辆新买的旧车,在便道和主路之间窜来窜去,十分钟的路程,她用五分钟就到了。她办事雷厉风行,追求短平快的节奏。对待工作、对待家事、对待谈恋爱,一律采取旋风行为,希望“飕”的一下搞定。这样带来的后果,缺少细节,很少过程,像她婆婆说的,三公里的路一公里就走完了。其实,很多事情正是需要曲折的过程,才能享受到那些快乐。她的丈夫林建平虽然符合了那些要求,但也是个急性子,脚不沾家。她甚至觉得,自己就像嫁给了自己,只不过有了女儿林叶子。这孩子说狠话,干出格的事,好像就是他们俩的总和。
这天一早,女儿穿好衣服从自己房间出来,叶小汀在一边火急火燎地等着她打扮停当好送她去上学。但是,她又不能表现出不耐烦,要不就会爆发“战争”。她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在逆反期,什么事都要表现出自己能做主,证明自己长大了。为了大家都痛快,还是少说为佳。
“妈妈,你看这身衣服怎样?”林叶子站在镜子前面左右拿捏着自己的服装,透过镜子的反射,看着妈妈问。
“嗯,不错。”叶小汀随便地看了女儿一眼说。她其实怎么看,都觉得女儿穿得很别扭,不像个好学生的样子。但是,她的那些审美标尺,在女儿眼里,简直就是古董,早没时尚可言了。
“哼,那就是不好。”林叶子说着返回房间,砰的一声关上房门。
“怎么了?看看几点了?”叶小汀着急地看着手表说。
林叶子换了另一身衣服出来:“你就是我的镜子,你说好,那就是不好。”
叶小汀在女儿又一次地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差点没背过气去。
……
引 子 “天堂邮局”开张
第一章 挽救的机会
不是所有的人都懂精神卫生知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控制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
第二章 手足情深
叶小汀感到,人类的家庭,也许是老天奖励给人们好好活着的奖品。
第三章 吃药也许是精神病人确切的治疗方案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比如吃药,在治疗一种疾病的同时,又会给人体带来另一种伤害。叶小汀对这些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
第四章 母爱
那些应该做的和来不及做却迟早要做的事情,就变成了一种赎罪。这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要面临的一种过程,而他们往往会在其中无限纠结。
第五章 精神危机
叶小海需要安慰和温暖,需要稳定和关怀。叶小海式的脆弱,代表着精神病人的敏感,任何变化都意味着不稳定,对于他来说,变化就是危机四伏。这样的忧虑,困扰着他。
第六章 活在当下是个排忧解难的好方法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活在当下,也不失为一种排忧解难的好方法。
第七章 亲情也是安慰剂
这些心痛,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滋味。
第八章 睹物生情
有时候,人对某地方、某景物的特殊感情,都渗透着很难消失的依恋和思念,这体现出对已经熟悉的习惯和生活方式难以磨灭的情感。
第九章 人们需要有效地沟通
虽然手机、通信、网络都很方便,但每天还有很多寄信的人。也许他们认为,写信这样的传统方式,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或者可以更加详实地传递某些信息。
第十章 我行我素
他们好像都是在相互责怪和埋怨,谈话的内容大部分也聚集在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生活中更广大的精彩,似乎和他们隔绝,就像视而不见。难道他们都有病?
第十一章 邮局的决定
赵林一来到取这封寄往“天堂邮局”信件的邮筒旁,找了个能看到邮筒周围的地方,把自己的电动自行车支好,抱着邮包,靠在一棵树干上寻摸着周围,茫然地看着路上过往的行人。他希望有某个人拿着这样的信件邮寄。
第十二章 天堂在哪里?
这天下班,邮递员赵林一一进家门就兴奋地对着他的精神科大夫老婆黄奕明大声说:“老婆,这回可别说我落后了。我今天终于找到那个人家了。也许是啊,就在你们医院边上的那个小区。”
第十三章 减压无方
叶小汀对于弟弟的关怀和帮助,要耐心,要毅力,却无回报,无利益。这只是在行使亲情,而并不为弟弟所理解。叶小汀的内心的纠结在慢慢地积蓄着。
第十四章 “天堂邮局”发现真相
叶小淋接过信,惊奇地看着来信地址:“天堂邮局”。
第十五章 精神科医生的忠告
老天没给叶小淋赎罪的机会,这也许是她关键时刻逃避的成本。
第十六章 寻找安慰
现在的生活,需要人们不断地相互照看,即便是无心插柳,也会绿树成荫,并在充满狰狞的旅途上还能有嚣张活着的勇气。这也许就是现代文明带给人们的成果,这些嚣张也许就是把现代社会压力释放掉的精气神。
第十七章 心里的挣扎
叶小汀明白在叶小海这件事上,没人能和她分担。这些麻烦,只有自己去扛。这就是那个让人能感到亲切和心痛的亲情。
第十八章 强制治疗
这些与世隔绝的被限制自由的人,也只能这样无望地看看外面。叶小海也正遭受着同样的命运。一种悲怆的怜悯之情涌上叶小汀的心头
第十九章 “天堂邮局”的救赎
叶小淋心里十分感激赵林一和邮局的人,没有他们的发现和帮助,也许这一切还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