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孔子论·鲁迅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97895
  • 作      者:
    宋志坚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四方风杂文文丛(第2辑):孔子论·鲁迅辩》是一个特殊题材的杂文集。在孔子大热与鲁迅偏冷的当下选编这个集子,或可称为“国学热”中的“冷思考”。“孔子论”,不随大流而再将孔子神化为圣人,却也并不将他妖魔化。作者只将他当做一个人:一个出类拔萃的古人,既有其人格魅力,也有其人性缺陷;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名人,既有其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也有其思想局限以及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负面影响。鉴于孔子长期以来被当做“圣人”而如今又在“圣”起来的历史与现实,对于孔子,难免“挑剔”。但“尊孔”也好,“批孔”也罢,都立足于“识孔”,至少是言之有据,决不瞎说一气。“鲁迅辩”,不赶时髦而随心所欲地去非薄鲁迅,却也不想神化鲁迅。将鲁迅当做“现代圣人”的迹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有所显现。如今有些人之以“做鲁迅”为业,或许也是对于这种“神化”的逆反。作者为鲁迅辩,注重事实,同样只把鲁迅当做一个出类拔萃的现代人,鲁迅确实也有其人性弱点与思想局限,较之孔子,鲁迅与我们现代人,毕竟更为切近。作为杂文,《四方风杂文文丛(第2辑):孔子论·鲁迅辩》稿所收之作品,不乏人生的感悟,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于时弊的针砭。
展开
精彩书评
  宋志坚人到中年“半途如家”之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是福建杂文当之无愧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在杂文理论研究和创作两端,均有独特发现和不俗业绩。近年来沉湎于孔子与鲁迅的对比研究中,在锐利观察当下世相的同时,常发思古之幽情,知其者谓其心忧,不知其者谓其何求。
  ——朱铁志
展开
精彩书摘
  那么,孔夫子是否因为“不知”或“不如”而想去补上这空白呢?不是,他其实是不屑于懂得兵革与稼穑之事的。
  以上引文说的“叩其两端”,有学者翻译为“从头尾两端去探求”,并说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思想方法,但对事物本身一无所知,又能“叩”出什么东西来呢?至于向他学稼学圃的樊迟,《论语》明明白白地写着,刚一转身出门,就被他骂为“小人”了,因为樊迟不懂得“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的道理,不懂得“君子”只要懂得礼与义,“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哪须懂得稼穑之事?!
  孔子主张礼义治国,但他不如在他之前一百七十多年的管仲。管仲也认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并说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但管仲强调礼义的重要性,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因而致力于国之“仓廪实”与民之“衣食足”,致力于“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他也不如在他干余年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后,“遇物则诲之”。见李治吃饭,就说:“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而不是说你以后当的是皇帝,“焉用稼”?看到李治骑马,就说:“知其劳,而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而不是说贵为天子者,哪须懂得这些雕虫小技?所以,孔夫子的礼义治国,虽然显得博大,却是不够坚实。他曾说过:能以礼让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不拿礼来治国,空谈礼义又有什么意义?问题恰恰在于,礼让治国,如果没有“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作为基础,其本身就是一句空话。假如孔夫子只是一个古代的学者,自然不能苛求于他,因为人的精力都相当有限。但作为政治家的孔子,或者说,作为孔夫子的治国方略,那么,就不能不说这是一个致命弱点了。
  ……
展开
目录
自序
孔子论
孔子居然“著”了
《论语》不为夫子讳
孔子不喜欢孟子的推论
孔子怎样评说管仲
子路是不是好学生
孔子的“礼”与“非礼”
孔子落难之时曾有“三问”
孔夫子的最后一次“面试”
孔子为什么喜欢颜回
子贡如“器”亦君子
晏子未必不如孔子论
孔夫子的“男女关系”观
孔夫子的致命弱点
孔子不言“文死谏”
“放鲰知德”感言
“萍实通谣”发微
关于孔子父母的“野合”
解读《猗兰操》
孔子为什么不见阳货
今人缘何删《孟子》
孟子的“时评”
孔子后人要有孔子风范
孔子与孔门弟子
“还原”中庸
从养生学的角度看孔子
“朽木不可雕”之辩说
孟子怎样评说管仲
孔孟之“尺”有别论
孔孟之“仁”异同论
孔孟被“硬捏合拢”说
何谓“思孟学派”
孔门有几个子思
子贡的尴尬
少正卯的幽灵仍在游荡
孔子不可能诛少正卯吗
孔子“焉用杀”之疑
孔子为什么多才多艺
孟子为何滞留昼邑
“人皆可以为尧舜”议
管仲不荐鲍叔
荀子怎样评说孔子
荀子怎样评说孟子
周公不乐拘泥周礼
银川与羊及其他
孟子的“贵贱”论
孟子的“考核”论
孔子的“宽恕”亦有度
孟子也有人格缺陷
闵子骞之孝
孔子的“无违”怎么解
公祭孔子的新闻解读
“天下为公”审议
孔老夫子说小人
“部长荐书”的联想与困惑
“全民皆儒”三疑
“国学热”三题
“儒家一直都想限制绝对权力”吗
鲁迅辩
鲁迅,永远的话题
关于李长之的《鲁迅批判》
“做鲁迅”?
武松活着会怎样
许寿裳与《鲁迅年谱》
鲁迅也怕世俗
《夸张规律》异议
“北平五讲”缘何没有清华
鲁迅愿不愿当“国学大师”
关于《随感录:三十八》
关于“尚无佐证,录以备考”
许寿裳与《鲁迅全集》
被忽略的预言
鲁迅与绍兴历代先贤
鲁迅与绍兴同代名贤
《要不要读中国书》有“硬伤”
鲁迅与《沈下贤文集》
鲁迅的气度
钱锺书对鲁迅的评价是负面的吗
钱锺书与鲁迅的相通之处
钱锺书“排斥鲁迅”评说
辛亥百年重读《<越铎>出世辞》
鲁迅是辛亥革命的旁观者吗
鲁迅与梅兰芳及其他
鲁迅“一个都不宽恕”的是哪些人
怎样理解《狂人日记》中的“吃人”
关于周木斋的“沉冤”
再谈鲁迅的气度
“不客气”的知己
鲁迅怎样评说“国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