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应社会趋势: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首次将新媒体纳入量化考核,为本书提供了非常利好的政策支持。
▪ 满足市场需求:当前,我国开设的政务新媒体已逾17.87万个,政务新媒体管理者和从业者急需掌握新媒体信息技术,把握新媒体信息传播规律,本书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 体系科学完整:以“数据化”“智能化”为两大着力点,结合“线上+线下”知识分享,能够系统地满足政务新媒体从业者的实际需求。
▪ 内容实操性强:通过案例解读和实操教学,为读者提供易懂的理论与操作方法,解决政务新媒体从业者当前面临的问题。
政务新媒体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政务新媒体蓬勃发展,在推进政务公开、提供政务服务、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政务新媒体在发展中出现了账号定位不清晰、内容策划不合理、信息发布不严谨等问题,导致负面舆情滋生。
《高能政务——政务新媒体高效运营指南》一书将侧重实务,注重培养读者的媒体素养、网络意识与舆情引导能力。通过理论阐释、案例解读与实操教学结合的方式,从政务新媒体的平台运营、舆情治理、短视频生产、数据新闻创作、智能化发展等重要议题入手,为党政干部、政务新媒体管理者和一线从业者,以及有志于从事各类新媒体运营的朋友,提供前沿、实用、易懂的理论与操作方法
第五章 政务新媒体的智能化发展
政务新媒体的智能化发展是我国政务服务智能化的延伸。
随着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务新媒体该如何采纳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平台建设和内容制作的智能化呢?我们将在本章展开讨论。另外,我们也应当看到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政务新媒体既要学会“键对键”的交流,更要懂得“面对面”的沟通。
第一节 政务服务智能化
政务服务智能化是新时期我们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的发展,也是我国全面提升电子政务建设的又一个创新之举。
一、“互联网+ 政务服务”
自 1999 年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二十个年头。其间,我们从最初的“三金工程”“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到今天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历经了无数的探索和尝试。
2016年,国务院55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环节,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众办事创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意见明确要求,“2020 年年底前,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如果说早期的电子政务建设理念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政府流程,提高内部行政效率,实现政务管理现代化,那么 “互联网+ 政务服务”就是为了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将其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互联网+政务服务”不仅是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的重要方法。
实现“互联网+ 政务服务”需要的不仅是新技术和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我们时刻葆有“加强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政府自身建设、主动适应时代条件变化”的初心。“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落地和执行靠的就是政务新媒体与人民群众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因此,深刻理解“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是我们开展政务新媒体工作的根本。
本书第一章已列举了不少出现在政务新媒体平台上的“自说自话”“雷人雷语”,这些行为虽看似不可思议,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部分政府官员缺少对“互联网+ 政务服务”精神的理解,更何谈去主动利用政务新媒体平台为人民服务。
二、智能政务
当前,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2017 年,我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发展人工智能 “将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并在“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部分明确提到“智能政务”这一概念。
智能政务是指“开发适于政府服务与决策的人工智能平台,研制面向开放环境的决策引擎,在复杂社会问题研判、政策评估、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重大战略决策方面推广应用。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准预测,畅通政府与公众的交互渠道”。显然,在人工智能赋能的背景下,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增强政府决策能力,提升行政效率,以及实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精准、更高效、更有温度的服务带来了更多可能。
根据2018 年12 月德勤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我们可以看到“AI+ 政务服务”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智能服务”和“公共安全”两个方面。比如,某公司推出的智能政务服务涵盖了“政府应急通知”“政务智能语音热线” “智能语音考试平台” “政务问卷调查”“智能会务通知”等(见图5-1)。
在2019 年8 月29 日开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市静安区带着全市首个“AI+ 政务”场景的应用案例——“静安政务大脑”亮相展会“静安政务大脑”围绕城市的三大基础要素——人口、法人和土地,将政府丰富的治理经验与庞大的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相结合,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了平台型人工智能中枢。其以新一代数字技术驱动静安区政府管理工作,通过全连接、全场景、全智能的方法,将物理世界的政务深度融合,创新和重塑传统的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和运作规则。目前,其可提供智能人口预测、智能规划、智能营商、智能监管和智能区情五大基础能力输出,涉及规划、教育、招商、产业、文旅、市场监管等领域,已为11 个政府部门提供了23 个应用场景的支持。
无疑,人工智能为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带来了无限可能。这既可以是全局性的改变,也可以是局部的探索,而其中政务新媒体的智能化使用是一个重要的落脚点。
2019 年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少梅州市市民都接到了这样一个AI 语音电话:“您好,这里是‘梅州发布’平台,请问您能花1 分钟时间了解一下森林防火注意事项吗……”这是梅州市推行“AI 语音+ 政务”模式的首次尝试。
2019年4月4日至7日期间,“梅州发布”公众号通过AI 语音系统在非休息时间以电话形式通知市民扫墓时预防山火的注意事项。其间,系统平均保持2 500条线进行外呼,最多达到2 万条线同时外呼,电话数共呼出逾722万通,成功接通逾136万通,呼入咨询近20万通,并配有数据分析。而这种数量级如果通过人工呼叫,需配备6 600 人工作10 小时才能完成。
在应急通知、市民提醒等惠民工作方面,AI 语音系统在短时间内达到了“铺天盖地”的传播效果,实现了百万级的及时告知和传达。同时,AI 系统通过进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群众的反馈信息,打通了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需要看到,5G 的到来为人工智能全面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这将是一个“万物皆媒,人机共生”的智媒时代。政务新媒体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移动化、可视化、亲民化、交互化的属性将以更加智能的方式实现,也更有可能无缝接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面对机会和挑战,我们需要做的是服务“走心”,主动
前言 I
第一章 政务新媒体的平台运营 001
第一节 主要平台的发展现状 004
一、两微一端 004
二、短视频 009
第二节 平台运营的原则与方法 011
一、账号定位与顶层设计 011
二、从业者要求与业绩考核 015
三、栏目设置与内容来源 019
四、信息审核与发布 023
五、增强传播力、提高活跃度的手段 029
第三节 畅通渠道,及时反馈群众诉求 034
一、咨询服务 034
二、意见征集 036
三、投诉举报 038
第四节 重视舆情,精准研判社情民意 039
一、负面舆情的产生与监测 039
二、负面舆情的回应 044
三、舆情的长效引导 051
第五节 科学接入第三方服务 055
一、第三方服务的推荐类型 055
二、第三方服务的采纳原则 058
第二章 政务新媒体的数据新闻生产 061
第一节 理解数据新闻 064
一、理解数据新闻 064
二、政务新媒体学做数据新闻的好处 067
三、数据新闻的技能要求 070
第二节 数据收集 072
一、确定选题 072
二、常规数据收集 075
三、搜索引擎与数据库搜寻 079
四、第三方数据抓取 083
第三节 数据分析 092
一、数据清理 092
二、数据分析 094
三、如何从数据里看故事 098
第四节 数据可视化 105
一、基本图表的呈现方法 105
二、图表可视化的提升方案 117
三、词频的可视化设计 122
四、条形图的动态可视化设计 128
五、用更高阶的工具制作基本图表 132
第五节 问题与未来方向 136
一、信息安全 136
二、技术难题 137
三、未来方向 138
第三章 政务新媒体的H5页面生产 139
第一节 理解H5 页面生产 142
一、什么是H5 页面 142
二、政务H5 的生产意义 143
第二节 用H5 讲好政务故事 147
一、H5 页面的生产流程 147
二、H5 页面的策划方法 149
三、从政务宣传工作中找到思路 152
四、选择H5 页面类型 164
第三节 制作H5 页面 170
一、H5 页面制作 170
二、经典H5 案例的原理讲解 177
三、新兴H5 案例的原理讲解 187
第四节 H5 页面的优化与分发 198
一、H5 页面的优化重点 198
二、H5 页面的优化与分发技巧 203
三、制订H5 页面的分发方案 207
第四章 政务新媒体的视频内容生产 217
第一节 政务直播实务 219
一、政务直播的类型 220
二、政务直播的平台 226
三、政务直播的注意事项 227
第二节 政务短视频实务 231
一、政务短视频的类型 231
二、政务短视频的策划 249
第三节 政务短视频制作案例解析 259
一、政务短视频的生产技巧 259
二、政务短视频的优化 272
三、政务短视频的分发 281
第五章 政务新媒体的智能化发展 283
第一节 政务服务智能化 285
一、“互联网+ 政务服务” 285
二、智能政务 287
第二节 平台运营的智能化 289
一、平台基础数据分析 290
二、用户数据分析 296
第三节 内容生产的智能化 303
一、智能传感器采集 304
二、智能采写 307
三、智能影音编辑 309
第四节 问题与展望 313
一、善用技术,打造智能化的政务新媒体矩阵 313
二、用“心”服务,科学审核与激励创新并重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