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贾府的饭桌上要有“茄鲞”这道菜?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刘姥姥来到大观园,贾母邀请刘姥姥一同用膳。刘姥姥吃到了一道特别的菜,菜名叫“茄鲞”。《红楼梦》里是这么描述的,贾母笑道:“你把茄鲞搛些喂他。”凤姐儿听说,依言搛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笑道:“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凤姐儿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内。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象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从凤姐的描述可见,茄鲞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过程十分考究。当然,菜名还取得别具一格。为何贾府的饭桌上需要茄鲞这样的菜肴?仅仅是因为茄鲞美味可口吗?涉猎广泛的索尔斯坦-凡勃伦估计没有读过《红楼梦》,不然,贾府的茄鲞会是《有闲阶级论》一书中一个有趣的佐证素材。除了明显有闲,
还有一样办法让他人知道自己富甲一方,就是“明显消费”(conspicuousconsumption),也叫作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消费是人们博得荣誉的一个手段。不少人甚至需要为此忍受极大的痛苦,来实现“明显消费”,“为了装点门面,虚饰外表,而过前吃后空的日子”。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女主角路瓦栽夫人为了体面地参加舞会,借来一条钻石项链,不慎遗失后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现实生活中有年轻人为了跟上苹果智能手机的更新,甚至靠卖肾来筹集买手机的花费。凡勃伦指出:“一个人要使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漠不关心的观察者,对他的金钱力量留下印象,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不断地显示他的支付能力。”
马歇尔的价格曲线描述了这样的规律:价格上涨导致需求下降;价格下降使得需求增多。后来的学者根据凡勃伦的论点指出存在“凡勃伦商品”(VeblenGoods),这类商品的特殊性在于,价格上涨反而会让消费者对此商品的需求上升;相反,价格下降会导致消费者需求下降。因为凡勃伦商品的定价不仅取决于其内在的品质,它需要向消费者索要高价,来展示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进而满足其“金钱竞赛”的需要。对“凡勃伦商品”而言,价格越高,消费者对它的需求越多。
如此一来,明显浪费(conspicuouswaste)成了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它深入影响到人们的服饰选择、宗教生活、审美等方方面面。有闲阶级的消费模式成了“有闲阶级制度”,塑造着人们的偏好,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与选择。“在生活中,在对物品的消费行为中,哪些是正派的、光荣的,指导这方面思想习惯的形成的是明显浪费原则。”比如在信仰上,“近代的一些最负盛名的教堂建筑,总是力求壮观,费用多少在所不计”。对其服饰而言,“教士们的法衣总是代价很高、非常华丽的,而穿着却并不舒服……这些人的服装总是但求庄严而不顾到舒适与便利,而一般都觉得是应当这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即使高仿的服饰与正品具有同样的美感,但由于仿
制品不够昂贵,不具备明显浪费的标准,因此就不符合“审美”标准。凡勃伦指出:“仿制品也许与真品惟妙惟肖,非经最精密的检验不易察觉;然而一经察觉,它的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都将一落千丈。”因此,在审美上,明显浪费成了行为准则。“为了不被人看成是一个粗汉,他还得在爱好的培养上下些功夫,因为对消费品哪些是名贵的,哪些是凡陋的,应当能够相当正确地加以鉴别。”不少富人都会培养自己的爱好,这样的爱好一定要耗资不菲,才是高雅的爱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的创办人是美国石油大亨,该博物馆中收藏了近500年间世界各地著名艺术家的画作、雕塑、相片和其他艺术品。按凡勃伦的话来讲:对艺术品而言,“凡是代价不高的美术品,不能算作美的”。不少人会认为手工汤匙具有美感,而不喜欢机械制造的汤匙。这是因为手工汤匙尽管不那么实用,但却是一种浪费,所以大家会觉得它更美。也有不少人希望拥有手工的跑车而不是流水线制造出来的跑车。“此外还有一些花草,以真正的美感来说并不见得高于上述各种,但培植的时候花的代价很大,这就获得了某些爱花成癖的人的激赏,这些人的爱好是在高雅环境的严格指导下成熟起来的。”
因此,贾府需要“茄鲞”这道菜。是“茄鲞”这道菜而不是“茄子豆角”具有“明显消费”的特征,乃至具有“明显浪费”的特征。古代中国的王恺和石崇“斗富”的故事人尽皆知。王恺用麦芽糖刷锅,石崇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将绸缎作为四十里长路面的帷幕,石崇则把五十里道路围成锦绣长廊。“要博取好名声,就不能免于浪费。”这样的“明显消费”才能给主人带来足够的荣誉。
……
展开
——赵鼎新(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
我喜欢的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问题意识强并能够给出有想象力和启发性的答案。以此标准看,黄琪轩教授所着《政治经济学通识》确是一种极为奇特和有趣的书:它的每一章节都是一个问题。对于那些有意了解国际政治经济现象背后的理论或逻辑的读者而言,本书值得一读。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现实世界的众多问题,无论东方或西方、区域或全球,仅靠经济学或政治学来解释,都是片面的、不足的。更贴近现实、更有解释力的是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这是一本问题导向、融合政治和经济视角为一体的示范之作,强烈推荐。
——傅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政府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和公共政策教授)
作者把政治经济学写得如此有趣味,有故事,有困惑,有让人大呼痛快的分析,我一打开书就忍不住一页页读下去。像这样的着作,这些年来似乎就这一本。等不知不觉读完,恭喜,你已经成为具备扎实理论素养、分析问题手到擒来的政治经济高手!
——耿曙(浙江大学文科百人计划研究员)
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科学里古老的领域,甚至就是社会科学的前身。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领域有着诸多误解。这本教材就是一本能够帮助人们澄清这些误解的、还以政治经济学本来面目的书!
——朱天飚(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要想理解人类社会运转的基本逻辑,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视角。黄琪轩教授长期在上海交通大学讲授政治经济学通识课程,视野开阔、思想深邃,受到广泛好评,收获粉丝无数。如今,他的课程讲义正式出版,可以为所有对这一主题感兴趣的读者朋友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经典文献和重大争论提供一幅有用的知识地图。
——包刚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无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还是比较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体系,都脱离不了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传统和学术谱系。黄琪轩教授没有拘泥于国际政治和比较政治这种延续已久的学科分割,另辟蹊径打造了政治经济学通识课程。该课程以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文献为基础,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了政治与经济的融合、理论与现实的融会以及经典与前沿的融通。其古今对话的授课模式既回归了经典,又回到了现实,使学生兼顾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田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