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业机械化经济运行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72155
  • 作      者:
    江泽林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江泽林,男,1959年10月出生,汉族,安徽安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作者长期关注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曾在不同岗位从事相关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曾任陕西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经济运行状况,指出中国农机商品在向农业输入过程中存在经济障碍和技术障碍。其经济障碍是农机工业产品存在“双向剪刀差”,即农机产品价格低于其他工业品价格,存在剪刀差Ⅰ;农机产品价格高于农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Ⅱ。技术障碍是由于受土地规模、农机人员技术水平、农机与农艺的配合等因素影响,农业要素水平不能满足农机化作业的要求。

  本书提出三种消除障碍的措施:*一,实行农机购置补贴,弥合农机工业品存在的双向剪刀差;第二,引导土地分级连片承包,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第三,农机农艺配合,简化农机设计制造难度,实现农业机械便利化作业,同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机人员技术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农业机械化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绝大多数地区农业机械化所处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准备,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保证粮食产量和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保证人民生活及国民经济对粮食的需要。在这一阶段中,劳均耕地面积是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最显著因素,只有在劳均耕地面积很大的地方,才需要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第二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和领域。在这一阶段中,必然伴随着对农业机械投资的大幅度增加,而要增加投资必须要有经济实力。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或农民人均收入将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最显著因素。因此,只有在农村经济相当发达的地区,才有可能使农业机械化得到较快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前面的数学模型需要进行修正。
  ……

第五章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就已有一定数量的拖拉机和农具。农机产品同其他机电产品一样,在国家计划价格下,其成本利润率在30%左右。1958年,在关于供应农田排灌机械的

价格时,国家要求农机工业成本利润率降到15%或20%以下, 并对中小型农具价格也做了安排,要求其价格不宜过高,但生产利润要同生产日用手工业产品的利润大体持平①。1959年成立农业机械部以后,机械产品中的一部分农用机械被单独地称为“农业机械”,1961年尽管对内燃机、拖拉机的价格进行了整顿,但还没有提出对农机产品实行低价格原则。1963年由国务院批转全国物价委员会、农业机械部的《关于农业机械产品价格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对农机产品实行低价薄利的原则,这份报告明确提出: “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根据保本微利的原则,有计划地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价格。”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为更有效地支持农业,进一步巩固集体经济,要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此后, 农机产品从工业整体中被分离出来,实行低价薄利原则。从1961年到1978年,各类农机产品共有10次较大幅度的降价。


农机工业企业的利润水平低于工业平均水平的状况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是同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联系的。在实行农机产品低价薄利政策的同时,国家对农机产品实行了统一价格政策和价格补贴政策。1962年以前,中央统一定价的农机产品很少。中央统一定价的重要机械化产品(拖拉机、柴油机、柴油发电机组等主要动力机械及机具配件)只有65种,约占该类产品的1/3。绝大部分农机产品由地方定价。1962年国家对农机产品价格进行整顿以后,中央统一定价的范围逐步扩大,到1963年年底,重要的机械化产品中由中央统一定价的包括5大类129种,品种达50%以上,约占计划总值的70%。对这些重要的农机产品都采取了全国统一出厂价、一物一价。对拖拉机、内燃机等维修配件也力求统一价格。对半机械化产品由于生产分散,自产自销,可由地方定价,但要集中由省级管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农业机械化的二元技术结构
二 经济环境与农业机械化
三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不可逾越性及发展的长期性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农业机械化的选择性分析
一 我国农业机械化宏观配置的基本情况
二 选择性发展农机化指标及其显著性检验
三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选择策略
四 农业机械化选择性发展战略的转变

第三章 农业机械化宏观调控基础
一 农业机械化要素分析
二 农业机械化工业要素与农机供给分析
三 农业机械化农业要素与农机需求分析

第四章 农业机械化运行的调节方法
一 农业机械化机制的历史分析
二 农业机械化运行的调节方法分析
三 农业机械化宏观调控体系

第五章 农机工业的经济运行分析
一 农机工业主要经济量的考察
二 不同价格体系下的农机工业产值、价格构成
三 农机工业在剪刀差条件下的价值与价格背离
四 农机工业低价格的历史考察
五 农机工业低利润率、低价格造成的后果

第六章 农业机械向农业输人过程分析
一 农业机械化追加投资的质的规定性及量的要求
二 农机商品向农业输入过程的经济障碍
三 农机商品向农业输入过程的技术障碍

第七章 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价格机制与财政政策分析
一 三种价格机制下农业机械化的运行
二 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财政补贴
三 对农机产品进行财政补贴的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